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针对读者提出的几个疑问,我将在日后一并答复。
2.下个月初,我会将所借的钱及利息一并还给你。
1. 见“一併”。
引
2. 一起;一齐。
引
1. 直须残腊十分尽,始共新年一并来。
宋
《元日立春三绝》之一
秦观
2. 本待拿将此人,一并杀坏,争奈他已自风魔了。
元
《赚蒯通》第三折
3. 且把这厮长枷木杽,送在死囚牢里,等拿了宋江,一并解京施行!
《水浒传》第六九回
4. 目下凑不起价钱,只好现奉一半。等待我家官人回来,一并清楚。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5. 已经起马,夫人家眷一并到了公馆。
清
《桂林霜·完忠》
蒋士铨
6. 这浑蛋胡举人写了一封信,并这五千五百两凭据,一并送到县衙里来。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7.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野草·风筝》
鲁迅
“一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yī bìng”,通常表示将几件事合在一起办理或处理,也可以表示一同、一起的意思。例如,在处理多个任务时,可以使用“一并”来表示这些任务被同时或一起完成。
在代文献中,“一并”也有广泛应用,如宋代秦观的《元日立春三绝》中提到“始共新年一併来”,以及《水浒传》中的“一并解京施行”。这些例子展了“一并”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情况。
此外,“一并”还可以作为副词使,表示动作是一次性的或短暂的。在现代汉语中,“一并”常用于描述同时进行或一起完成的动作,如“一并办理”、“一并报销”等。
总结来说,“一并”主要表示将几件事合在一起办,也可以表示一同、一起的意思,其用法广泛涵盖了从物理物品到抽象概念的多个层面。
“一并”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应用和例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从敦煌文献的研究来看,“并”字在《敦煌愿文集》中使用频率很高,共出现1000多次,主要用法包括表示并列关系、表示并用、表示并使等。这说明“并”字在古代文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表达并列或同时进行的动作时。
此外,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並/并”作为虚词出现,表示“一起”的意思。例如,“王及太子發並拜吉夢”中的“並”就是指一起拜梦。这种用法进一步展示了“并”字在古代文献中用于描述同时发生的动作或事件。
另外,在《北大简〈仓颉篇〉》中,“海内并厕”的解释也提到,“并”表示一起、一齐之义,古书中也有“並集”一词,如《楚辞·九叹·世》中的“玄舆驰而並集兮,身容與而日遠”。这表明“并”字在古代文献中不仅用于描述并列关系,还用于表达集中或集合的概念。
“一并”作为副词的使用,其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在古代文献中,“并”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形象地描绘了两个人被连在一起的场景,本义指合在一起,如吞并、兼并、归并。另一个来源是“並(或作竝),同样始于甲骨文,形象地描绘了并排站立的两个人,本义指并列、平排,如并蒂莲、并肩、并驾齐驱。
在古汉语中,“并”字不仅用于描述并肩作战、合并、兼并、具备、相同等概念,还用于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或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例如,《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中有“既醉而出,并受其福”的记载,这里的“并”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此外,“”字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强调说明事实不是对方所说的或一般认为的那样。
从历史演变来看,“并”字在不同文献中的用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汉书》和《史记》中,“並”、“并”二字混用的情况渐多,以至到了敦煌文献,“並”除了作动词,表“比并”、“等同”讲外,作副词,表示范围上的“全部”、“皆”、“共”之义,则占了绝对多数。这表明“并”字在古代文献中逐渐演变为一个多功能的副词,涵盖了同时、一起、同等、都等义。
现代汉语中的“一并”作为副词的使用,主要强调多个主体同时进行某种动作时的时间一致性。例如,“并坐叩头死罪罪”中的“并”便由范围副词的用法引申出了时间副词的用法。这种用法反映了“并”字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语法化轨迹和普遍性。
“一并”作为副词的使用,其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体现了汉字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现代汉语中,“一并”与其他类似词汇(如“一起”、“同时”)的区别和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同时:表示在同一时间发生或进行的动作。例如,“辛楣跟鸿渐同时努嘴做个鬼脸”。
语境和频率:
同时:既可以用于书面语也可以用于口语,但更多用于描述同一主体同时做几件事。
动作的连贯性:
这三个词汇都涉及到多个动作或事物在同一时间或空间内的处理或进行。它们都可以用来描述多个主体或多个动作在同一时间或空间内的协调或同步。
语义上的重叠:
在某些情况下,“一并”、“一起”和“同时”可以互换使用,尤其是在描述多个动作或事物在同一间进行时。例如,“一并”可以替换为“一起”,“一起”也可以替换为“同时”。
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并”、一起”和“同时”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有细微的差别,但它们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共同表达了多个动作或事物在同一时间或空间内的协调或同步。
“一并”在不同方言或地区口语中的使用情况存在显著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这些差异:
在普通中,“并”有合在一起、齐平排着、连词表平列或进一步等含义,并且用于否定词前加强语气,表示不像预期的那样。然而,在方言中,“并”的发音和含义所不同。例如,在粤语、客家话、潮州话等地方方言中,“并”的发音和用法可能与普通话存在差异。
“并”作为地名,古称并州,位于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这种历史背景在不同地区的方言中可能会有所体现,尤其是在那些有历史沿革的地方。
在现代语境中,“并”和“併”虽然都可以表示并列、合在一起等意思,但它们的使用场合有所不同。“并”多用于语法虚词(副词、介词、词)中,如“并且”、“並列”等,而“併”则多用于动作描述,如“併發”、“合併”等。这种区分在不同方言中可能会有所体现。
不同方言对“并”的读音可能有显著差异。例如,粤语、客家话、潮州话地方方言中的发音可能与普通话不同。这种发音上的差异会影响“一并”在这些方言中的使用。
湘语中“连”兼具两职的特点,其历时演化过程与“并”相近。这表明在湘语等方言中,“并”的用法可能与其他方言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强调与否定极性的差异上。
关于“一并”的成语或俗语,有以下几个例子及其含义和用法:
相提并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例如,在讨论历史人物时,可以将不同的观点和评价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讨论。
文武并用:这成语表示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强调在治理国家时要同时运用文治和武功。例如,古代君主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既要依靠文官的智慧,也要依靠武将的力量。
兼程并进:这个成语形容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例如,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可以采取兼程并进的方式。
威恩并行:这个成语表示威力与恩德一起施行。例如,在管理一个团队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并驾齐驱:这个成语形容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一齐快跑。比喻在竞争中不分后,齐头并进。例如,在体育比赛中,多个选手同时冲刺终点线,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
骈首就戮:这个成语指一并被杀。例如,在古代战争中,如果敌人投降后被集体处决,就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齐心并力:这个成语表示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例如,在团队合作中,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