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装备虽说齐全,然则山上气候多变,大家还是得多加注意。
2.因为困难而想要放弃是可以理解的,然则想要成功就必须摒弃这种畏难情绪。
1. 连词。连接句子,表示连贯关系。犹言“如此,那么”或“那么”。
引
1.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诗·周南·关雎序》
2. 夫尧之使禹治水,犹病水者之使医也。然则尧之洪水,天地之水病也;禹之治水,洪水之良医也。
汉
《论衡·顺鼓》
王充
3. 齐桓举以相国,叔向携手以上。然则非言之难为,听而识之者难遇也。
唐
《上兵部李四郎书》
韩愈
4. 花一败而树随之,根亡故也。然则人之荣枯显晦,成败利钝,皆不足据。
清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
李渔
5. 一个人要下决心做点事情,只要当机立断做去就是,又何须特别赶在今天这一天呢?然则,元旦深夜读这本书又何妨?
《三月曝书·一本书》
林文月
“然则”是一个汉语连词,通常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因果关系或转折关系。它的基本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用于连接句子,强调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古文中,“然则”可表示因果关系,如“既然这样,那么……”;也可以表示转折关系,如“虽然如此,那么……”。
在现代汉语中,“然则”的用法与古文类似,但有时仅保留了转折的意思,相当于“然而”。此外,“然则”还可以用于口语中,表示那么”或“既然如此”。
总结来说,“然则”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表示因关系,也可以表达转折和对比的情感,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连词。
“然则”在古文中常用于表示一种推论或结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么”、“因此”等词。它通常出现在一段论述之后,用来引出一个基于前文论述的结论或进一步的解释。
例如,在《列子》中提到:“然则子产非能用竹刑,不得不用;邓析非能屈子产,不得不屈;子产非能诛邓析,不得不诛也。” 这里的“然则”用于总结子产和邓析之间的关系,表明他们各自的行为是于无奈而非自愿。
另一个例子来自《尚书》的注疏:“然则此恶车,王丧之木车也。” 这句话中的“然则”用于解释为何某种车辆被称为“恶车”,并指出这是王丧所用的木车。
在现代汉语中,“然则”和“然而”都是表示转折的词语,但它们在使用场景和语气强度上有所不同。
“然而”通常用于书面语中,表示转折或对比,语气较强。例如:“尽管我很舍不得我的家乡,然而我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这个例子展示了“然而”在句子中的位置以及其转折的语气。
相比之下,“然则”则用于表示顺承关系,即在前文的基础上引出结论或进一步的讨论。例如,在古代文献中,“然则”常用于表示既然如此,那么……的情况。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但在一些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中仍然可以见到。
总结来说,“然而”主要用于书面语,表示强烈的转折;而“然则”则用于表示顺承关系,语气相对平和。
“然则”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要体现在其作为连词的用法上,通常用于表示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或强调某种逻辑上的承接。然而,现代汉语中,“然则”并不常见于日常口交流中,更多地出现在书面语和文言文中。
“然则”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重要的连,用于连接句子,表示“既然这样,那么…”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提到:“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表达了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感到忧虑,但希望知道何时才能感到快乐。此外,《孟子·滕文公上》中有类似的用法:“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这句话强调了治理国家需要耕作和与臣民同甘共苦的精神。
在现代汉语中,“然则”虽然仍然可以使用,但其频率较低,通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例如,《汉书·卷四六·石奋传》中提到:“委任有司,然则官旷民愁,盗贼公行。”这句话表达了任命官员后,如果官员不作为,会导致民众不满,盗贼猖獗的情况。
“然则”在文言文中通常用于表示因果关系或转折关系,但其具体用法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因果关系:当“然则”用于因果关系时,它表示一种逻辑上的顺承或推论。例如,在《论语》中,“然则管仲知礼乎”,这里的“然则”表示对前文内容的进一步推论或解释,即如果某事成立,则另事也必然成立。
转折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然则”也可以表示转折关系。例如,在《乌有先生历险记》中,“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这里的“然则”用于引出一个与前文相反的结果,即尽管有可以报,但仍有其他问题存在。
“然则”在不同方言中的变体及其含义主要体现在其作为连词的用法上。“然则”通常用于两个分句之间,表示在第一个分句的基础上,出现第二个分句所表示的逻辑性结果。具体来说,“然则”由“然”和“则”组成,其中“然”总结上文,“则”引起下文的推论,意为“既然如此,那么”。
在古文中,“然则”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既然这样,那么”相似,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在《河中石兽中,“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已经有了事实,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只能通过推理解决。
此外,“然则”还可以表示转折或疑问,意为“虽然如此,那么”。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也较为常见,例如在《孟子》中提到的“河东凶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