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本次夏季运动会的策划统统由你来负责。
2.他帮我把电脑里的病毒统统清除掉了。
1. 犹侗侗、洞洞。笼统,浑然无定形貌。
引
1. 童子得出家,一生受快乐……满街肥统统,恰似鳖无脚。
唐
《童子得出家》诗
王梵志
2. 通通。表示全部。
引
1. 作者的解说也嫌多,又不常用的词也太多,但到后来这些毛病统统没了。
《书信集附录·致端木蕻良》
鲁迅
2. 我们要改组罢工委员会!赶出姚金凤,徐阿姨,陆小宝!想要明天上工的,统统赶出去!
《子夜》十四
茅盾
3. 我收到许多充满着友情的来信,不能一一作覆,在这里统统向大家致以衷心的谢意。
《燕山夜话·两点说明》
马南
“统统”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ǒng tǒng],意为“全部”或通通”,表示所有事物都一样或相同。这个词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用来强调某种行为或状态的彻底性。例如,在鲁迅的《书信集附录·致端木蕻良》中,“作者的解说也嫌多,又不常用的词也太多,但到后来这些毛病统统没了”。
“统统”可以用于描述尝试各种事物、清除人群、解雇人员等场景中的使用。它也可以用于要求赶走某些人或表达感谢之情。此外,“统统”还可以表示对某种行为或状态的彻底否定或肯定。
在用法上,“统统”较为正式,而“通通”则比较口语化。两者虽然意思相同,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
“统统”和“通通”在现代汉语中都是表示“全部”或“全都”的副词,但它们在使用频率和场合上存在一些差异。
从使用频率来看,“统统”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通通”。根据北大CCL语料库的检索结果,“统统”的语料共2903条,而“通通”则为2127条。这表明在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中,“统统”更为常见。
在使用场合上,“统统”更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强调全面性和总体情况。例如,在陈述或描述事物全都具备某种情时,通常使用“统统”。例如:“他统统都不喜欢这个电影。”。此外,“统统”也多用于书面语中,如马南邨的《燕山夜话·两点说明》中提到:“我收到许多充满着友情的来信,不能一一作覆,在这里统统向大家致以衷心的谢意。”。
相比之下,“通通”则更常用于口语和非正式场合,表达强烈的情感或行为。例如:“他把所有的东西通通扔进垃圾桶里了。”。在日常生活中,“通通”也更常见,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提到:“通通已报衙。”。
此外,“通通”有时带有一种命令、强迫的语气,更加直接和强势。而“统统”则表达一种客观性、事实,有时带有强调或肯定的语气。
虽然“统统”和“通通”在意思上相近,但在使用频率和场合上有所不同。
“统统”一词的历史起源并未在我搜索到的资料中直接提。然而,从“统”字的演变和历史背景来看,我们可以推测“统统”一词可能与古代对统一、连续和传承概念的理解有关。在古代文献中,“统”通常与“序”或“绪”组合,以示其传承性。梁启超指出,“统”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儒家学者将“大一统”视为其本意义。这种对统一和连续性的追求,可能为“统统”一词的形成提供了语义基础。
在不同地区或方言中,“统统一词的含义和用法确实存在差异。根据证据,我们可以看到“统统”和“通通”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它们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用频率以及具体含义上有所不同。
“统统”一词在书面语中较为常见,通常表示事物的所有部分或全。例如,在鲁迅的《书信集附录·致端木蕻良》中提到,“后来这些毛病统统消失了”,这里的“统统”表示所有毛病都消失了。茅盾在《子夜》中也使用了“统统”一词,表达了对某些人的排斥或不满。马南邨在《燕山夜话·两点说明》中同样使用了“统统”来表示感谢和邀请。
另一方面,“通通”则更多地出现在口语或日常生活中,表示全部或一律的意思。例如,在清·翟灏的《通俗编·声音》中,“陈造诗:‘通通已报衙.’通通,亦鼓声也.”,这里的“通通”表示全部的意思。
此外,“通通”和“统统”在英语中的同义词性是相同的,都可以翻译为“all”。然而,在汉语中,这两个词的具体用法和含义还是有所区别的。例如,“通通”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表示鼓声。
“统统”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证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在书面语中,“统统”通常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表示事物的所有部分或全部的意思。例如,在鲁迅的《书信集附录·致端木蕻良》中,茅盾的《子夜》以及马南邨的《燕山夜话·两点说明》中都有使用“统统”的例子。这表明“统统”在书面语中具有一定的正式性和规范性。
口语中的使用频率:相比之,“统统”更多地出现在口语中,尤其是在非正式的交流场合中。例如,赤峰方言中提到“这件事他统统地都告诉人家了”,这表明“统统”在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此外,其他资料也指出,“统统”在口语中比“通通”更常见,尽管两者在含义上相近。
总体比较:总体来看,“统统”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因为它更倾向于出现在正式文本中;而在口语中,“统统”的使用频率则较高,因为它更符合日常交流的习惯。
“统统”在否定和肯定语境中的具体应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区分:
在否定语境中,“统统”通常用于表示对某个范围或集合内的所有成员进行否定。例如,在句子“他没特意去”中,没特意去”表示对特定行为的否定,而“统统”则强调这种否定适用于所有情况。此外,“不是”也可以用来标示反预期信息,如在例9中说话人A寻找手机时,对手机可能存在的位置进行了全面否定,即“我手机去哪儿了!”这里的“去哪儿了”实际上包含了对所有可能位置的否。
在肯定语境中,“统统”则用来强调所有成员都符合某种条件或状态。例如,在命令文的肯定形式中,如“你走吧”,可以理解为请对方立即离开,这里没有使用否定词,但通过语气和语境表达了肯定的指令。另外,在双重否定句中,虽然主要功能是加强语气,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如“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对”,这里的双重否定实际上是在肯定努力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