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通的意思

tōng tōng

通通

拼音tōng tōng

1.通通常用意思: 表示总括,相当于“

词性副词
近义词 完全 , 全部 , 统统

例句 1.主办单位提供了丰富的奖品,参与活动的民众通通有奖。
2.他立下遗嘱,把财产通通捐给慈善机构。

通通引证解释

1. 形容鼓声。

1. 陈造诗:“通通已报衙。”通通,亦鼓声也。 清 《通俗编·声音》 翟灏

2. 全部。

1. 第一次全体学生大会,所有在校及学校附近的同学通通都来参加。 《抗战以来》三〇 邹韬奋
2. 太太们打起牌来,把孩子们就通通交给了仆人。 《骆驼祥子》六 老舍


相关词 普普通通

通通是什么意思

“通通”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全部、所有的:表示所有的事物或人,例如“第一次全体学生大会,所有在校及学校附近的同学通通都来参加”。

  2. 形容鼓声:在某些文学作品中,“通通”可以用来形容鼓声,如“通通已报衙”。

  3. 普遍、全:作为形容词,表示普遍、全面的意思,例如“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4. 动词用法:表示没有堵塞,可以穿过,如“管子是通通的”。

因此,“通通”的意思主要是指“全部”或“所有的”,也可以用于形容鼓声或表示普遍、全面的状态。

通通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和用法是什么?

在古代汉语中,“通”字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根据《说文解字》,“通”的本义是“达”,即通行无障碍、没有阻塞、可以穿过。例如,《周易·系辞传》中提到:“往来不穷谓之通”,“推而行之谓之通”。此外,“通”还可以表示四面八方都有路相通,形容交通非常便利。

“通”字在代汉语中还与其他汉字组合形成通假字,如“同”。在《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中,“通”字也有不同的含义,例如表示通达、通报。此外,“通”字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动量词的使用频率已经比较常见,如“大玩了一通回来了”。

通通作为形容鼓声的文学作品有哪些,具体是如何描述的?

“通通”作为形容鼓声的文学作品有以下几例:

  1. 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声音》中提到:“陈造诗:‘通通已报衙。’通通,亦鼓声也。” 这里描述了鼓声的连续敲击,形象地表现了鼓声的节奏和力度。

  2. 在杨炯的诗句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这里通过“杂鼓声”来描绘战场上的鼓,与风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激烈的氛围。

  3. 在描述雨天的作文中,“紧接着,优美乐曲变成了‘咚咚咚’的乱鼓声。” 这里将雨滴打在地面上的声音比喻为鼓声,形象地表现了雨势渐大的过程。

通才一词的历史演变及其在不同朝代的含义变化。

“通才”一词的历史演变及其在不同朝代的含义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代的“通才”概念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明确提到“通才”一词,指的是能够娴熟运用四种文体(奏、书论、铭诔、诗赋)的人。这里的“通才”强调的是多才多艺和博学多识。

在《后汉书·韦彪传》中,也有类似对“通才”的描述,即指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此外,《后汉书·班彪传》中提到的“通儒上才”也与“通才”有相似之处,指的是具有通达儒者上乘才华的人。

二、近代的“通才”概念

清朝末年,“通才教育”作为大学教育宗旨和办学思想被提出。1902年,清政府派张百熙为京师大学堂第二任管学大臣,并在其主持起草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正式提出“造就通才”的目标。这里的“通才”不仅要求学识广博,还强调德育,即忠孝思想和封建伦常道德。

蔡元培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担任教育总长时,制定了《大学令》,提出高等教育应兼顾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培养具有人文学科、社学科、自然学科三方面知识的人才。这一时期的“通才”更注重全面发展,不仅限于传统的文史哲领域,还包括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现代的“通才”概念

建国初期,中国开始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主要采用专业教育模式,“通识教育”几乎消失。直到1986年,“通识教育”概念在中国正式使用学者们开始重新关注并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当代的“通才”概念更加注重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兴趣和能力,能够在多个领域有所涉猎和成就。这种“通才”不仅仅是知识面广,更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

从古代的博学多识到近代的全面发展,再到现代的综合素质培养,“通才”一词经历了丰富的历史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通通的动词法有哪些具体例子?

在现代汉语中,“通”作为动词有多种用法,以下是一些具体例子:

  1. 表示没有阻碍、可以穿过或达到
  2. 通风:指空气流通,使室内空气流通顺畅。
  3. 通天:形容非常高大,直插云霄。
  4. 通宵:指整夜不睡,通宵达旦。

  5. 表示传达信息

  6. 通报:发布消息或通知。
  7. 通讯:传递信息或消息。

  8. 表示沟通、接通

  9. 阡陌交通:形容道路交错相通。
  10. 通流入海:指河流最终流入大海。

  11. 表示了解、精通

  12. 晓:完全了解并能熟练运用。
  13. 通彻:彻底明白。

  14. 表示疏通、开通

  15. 疏通道路:清除道路障碍,使其畅通无阻。
  16. 用泻药通便:通过药物帮助排便。

  17. 表示通行、通用

  18. 关通道牒:指通行证件。
  19. 通语:通用的语言。

通通在不同方言中的含义和用法有何差异?

“通通”在不同方言中的含义和用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1. 基本含义
  2. 在普通话中,“通”通常表示全部、都的意思。例如,“通通”可以用来强调某件事情的全面性或彻底性,如“通通干净”表示非常干净,没有留下任何污。

  3. 方言中的差异

  4. 在某些方言中,“通通”可能具有不同的读音和含义。例如,在一些地方方言中,“通通”可能被读作“tong tongue”,而在其他方言中则可能读作“tong ton”。
  5. 另外,有些方言中,“通通”可能不仅仅表示全部,还可能有其他特定的用法或含义。例如,在某些地方,“通通”可能用于表示某种动作的重复或连续性,如“通通敲门”表示连续不断地敲门。

  6. 语境中的应用

  7. 在不同的语境下,“通通”的使用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描述物品的状态时,通通”可以表示彻底的状态,如“通通湿透”表示完全湿透。
  8. 在日常对话中,“通通”也可能用于强调某种情况的普遍性或致性,如“通通喜欢”表示所有人都喜欢某样东西。

  9. 文化背景的影响

  10. 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影响“通通”的使用。例如,在某些地方,“通通”可能与当地的习俗或传统有关,而其他地方则可能没有这种关联。

“通通”在不同方言中的含义和用法虽然有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