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这种大逆不孝的行为,真是叫人痛心。
2.看到这里大片荒芜的土地,他们都非常痛心。
1. 犹伤心。
引
1. 世有兴主仁士,深意念此,亦可以痛心矣,亦可以悲哀矣。
《吕氏春秋·禁塞》
2. 微过斥退,久不复用,识者愍惜,儒士痛心。
《东观汉记·伏湛传》
3. 感旧永怀,痛心在目。
晋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
傅亮
4.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唐
《哭刘夫子》诗
于鹄
5. 吾母之殡且葬也,仅于敛形,无以厚其终而恔于心,此昔人之所为痛心而自伤其贫者也。
明
《蔡母邹孺人墓志铭》
唐顺之
6. 当着面这么达观的劝慰那老人的人们,背后却为那老人悲惨的遭遇痛心。
《山洪》三十
吴组缃
2. 犹悲愤;痛恨。
引
1. 计一棺之成功,将千万夫……此之费功伤农,可为痛心!
汉
《潜夫论·浮侈》
王符
2. 忠良解体,义士痛心,流毒生灵,贻殃兆庶。
明
《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
郎瑛
3. 堂堂华国,不齿于列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香港兴中会章程》
孙中山
4. 到日本之后,第一件使我痛心的就是留学生的腐败,他们的目的,是在拿文凭,争地位。
《秋瑾传》第二幕
夏衍
5. 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在表面上对我讲爱人类爱真理的人,胸中正藏着一个极其恶毒的心!
《灭亡》第四章
巴金
3. 心疼;舍不得。
引
1. 蹂蹈文锦于泥涂之中,闻见之者,莫不痛心。
汉
《论衡·佚文》
王充
2. 某见人将官钱胡使,为之痛心。
《朱子语类》卷一〇六
3. 立即他走出房子去了,隔了一会儿只提来一个小口袋,痛心地装了一升米把老太婆打发走了。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
碧野
4. 他看到那么多粮食给老鼠偷走了,真是痛心得很。
《老鼠帮小猫》
金近
“痛心”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òng xīn。其基本含义是伤心、悲痛,通常用来形容内心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煎熬。例如,当我们听到不幸的消息或看到令人悲伤的事情时,可能会感到痛心。
“痛心”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包括伤心、悲愤、痛恨和心疼等情感表达。在古代文献中,“痛心”常用于表达极度的悲伤、愤怒或不舍之情。例如,在《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诸侯因某事而“痛心疾首”,即极度悲伤。此外,“痛心”可以表示对社会现象的悲愤和痛恨,如孙中山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痛心。
在现代语境中,“痛心”不用于描述个人的情感体验,还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例如,唐代于鹄的《哭刘夫子》诗中表达了对已故老师的深切怀念和遗憾,明代唐顺之的《蔡母邹孺人墓志铭》中描述了对母亲葬礼的悲痛之情。
“痛心”近义词包括伤心、难过、悲伤、哀痛和酸心。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内心痛苦和悲伤。反义词则包括喜慰和欣慰,这些语表示心情愉悦或感到安慰。
总之,“痛心”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涵盖了从哀伤、悲痛到心疼舍不得的多种情感表达,并在不同的语境下展现了其独特的含义和应用.
在古代文献中,“痛心”一词常用于表达深切的悲伤、悲愤或痛恨之情。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左传·成公十三年》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里描述了诸侯听到某种消息后感到极度悲痛和不满。
《后汉书·卷四·孝孝殤帝纪·孝和帝》 :“比年不登,百姓虚匱。京師去冬无宿雪,今春无澍雨,黎民流離,困於道路。朕痛心疾首,靡知所濟。”这段话表达了皇帝对连年歉收和百姓困苦的深切同情和无奈。
《晋书·卷六一·周浚列传》 :“不知顗有餘責,獨負殊恩,為朝廷急於時務,不暇論及?此臣所以痛心疾首,重用哀歎者也。这里描述了臣子对未能尽责而感到深深的悲痛和遗憾。
《明史·刘健传》 :“臣等遭逢先帝,临终顾命,惓惓以陛下为托,痛心刻骨,誓以死报。”这段话表达了臣子对先帝临终托付的深切感激和悲痛之情。
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痛心,主要体现在对内外危机的深刻揭示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上。他指出,中国在帝国主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极大危机。外部环境方面,孙中山描述了中国被列强视为轻视的对象,形容“堂堂华国,不齿于列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并指出“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蚕食鲸吞”的严重威胁。国内状况方面,孙中山揭露了政治腐败、纲维败坏、鬻爵卖官、公行贿赂、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
此外,孙中山在章程中还表达了对国家积弱、民族危难的痛心和对革命的迫切需求。他强调振兴中华和维持国体的重要性,并将革命的目的与中国的富强和振兴更密切联系起来。孙中山的忧患意识已非旧式的“君国之忧”,而是具有新的时代风貌,他提醒人们区分中国人民和清政府,强调天下安危,匹夫有责,先知先觉,义岂容辞。
在唐代于鹄的《哭刘夫子》诗中,描述“痛心”的句子是“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老师的深切怀念和痛心之情,因为他生前未能尽到弟子应有的孝道,感到深深的遗憾和自责。
在明代唐顺之的《蔡母孺人墓志铭》中,描述“痛心”的句子是“吾母之殯且葬也,仅於敛形,无以厚其终而恔於心,此昔人之所为痛心而自伤其贫者也”。这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去世的深切悲痛,因为母亲生前生活贫困,无法得到适当的安葬,使他感到深深的痛心和自责。
“痛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强度和具体情境上。我们可以详细分析如下:
这些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具体的情感强度和适用场景有所不同。例如,“悲伤”通常用于描述对亲人世的哀痛,而“伤心”则可能用于描述因个人遭遇而产生的痛苦。
这些反义在描述情感时,与“痛心”形成鲜明对比。例如,“欣慰”常用于描述因某事而感到满意或高兴,如“看到孩子考上大学,父母感到欣慰”。而“喜慰”则强调内心的满足和愉悦,如“听到好消息后,他感到喜慰”。
“欣慰”和“喜慰”则用于描述较为温和的满意和愉悦,如“听到好消息后,他感到喜慰”。
具体情境:
“欣慰”和“喜慰”则用于描述因某事而感到内心的满足和愉悦,如“听到孩子考上大学,父母感到欣慰”。
语境适应性:
综上所述,“痛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在不语境下的使用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强度和具体情境上。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痛心”这一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因失望、背叛等情感而产生的内心痛苦。这种情感在叙事文学中常用来展人物的复杂情感,如对不公正待遇、背叛、失去亲人等情况引起的内心痛苦。例如,在曹文轩的小说中,通过描绘男孩胳膊被收割机绞断场景,表达了对突然失去的无助和茫然,从而突显了“痛心”的情感深度。
外,“痛心”一词也常与“伤心”、“悲痛”等词汇一起使用,共同描绘人物在面对重大损失或情感打击时的内心挣扎和痛苦。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如巴金的《五十多个》,也可以看到“痛心”一词被用来形容极其悲痛的情感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痛心”一词在汉代以后开始流行,并从成语“痛心疾首”中分割出来,用于强调一种极度的痛苦或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