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踌躇了半天,还是没办法做出决定。
2.我踌躇了半天,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例句
1.由于购票的人太多,队伍一直踌躇不前。
1. 踯躅;徘徊不进。
引
1. 骥踌躇于弊輂兮。
《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
2.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晋
《赠羊长史》诗
陶潜
3.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唐
《长恨歌》
白居易
4. 一到门边,便听着有那响亮的笑声,他不觉心一动,脚就踌躇了。
《韦护》第二章
丁玲
2. 犹豫;迟疑不决。
引
1. 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楚辞·九辩》
2. 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
晋
《笙赋》
潘岳
3. 酬章深自鄙,欲寄复踌蹰。
唐
《酬杨汝士尚书喜人移居》诗
姚合
4. 看满地斜阳欲暮,到萧条客馆,兀自意踌蹰。
清
《长生殿·疑谶》
洪
5. 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彷徨·祝福》
鲁迅
3. 研究;反复思量。
引
1. 酒醒后细踌蹰,一寸柔肠千万缕。
《全元散曲·醉花阴·秋怀》
2. 赵衰、狐偃等因与秦臣蹇叔、百里奚、公孙枝等深相结纳,共踌躇复国之事。
《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3. 窃尝为日本踌躇审度,知其志必不仅在朝鲜、琉球也。
清
《筹洋刍议·邻交》
薛福成
4. 他也预备要走;然而走到什么地方去,却是个很费踌躇的难题——他每天上午离开茶馆之前照例要遇到这个难题。
《线下·孤独》
叶圣陶
4. 从容自得。
引
1. 圣人踌躇以兴事。
《庄子·外物》
2. 方将踌躇,方将四顾。
《庄子·田子方》
5. 忐忑不安,极度痛心。
引
1. 阳迈归国,家国荒殄,时人靡存,踌蹰崩擗,愤绝复苏。
北魏
《水经注·温水》
郦道元
2. 局已变,势难支,踌蹰中夜少眠时。
清
《桃花扇·移防》
孔尚任
“踌躇”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óu chú”,主要含义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人在做决定或采取行动时的迟疑状态,例如在面对选择时无法确定哪个更好,或者做重大决策时内心挣扎和犹豫。
此外,“踌躇”还有其他多重含义。它可以表示徘徊不前的状态,如在原地来回走动但没有前进。在某些语境下,“踌躇”也可以用来形容从容自得的样子,如“踌躇满志”,表示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
“踌躇”一词在古代文献中也有使用,例如宋玉的《九辩》中提到“蹇淹留而踌躇”,用来形容犹豫不决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踌躇”常用于书面语中,表示因犹豫而不敢前进的状态。
总结来说,“踌躇”主要表示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状态,也可以用于描述徘徊不前或从容自得的情感。
在古代文献中,“踟蹰”一词常用于描绘人物的犹豫和迟疑。例如,《诗经》中的“搔首踟蹰”描述了一个人因思念而无决断的状态。此外,在汉乐府的《陌上桑》中有“五马立踟蹰”的描写,形容使君在南来时的徘徊不前。
成语“踌躇满志”源自《庄子·养生主》,这是庄子哲学思想中关于养生道的论述之一。在该书中,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展示了庖丁对技艺的熟练掌握和对工作的从容自信,从而达到一种心满意足的状态。
根据不同的文献记载,“踌躇满志”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养生主》中,描述的是庖丁在解牛时手到擒来游刃有余的情景,表现出一种从容自得、志得意满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满足、从容自信或极度得意的情境,具有性色彩,多用于书面语,结构上偏正式,在句子中通常充当谓语、定语或状语。
此外,有部分文献提到“踌躇满志”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自新》,讲述了孙安国在担任荆州刺史时因职位重要而踌躇满志的故事。然而,这一法与主流观点存在差异,主流观点认为其出自《庄子·养生主》。
在现代汉语中,“踌躇”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踌躇”一词不仅保留了其传统的含义,还扩展了新的语境和用法。
“踌躇”在古代文献中主要表示犹豫不决的状态,如《三国演义》、《鲁斋郎》和《九辩》中的例子所示。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存,并且广泛应用于描述人物在面对选择时的迟疑和不确定。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重大决策面前的内心挣扎和矛盾心理。
此外,“踌躇”也可以表示得意的样子,如“踌躇满志”,特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或成功非常满意和自信。这一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同样得到了保留,并且在多个成语中得到应用,如“踌躇满志”、“踌躇不前”等。
值得注意的是,“踌躇”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描述复杂情感和内心挣扎的情境下。例如,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它常用于表达人物在面对离别、怀念等情境下的复杂情感。这种用法不仅丰富了“踌躇”的语境,使其在现代汉语中更加生动和具体。
总之,在现代汉语中,“踌躇”一词不仅保留了其传统的含义,扩展了新的语境和用法。
“踌躇”与其他表示犹豫不决的词汇(如“彷徨”、“犹豫”)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犹豫:拿不定主意,通常用于口中。例如:“工人出了事故,他毫不犹豫地挺身承担了责任”。
情感色彩和心理状态:
犹豫:情感色彩较为中性,表示拿不定主意的状态,例如:“也许我们都曾在继续上大学还是直接去就业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使用场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踌躇”与其他表示犹豫不决的词汇在含义、情感色彩和使用场合上都有所不同。
“踌躇”一词在不同方言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踟蹰:在一些方言中,“踌躇”可以写作“踟蹰”,读音为chí chú,意为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嗫嚅:在某些方言中,“踌躇”可以用“嗫嚅”来表达,尤其是在描述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时。这个词的读音与方言中的“nie chu”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