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在纪律竞赛中,两个班始终并驾齐驱,不分先后。
例句
1.新出土的文物先后在国内外多次展出。
1. 先世君王。
引
1. 我先后绥乃祖乃父。
《书·盘庚中》
2. 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汉书·韦贤传》
3. 赖先后之德,宗庙之灵,皇帝嗣建,旧物克甄。
晋
《劝进表》
刘琨
2. 已去世的母后。
引
1. 王曰:“先后其谓我何?”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2. 今所为初陵者,勿置县邑,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又罢先后父母奉邑。
《汉书·元帝纪》
“先后”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涉及时间顺序、事件的连续性以及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时间顺序:最常见的是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即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例如,“人来的不少,但总要分个先后”。这种用法强调了事件或行为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列。
连续性:表示物或事件的前后相继、陆续发生。例如,“她先后去了美国、英国和德国求学”。这种用法强调了事件的连性和顺序性。
文化与历史背景:
在法律和政治领域,“先后”用于描述辅佐和权力的传承。
其他含义:
“先后”词在汉语中不仅用于描述时间上的顺序和连续性,还涉及家族关系、辅佐关系以及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用法。
在古代文献中,家族关系的描述主要通过宗法制度和嫡庶之分来体现。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完备于周朝,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制度强调家族在社会中的基本作用,认为治家和治国两者是相通的,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也息息相关。
在商代,同姓家族中开始划分为大宗和小宗,所谓大宗即为直系祖先,小宗即为旁系祖先。祭祀旁系祖先时,只祭先王而不祭先妣,大宗、小宗的区别甚为明显。商王诸子已有嫡庶之分,嫡长子继承制已经产生。
周代宗法制度进一步发展,区分大宗和小宗以确定宗族与宗族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周王室是全国政治上的共主,周家族是各姬姓家族的大宗,周王为大宗子,总族长,其掌握政权与族权,集国王与宗子于一身。老一代宗子之诸子,除继承宗子之位的一人外,其他人都称别子,又叫余子、支子。别子有嫡、庶之分,嫡妻之子为嫡,妾媵之子为庶。不论嫡、庶,凡别子都要侍奉宗子,宗子同他们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此外,《礼记·丧服小记》中关于“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的记载揭示了直系宗亲世系,为宗族的主干。这种世系学的历史演变表明,大宗之法冠以别子,由别子而列之,至于百世而至无穷;皆世自为处,别其父子,而合其兄弟。
孔氏家族的辈份排序始于明初孔子五十七代孙孔讷,他提议排定行辈用字以定尊卑,并经过上报清朝廷或民国政府批准,使其具“国定”性质。这种辈份排序体现了孔、孟两个家族在家族事务上的统辖与被统辖的关系。
在特定方言中,“先后”指的是兄弟的妻子之间的相互称谓,这种用法在陕西、山西和河北部分地区最为常见。
在法律和政治领域中,“先后”常用于描述权传承和辅佐的顺序。例如,在美国,总统继任顺序是由国会法典规定的,根据1947年的继任法案,继任顺序首先是副总统,其次是众议院议长和议院临时议长,然后是内阁成员按其部门成立的时间顺序排列。这种法律上的规定确保了在总统职位空缺时,权力能够有序地传递给合适继任者。
此外,在封建法律中,“ascend”一词也用于描述权力或财产从上级传至下级的过程。例如,“ascend”指的是从祖先到继承人的财产传递。这种法律术语反映了权力和财产传承的层级结构,即上级对下级有指导和控制权。
在成语中,“先后”表示命运变化的例子包括“先号后笑”和“先忧后乐”。这两个成语涉及到命运的起伏变化。“先号后笑”指的是命运先凶后吉,即最初遭遇不幸或困难,但最终能够转危为安,获得幸福。“先忧后乐”则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意味着先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享受到快乐和成功。
“先后”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经历了多方面的变化。
从使用频率来看,“先后”作为副词,常用于描述事件或动作的顺序。例如,描述时间顺序时,可以用来表示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如“假期里我先后读了四本小说”。此外,“先后”还可以用于表达逻辑关系,使言更加准确和清晰,有助于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在语境方面,“先后”一词的含义和用法非常丰。它可以表示时间上的早晚、顺序,也可以表示辅导、辅助等动作,甚至在古代文献中还有人称的含义。例如,在《书·梓材》中,“先后”被解释为教训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先后”更多地用于描述时间顺序和事件顺序,如“去年我和他先去昆明开会”。
此外,“先后”还可以与其他词汇结合使用,形成多种表达式。例如,“先后+ 数量+ 动”、“先后+ 动+ 数量”等结构在句子中广泛应用。这些结构使得“先后”在表达具体事件或动作时更灵活和多样。
总结来说,“先后”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主要体现描述时间顺序和事件顺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