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孑立的意思

jié

孑立

拼音jié lì

1.孑立常用意思: 孤立无依。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单独 , 孤独 , 孤单 , 零丁
例词茕茕孑立

例句 1.子女们都在国外,老人孑立一人,生活很孤单。
2.他对这个孑立一人的孩子动了怜悯之心。

孑立引证解释

1. 独立无依;孤立。

1. 岂如苏子单特孑立,靡因靡资。 《后汉书·苏不韦传》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晋 《陈情事表》 李密
3. 每当春秋时飨,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 唐 《寄许京兆孟容书》 柳宗元
4. 志觅封侯,孑立难谋不自由。何幸相逢萍水,飞舄遥临,光贲遐陬。 明 《玉环记·韦皋延宾》 杨柔胜
5. 繄余少偏孤,孑立四无倚。 清 《六哀诗·父执杭应龙先生》 赵翼


相关词 茕茕孑立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孑立是什么意思

“孑立”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ié lì”,意为独立无依或孤立。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苏不韦传》和晋代李密的《陈情事表》等文献中,形容人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孑立”常用于描述个人在社会或家庭中缺乏支持和依靠的情况,如“形影相吊”、“四无倚”等。

“孑立”一词的近义词包括独立”、“孤独”、“单独”、“孤单”和“零丁”。其出处和用法在多个古代文献中都有体现,例如晋代李密的《陈情表》中有“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句子,形容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孑立”强调的是一个人在情感上和精神上的独立,没有依靠或支持,通常带有贬义,表示一种孤独无依的状态。

孑立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和例子是什么?

“孑立”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和例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释义
  2. “孑”字的基本含义是单独、孤单。例如,“孑然一身”、“茕茕孑立”等成语中都包含了这一含义。
  3. 在《说文》中,“孑”解释为“无右臂也”,后引申为孤单、单独等含义。

  4. 具体用法

  5. 在古代文献中,“孑立”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孤立无援的状态。例如,《后汉书·苏不韦传》中提到“独立无依、孤立无援”的状态。
  6. 李密的《陈情表》中写道:“茕茕孑立,形相吊。”这句话形容了李密因孝道未尽而感到孤独无助的状态。

  7. 历史典故

  8. 李密在《陈情表》中使用“茕茕孑立”来形容自己孤苦伶仃的境况,这一成语因此广为流传。
  9. 柳宗元的《寄许京兆孟容书》中也有使用:“茕茕孑立,未有子息,荒陬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
  10. 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中也提到:“总之是没有人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11. 其他文献中的使用

  12. 在明代杨柔胜的《玉环记·韦皋延宾》以及清代赵翼的《六哀诗·父执杭应龙先生》中,也使用了“孑立”来形容个人的孤立无援状态。

  13. 文化背景

  14. “孑”字的小篆象形是一个没有右臂的孩子,因此有“单个”之义。在古汉语中,“孑弦”表示单根琴弦,“孑轮”指孤孤单单的一辆车。
  15. 张衡的《思玄赋》中也有使用:“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这句话表达了孤独、孤立的意思。

孑立与其他近义词(独立、孤独)在含义上有何区别?

“孑立”与其他近义词(如独立、孤独)在含义上存在一些区别。首先,独立强调的是自立、自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常指不依靠他人或外部力量而自主存在或行动。而孤独则更多地描述一种主观感受,即与他人或社会隔离疏远的状态。

具体来说,“孑立”特指孤立无依的状态,强调的是一个人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独自存在。例如,“茕茕孑立”形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样子,突出的是无依无靠的孤独。相比之下,独立可以有多种含义,包括单独站立、不隶属于某个单位或政权、不依靠他人等。

因此,“孑立”更侧重于描述一种物理或社会上的孤立状态,而独立则更广泛地涵盖了自主、自立和不依赖他人的多种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孑立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有哪些变化?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直接回答“孑立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有哪些变化”这一问题。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孑孓”和“孑然一身”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法和文化背景,而没有具体提到“孑立”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变化。

然而,可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推断出一些与“孑立”相关的背景信息:

  1. “孑孓”一词的使用
  2. “孑孓”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形容孤独、无依无靠的状态,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
  3. 在现代汉语,“孑孓”虽然不常用,但在生物学和文学作品中仍被提及,带有象征意义。

  4. “孑然一身”一词的使用

  5. “孑然一身”出自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意为孤零零一个人,形容一个人孤苦无依的状态。
  6.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特定情况下孤身一人,如在自然灾害中幸存、离乡背井、失去亲人或处于困境中。

  7. “孑孑”一词的使用

  8. “孑孑”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独自一人,孤独单独的状态。
  9. 使用场景包括一个人在外地工作、没有亲友陪伴时感到孤独。

虽然我搜索到的资料没有直接提到“孑立”一词,但可以推测,“孑立”可能与“孑然一身”或“孑孑”有相似的使用场景,描述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感到孤独、无助或无依无靠的状态。

孑立一词在心理学或社会学领域中的研究或讨论有哪些?

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中,”孑立”一词的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孤独与孤立的概念及其对个体的影响上。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1. 孤独与孤立的定义及其区别
  2. 孤独(loneliness)通常被定义为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在数量或质量上出现重要缺失时产生的不快体验。这种体验源于个人渴望的社会关系网络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无论是数上的不足还是质量上的不满。
  3. 孤立(isolation)则指的是有意义的社会关系网络的缺失状态,具体表现为生活遇到困难时缺乏援助者、咨询者或紧急援助。

  4. 孤独与孤立的关系

  5. 社会孤立并不一定导致孤独感,反之亦然。孤独感的产生更多取决于个人对情况的认知,而非情况本身。例如,独自用餐,从客观上是孤立的状态,但如果个人认为可以自由地享受独处,那么这种状态可能带来乐趣而非孤独。
  6. 孤独和独处被视为偏差,通过解释“账目”来管理:1)作为“替罪羊”的借口,将他人的缺陷作为孤独和独处的原因或动机;2)关于疾病和心理问题的借口,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独;3)以自由自我实现和共通性为依据的独处的辩护。

  7. 孤独与心理健康

  8. 孤独感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社会关系网络是缓解压力的因素之一。然而,孤独感也可能源于缺乏可以安心交谈的同伴,这与孤独感的强烈关联。
  9. 神经科学家约翰·卡西奥波(John Cacioppo)将孤独定义为”感知到的社会孤立”,并指出社会孤立常指不健康的独处,可能存在避免社交活动、经常取消计划、在考虑社交活动时感到焦虑或恐慌等表现。

  10. 独处的文化差异

  11. 现有大部分的独处研究均是在西方文化下展开,而东方人的独处研究几乎是空白。不同化中的个体及其交往方式和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个体独处时的感受,因此不同文化可能赋予独处不同的价值和目的。
  12. 例如,个体主义文化比集体主义文化更可能鼓励(至少容忍)独处。

  13. 独处的积极响

  14. 近些年来,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将研究视角从消极的孤独感转向具有建设性的独处,并且开始考察独处对个体的积极作用。独处是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情绪体验的开放性客观状态,对个体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15. 英国新精神分析学家Winnicott认为成年人生活中的独处能力起源于婴儿期母亲在场的独处经验,即独处能力最初来源于安全依恋。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不再需要依恋对象持续长久场,也能长时间独处而不会感到焦虑。

  16. 孤独与利己行为

  17. 孤独与利己行为之间的关系其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Hannah Arendt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讨论了隔离和孤独如何产生“自我中心的苦涩”并破坏人类共同动的能力。
  18. John Cacioppo基于孤独与自我中心性的关联提出了进化论孤独理论(ETL),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关系。

如何从文化角度解读孑立一词的历史演变和意义?

从文化角度解读“孑立”一词的历史演变和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字与本义: “孑”字在小篆中的形象像一个人缺右臂,因此其本义为缺少右臂。这个象传达了一种孤独、孤立的状态,因为一个人失去了一部分肢体,自然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2. 孤独与孤立的含义: 在古代文献中,“孑”常用来形容孤独、孤立的状态。例如,《国语·周语》中的“孑然其效戎翟也”,及张衡《思玄赋》中的“孑不群而介立”。这些用法都强调了一个人在群体中感到孤独和孤立的感觉。

  3. 成语“茕茕孑立”的典故: 成语“茕茕孑立”出自晋代李密的《陈情表》,描述了李密不愿出仕而请求归家侍奉病重的祖母,最终感动了晋武帝司马炎,得以继续侍奉祖母。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状态,体现了孝道文化中的孤独与责任。

  4. 文化背景与伦理价值: “茕茕孑立”不仅是一个描述孤独状态的词语,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伦理价值的体现。它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即在面对孤独和困境时,应以孝顺父母和辈为先。这种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价值观。

  5. 现代意义与艺术表现: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诗歌和小说中,“孑孓”一词往往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它不仅仅昆虫的一种生物学形态,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当我们看到“孑孓”这个词时,不禁联想到那些孤单无依、漂泊不定的灵魂,它代表的是某种无奈与坚韧并存的生命力。

  6. 其他相关成语: 除了“茕茕孑立”,还有其他与“立”字相关的成语,如“孤立寡与”、“孤立无援”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一个人在没有外界支持和援助下的孤独状态。

“孑立”一词从字形到现代意义,经历了从描述物理上的缺失到象征精神上的孤独和孤立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