词典

本质的意思

běn zhì

本质

拼音běn zhì

1.本质常用意思: 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并对事物的性质、特点以及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与“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实际 , 实质 , 性质 , 本性 , 本色 , 本体 , 素质 , 性子 , 属性
反义词 表象 , 现象 , 表面

例句 1.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要看清事情的本质。
2.他虽然有些小毛病,但本质上还是个好人。

本质引证解释

1. 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

1. 言暗虚者,以为当日之冲,地体之荫,日光不至,谓之暗虚。凡光之所照,光体小于蔽,则大于本质。 晋 《论天》 刘智
2. 星之陨也,光气之溢也,本质未始穷也,陨而即灭也。 明 《慎言·乾运》 王廷相
3. 全真笑道:“点石一事,不久即复本质,遗害后人。” 《快心编二集》

2. 指本来的状貌。

1. 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娥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 隋 《昭君辞》 薛道衡

3. 指人的资质;本性。

1. 本质不能相过,学业积聚,超逾多矣。 汉 《论衡·量知》 王充
2. 人因伏地学之,遂不饥……还食谷,啖滋味,百余日中,复其本质。 晋 《博物志》 张华
3. 自幼立名贞廉,晚途政甚苛惨,身未达则饰情以进,得其志则本质遂彰。 《旧唐书·韩滉传》
4. 非学不足以成材,则其处心不出于为利,人皆尽其本质,才亦几于易知。 宋 《谢转运启》 沈括

4. 本来的事实。

1. 夫本质如此,而推过史臣,犹鉴者见嫫姆多媸,而归罪于明镜也。 唐 《史通·言语》 刘知

5. 谓本来的质朴风貌。

1. 近得其诗读之,则已洗尽铅华,独存本质,幽玄雅淡,一变而得古作者之精。 明 《答皇甫百泉郎中》 唐顺之
2. 古体至陈,本质亡矣。隋之才不若陈之丽,而稍知尚质。 明 《诗薮·宋》 胡应麟
3. 我那时也不知它的价值,只想象其本质本色的一定好玩。 《玩物铭》 贾平凹

6.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1. 这些同志看问题的方法不对,他们不去看问题的本质方面。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毛泽东


本质是什么意思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属性和特性,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和内在机制。它通常指的是事物身所固有的、不可改变的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事物的性质、面貌和发展。本质的特点包括深层次、决定性和稳定性,即使外在形态发生变化,本质的特点依然变。

在哲学上,本质被视为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事物存在的核心,也是区不同事物的关键属性。例如,水的本质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这种组成方式是水存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属性。

此外,本质与现象相对,现象是事物的表层表现,而本质则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深层次内容。理解事物的本质有助于我们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真正规律和内在联系。

总之“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认识事物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在规律和特性。

什么是哲学中的“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在哲学中,“本质”与“现象”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表现之间的关系。

本质是指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它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本质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西,它比较单一、稳定。例如,苹果的本质是其内在结构,而苹果皮则是其外在表现。

现象则是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外部联系,是本质的外部表现,能被我们的感官直接感觉到。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变且生动丰富。例如,我们看到的苹果皮就是苹果的现象,它反映了苹果的外观特征。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无本质的现象,也没有无现象的本质。本质一定要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不能脱离本质,总是本质的某个方面的表现。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现象来理解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仅仅从本质来理解事物的象,我们需要从现象中理解本质,从本质中理解现象,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现象。

此外,学家们对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有不同的观点。例如,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决定其现象,唯心主义则认为现象决定本质,而辩证法则认为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这些不同的观点反映了哲学家们对事物本质和现象关系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总之,“本质”与“现象”在哲学中是揭示客观事物内在联系和外部表现的重要范畴。

如何通过科学研究方法揭示物的本质?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需要遵循一系列严谨的步骤和方法。以下是详细的骤和方法:

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数据。弗朗西斯·培根强调了实验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认为实验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牛顿也指出,物体的属性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为我们所了解。因此,科学家需要设计严格的实验来验证假设,并通过反复的实验来分解这些假设,从而进行更精确的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家需要通过归纳推理来识别事件的本质。归纳推理是一种从具体现象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方法。例如,通过观察大量数据,科学家可以归纳出某些规律或模式,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

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对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现象背后因果关系的深入理解。科学家需要构建理论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这些理论。这种方法论的严谨性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证伪性。

科学的本质可以通过现象学方法来揭示。现象学试图从实例中去除所有构成实例特性的因素,以达到本质。在这个过程中,保留了使具体化成为可能的本质元素。这种方法强调了对现象的直观理解和本质把握。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强调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科学研究不仅要超越表面现象,还要深入到对象的本质动态中去。这种批判性-辩证法过程涉及通过描述性方法产生理论知识,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

研究者必须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综合,才能获得对本质的认识。这包括对现有文献查阅和对比分析,以及对前人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借鉴和完善。

弗朗西斯·培根还主张通过艺术的手段来揭示自然的本质。他认为科学不应仅限于理论和抽象概念,而应通过实践和实验来验证和深化对自然的理解。

总之,科学研究方法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是一个复杂且系统化的过程,涉及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理论构建与验证、现象学法、辩证思维以及综合与分析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文化中,“本质”的概念是如何被理解和表达的?

在不同文化中,“本质”的概念被理解和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反映了人类对现实本质的共同兴趣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视角。

从古希腊哲学家如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开始,他们对现实基础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些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虚幻的,只有本质才是真实存在的。这种观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认为本质是具体事物所具有的定义和征。这种理解方式强调了事物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实体性。

在伊斯兰哲学中,“本质”与“存在”的关系成为核心议题。穆斯林哲学家如伊本·西那和阿夫拉比认为,事物的存在与本质是不同的概念,本质不是存在的组成部分,不能被理解为存在的本质。这一观点揭示了伊斯兰哲学中对本质与存在的复杂关系的理解。

非洲哲学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本质”的概念。非洲哲学家如普拉西德·廷佩尔和亚历克西斯·卡加梅认为,“力”是现实的本质,是所有存在的必要属性,甚至可以视为存在的本质。这种理解方式强调了“力”作为现实基础的重要性。

此外,在现代哲学中,本质主义(Essentialism)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固定不变的,与个体差异无关。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本质主义的观念受到了挑战。现代科学发现,生物的特征并非成不变,而是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人类本质”这一概念被广泛讨论。马歇尔·萨林斯将人类视为一种文化产物,而非生物实体,强调了文化在塑造人类本质中的作用。这种观点揭示了文化背景对个体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总之,“本质”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被理解和表的方式各不相同。从古希腊哲学到伊斯兰哲学,再到非洲哲学和现代哲学,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解释方式。

有哪些著名的哲学家对“本质”有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在哲学领域中,许多著名哲学家对“本质”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哲学家及其对“本质”的理解和贡献:

  1. 亚里士德: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系统地探讨“本质”概念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所有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原理或本质,这些原理构成了事物的结构和行为。他强调事物的性质和行为是由其内在原理决定的,并提出了“形式”与“质料”的区分,认为形式是事物的本质所在。

  2. 柏拉图:柏拉图认为存在的本质是思想的观念,与客观世界分离,因此被简化为现象。他通过理念论来解释事物的本质,认为理念是独立于感官世界的永恒不变的真理。

  3. 康德康德在其著作中探讨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认为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无法直接认识其本质。

  4. 黑格尔:黑格尔则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认为事物的本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显现,强调了历史和逻辑在理解事物本质中的重要性。

  5. 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重新解读了“本质”,认为语言游戏中的规则决定了事物的本质。

  6.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在其存在主义哲学中探讨了“本质”与“存在”的关系,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其存在的方式。

  7. 胡塞尔:胡塞尔在现象学中探讨了“本质”的问题,为通过直观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8. 阿维森纳:阿维森纳区分了“本”与“存在”,认为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而存在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9. 邓斯·司各脱:司脱进一步发展了关于本质与存在的理论,提出了本质是事物固有的属性的观点。

这些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论出发,对“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丰富而多样的理论体系。

“本质”在现代科学(如物理学、生物学)中的用和意义是什么?

在现代科学中,尤其是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本质”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物理学中的“本质”

在物理学中,“本质”通常指的是自然界中基本力的作用及其统一性。例如,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强核力和弱核力)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内,这被称为“大统一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科学家们坚信和谐与统一是自然界的最本质特征之一。这种对统一性的追求不仅反映了物理学对自然界深层次规律的理解,也体现了科学家们试图揭示自然界根本性质的努力。

此外,物理学中的“本质”还体现在对物质特性的深入理解上。例如,牛顿力学中的质量、电荷属性被认为是不变的对象和属性,这些属性构成了物理学定律的基础。这种对不变属性的研究帮助科学家们建立了一套描述自然现象的精确语言和工具。

生物学中的“本质”

在生物学中,“本质”主要涉及生物种类的分类和特性。生物学实质主义认为所有分类对象(如物种和亚种)具有不变属性,这些属性通过遗传基因组等机制得以维持。例如,许多科学家认为基因(以DNA形式存在)包含了生物种类的本质,这种遗传本质区分了不同的物种。

然而,生物学中的“本质”也面临着还原主义的挑战。一些学者认为生物界有其独特性,无法完全还为物理学中的简单规律。例如,恩斯特·迈尔(Ernst Mayr)指出,生物学的自主性是科学统一和和解的第一步,这意味着生物学需要保持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哲学视角下的“本质”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本质”是一个复杂且多样的概念。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提供了对事物本质的哲学解释,包括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的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事物存在的基本原因,并在现代科学中找到了相应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物质、能量、动量和作用力,以及生物学中的遗传、环境、基因和行为。

此外,现代哲学家如Richard Boyd提出的“恒定属性群”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对自然物种本质的理解。他认为自然物种的成员通常具有特定的特征组,这些特征可以由机制、过程或结构来解释,而这些特征并不一定需要成为该群体成员的必要条件。

结论

总体而言,“本质”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和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1. 物理学:探索自然界的基本力及其统性,以及对物质特性的深入理解。
  2. 生物学:通过遗传基因组等机制维持生物种类的不变属性,并面对还原主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