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我还是打个比方来解释这个道理吧!
例句
1.他的隶书真好,比方我求他写一副对联,他不会拒绝吧?
例句
1.北京著名的景点很多,比方颐和园、北海等。
1. 比拟。
引
1. 今君人者,辟称比方,则欲自并乎汤武,若其所以统之,则无以异于桀纣。
《荀子·强国》
2. 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晋
《抱朴子·自叙》
葛洪
3. 千娇百媚,造次无可比方;弱体轻身,谈之不能备尽。
唐
《游仙窟》
张𬸦
4. 丽娟道:“一些不差,亲娘比方切当。”
《快心编二集》第九回
5. 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用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孩儿塔〉序》
鲁迅
2. 类似;相似。
引
1. 《诗》曰:“文王受命。”非圣不能受命。《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汤武与文王比方。
汉
《白虎通·圣人》
班固
3. 比较;对照。
引
1. 此则起高于渊污,为深于丘山也。比方五代,孰者为优?
汉
《论衡·恢国》
王充
2. 宜比方今事,验之往古。
《后汉书·梁统传》
3. 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
南朝 宋
《狱中与诸甥侄书》
范晔
4. 川峡四路所出茶货,比方东南诸处,十不及一。
宋
《容斋三笔·蜀茶法》
洪迈
5. 知人之哲,尧舜犹难,子贡比方人物,较定优劣,尤难乎难者也。
清
《史说略·读古今人表》
黄以周
4. 顺乎其道。
引
1. 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允及飞鸟,莫不比方。
《墨子·明鬼下》
2. 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
《庄子·田子方》
5. 犹譬如。举例说明时的发端语。
引
1. 比方这一天公事回的多,或者上头问话多,那就不能不耽搁时候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
2. 上海有着各式各样的谋生方法,比方说,就是讨铜板吧,凭他这几根雪白的头发,一天三两千(文)是可以稳拿的!
《杨七公公过年》
叶紫
6. 表示假如的意思。用于委婉其辞的场合。
引
1. 比方说,晌午水暖了你再来洗,是不是更好一些?
《东方》第六部第二章
魏巍
2. 比方,以个人的名义,对某人或某个事件表什么态,搞什么名堂,都是冒险的。
《沉重的翅膀》三
张洁
“比方”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其详细解释:
比喻和说明:比方常用于比喻,通过将复杂或难以理解的事物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描述出来,以帮助读者更地理解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泥菩萨过江”来比喻某人处境艰难。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文学都有广泛应用,如《荀子·强国》中对君主治理国家的比喻。
假设和委婉表达:比方也可以表示“如果”或“假使”,用于假设或推断的。情况例如,“比方你在现场,该怎么办?”这种用法常用于委婉表达或有话要说但故意吞吐其词的场合。
举例说明:比方还可以作为举例说明的手段,通过特殊的事例来阐述一般的事物。例如,用鱼作为比方来解释某个概念。
修辞手法:在修辞学中,比方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类和比喻来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例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文化背景和历史应用:比方在古代文献中被用来表达类似、相似、比较、顺从于道义等意思,并在文学作品中用描述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或社会现象。
近义词和反义词:比方的近义词包括“比喻”、“比如”、“例如”、“譬喻”,而反义词则较少见。
“比方”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巧技,还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它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应用,从文学创作到日常对话,都展现了其独特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献中,“比方”作为一种比喻手法,被广泛应用于说明和表达观点。例如,《荀子·强国》中提到汤武与文王的对,通过将两位君主的行为进行对比,来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或社会常理的重要性。此外,《三国志·魏志·国渊传》中也使用了类似的比喻手,通过今事与往古的对比,来阐述某种道理或教训。
另一个例子是《南史·玄谟传》中提到孝武帝对群臣的戏谑,用不同的外貌特征来比拟群臣,如多须者谓之羊,短、长、肥、瘦皆有比拟,这种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还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在现代学中,比方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以增强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以下是一些显著的例子:
文学作品中的比喻:在文学创作中,比喻常用于描绘人物特征、情感以及抽象概念。例如,张爱玲的小说中,通过比喻将复杂的情感和心理态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诗歌中的比喻:在诗歌中,比喻被来创造生动的画面和象征意义。例如,朗斯顿·休斯的诗歌《Deferred Dreams》通过比喻将梦想延迟的后果与干枯、腐烂等形象进行比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深度。
现代音乐中的比喻:在音乐中,比喻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Rihanna的歌曲“Diamonds”中的一句歌词:“你和我,你和我,我们就像钻石一样”,通过比喻将“你和我”的关系比作珍贵的钻石,增加了歌词的深度和意义。
日常语言中的比喻: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也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比喻来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例,“下雨的乌龟和老鼠”这一比喻,虽然简单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这些例子展示了比喻在现代文学中的多样性和重要。
比方与其他近义词(如比喻、比如)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从定义上来看,比方和比喻都是通过比较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比方通常用于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熟悉的事物来帮助读者理解。比喻则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文本中,通过直接使用比喻词(如“像”、“是”、“如”)来表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在适用范围上,比喻是语言学中的一种修辞格,常用于文学作品,而比方则常在日常说话时使用,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好理解、好接受。例如,在形容恩爱夫妻时,人们常用比翼鸟、连理枝来比喻/比方。
在用法上,比喻常用“把A比喻为B”这样的句式(前面有“把”字时,“比喻”后面一定有“为、成”),而比方一般不这样用。例如,“他像蜜蜂一样忙碌”是一个比喻句,而“他比蜜蜂还忙碌”则是一个比方句。
此外,比喻和比方在句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比喻可以作为主语、谓语或宾语,而比方则更多地用于说明或解释。
比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应用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源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风俗习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例,在如英语和中文中,比喻作为修辞手法虽然都用于通过相似性来解释概念或揭示隐藏的相似性,但其具体应用和知方式却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比喻往往更直接地使用“像”或“如”等词进行比较,而中文中的比喻则可能更多地依赖于隐喻和提喻的形式。此外,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某些比喻在一种文化中可能具有特定的含义或情感色彩,在另一种文化中则可能不被理解或产生不同的反应。
例如,美国英语中常用的“我自找的麻烦”(I made a mess of it)可能在法国被翻译为“Se mettre le doigt dans l’œil”,尽管字面意思不同,但都表达了后悔和尴尬的情感。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日用语上,也反映在文学作品和跨文化交流中。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使用比喻时需要特别注意文化背景的影响,以避免误解或不适当的表达。
在日常对话中,委婉表达和假设推断是两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礼貌、更有效地传达信息。以下是如何在日常对话中有效地使用这两种表达方式的详细说明:
委达是婉表一种通过使用柔和的语言来避免直接提及令人不快或敏感话题的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减少冲突和冒犯,使对话更和谐。例如:
使用模糊词汇:在提到一些可能引起不适的话题时,可以使用模糊词汇来代替直接述。例如,“那位先生”而不是“他”,“那位女士”而不是“她”。
使用比喻和隐喻:通过比喻和隐喻来间接表达意图,可以避免直接冲突。例如,“打破某人的心”用来形容伤害某人的情感。
使用委婉语:例如,“去世”代替“死亡”,“退休”代替“失业”等。
假设推断是指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基于某些已知信息或经验进行推测或推断。这种达方式在话日常对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需要讨论未来可能性或不确定情况时。例如:
使用“假”和“推断” :在讨论未来事件或不确定情况时,可以使用“假设”或“推断”来表达。例如,“我假设你明天会来参加聚会”或“我推断你可能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
使用“suppose”和“presume” :这两个词在英语中常用于表达假设或推断。“suppose”通常用于表达一种不确定的猜测,而“presume”则基于一定的证据或先验知识进行推测。
使用“可能”、“也许”等词语:这些词语可以帮助表达一种不确定性的态度,从而避免直接断言。例如,“可能你明天会来”,“也许他今天已经走了”。
在实际对话中,委婉表达和假推断往往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例如:
如果你想询问某人是已经完成了一项任务,可以说:“我假设你可能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但如果你还没有完成,请告诉我。”这样既表达了你的假设,又保持了礼貌和尊重。
在讨论未来计划时,可以说:“我推断你可能已经安排好了假期,但如果你有任何变动,请及时通知我。”这样既表明了你的推测,又留有余地以应对实际情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