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从电影院走出来后,我的思绪依然沉浸在影片情节中,无法自拔。
2.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她的创作思绪。
1. 思想的端绪;思路。
引
1. 安仁思绪云骞,词锋景焕。
《晋书·潘岳传论》
2. 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
南朝 梁
《文心雕龙·附会》
刘勰
3. 清知思绪断,爽觉心源澈。
唐
《寒夜联句》
陆龟蒙
4. 使我的思绪,我的目光也随着延伸。
《花蕊》
杨沫
2. 情绪;心情。
引
1. 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
南朝 梁
《捣衣诗》
柳恽
2. 容华虽少健,思绪即悲翁。
唐
《今月二日不自度量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亦诗人咏叹不足之义也》
李商隐
3. 想写一封信告诉她自己的思绪,像往常一样。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二》
柯岩
“思绪”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sī xù”,其含义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思想的头绪或思路:思绪可以指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产生的各种想法和线索。例如,在思某个问题时,思绪可能会从过去延伸到未来,从自己扩展到他人,形成一种复杂且连贯的思维过程。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也有所体现,如《晋书·潘岳传论》中提“安仁思绪云骞”,形容思想的端绪和思路。
情绪或心情:除了指思想的线索,思绪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或心情。例如,当某人感到忧愁或烦恼时,可以说他“思绪不佳”。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表达复杂情感时,如“思绪万千”、“思绪纷飞”等成语和短语中。
此外,“思绪”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情绪波动。例如,在古诗词中,思绪常被用来表达孤身一人时对忧愁的思念。在日常生活中,“思绪”也广泛应用于描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活动,如参加盛会时的百感交集、看到旧物时勾起的回忆等。
“思绪”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指代人的思维过程中的线索和头绪,也可以指代情绪和心情。它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都有广泛应用,是描述思和情感的重要词汇。
在古代文献中,“思绪”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思考过程中的线索和头绪,二是指心情或情绪。
首先,“思绪”作为思考的线索和头绪,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姚雪垠在《李自成》中描述了主人公在马上思考过去、未来、敌人等问题时的思潮,展现了思绪作为思考过程中的线索和头绪。此外,《晋书·潘岳传论》中提到“安仁思绪云骞,锋景焕”,这里的“思绪”也指思考过程中的线索和头绪。
其次,“思绪”也可以指心情或情绪。例如,南朝梁柳恽的《捣衣诗》中描述了孤衾引发的忧愁思绪,以及柯岩在《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二》中想写信告诉某人自己的思绪的情景。这些例子展示了思绪与情感的关联,反映了作者们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思绪”在古代文献中仅被用来形容思考过程中的线索和头绪,还被用来表达心情或情绪。
在现代心理学中,思绪被理解为一种动态的、流动的心理过程,它反映了个体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思绪可以是自发的、跳跃的,也可以是有计划和组织的,它描述了思维活动的连续性和流动性。思绪被视为体验的一部分,任何体验,包括大脑的体验,都可以视为思绪,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主观和间接(客观)两种类型。
思绪在心理学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心智活动的非线性特点和造性潜能。例如,当一个人想象一只绿蜥蜴在地板上爬行时,他会“看到”一只绿蜥蜴,这种感觉源于由内心产生的思绪所启发的感官。此外,思绪的变化与思考者体验现实的变化相对应,人们看到思想与体验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获得对生活的视角。
现心理学还强调了思绪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思绪常常是非逻辑和非理性的,我们甚至倾向于相信这些思绪,这导致了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错误认知。学会将思绪视为提示而非威胁,有助于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高效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通过练习正念技巧,我们可以会区分和管理自己的思绪,以促进个人成长和健康。
总之,在现代心理学中,思绪被理解为一种动态的、流动的心理过程,它映了个体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思绪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界定。首先,情绪和思绪是意识的两面,相互依存,就像阴阳平衡的生态系统。情绪通常源于个人经历、心情或人际关系的感受,而思绪则是通过理性推理产生的观念或意见。情绪可以被视为身体或精神层面的感受,而思绪则是主动思考的结果。
此外,情绪和思绪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情绪往往源于深思熟虑的时期,而浅层的思考或感受。情绪由感觉和思考共同触发,感觉源于感官刺激,而思考则涉及更深层次的认知。情绪总是先于思考出,思考是对情绪的解释。
在管理情绪和思绪时,区分两者对于控制情绪至关重要。思考可以改变而情绪是绝对的,无法随意调节。因此,认识到思考与情绪的区别对于保持情绪控制非常重要。通过冥想等方法,我们可以意识到想法和情绪的区别,从而减少对负面想法的依赖,学会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快乐。
总结来说,思绪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相互影响的。情绪源于个人经历和感受,而思绪则是通过理性推理产生的观念。
在文学作品中,思绪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技巧,用于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状态。这种技巧最初由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并在20世纪初被现代主义作家如弗吉尼亚·伍尔夫、多萝西·理查德森詹姆斯·乔伊斯等广泛采用。
思绪流通过捕捉角色的完整思考过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直接呈现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流动。这种方法试图让读者感受到仿佛置身于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小说中的情节和动机。例如,在乔伊斯的《利西斯》中,通过描述主角莱奥波德·布鲁姆一天的生活,展现了他内心的混乱和碎片化的思考,尽管阅读可能具有挑战性,但它提供了深入了解角色的宝贵机会。
此外,心理描写也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技巧,它通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可以通过多种手法实现,如内心独白、间接描写和环境烘托,这些手法有助于增强故事的吸引力,使人物形象更加立和真实。
思绪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和理解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体现在情感语义、表达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从情感语的角度来看,在东西方文化中,“想你”这个词汇的情感语义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西方文化中,“想你”通常直接表达对某人的思念之情,语较为明晰。而在东方文化中,“想你”除了表达思念之情外,还可能包含其他复杂的情感,如渴望、期待等。这种差异源于不同文化对个体情感表达方式的偏好和限制。
从表达方式来看,思念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重要性。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想念”与离别、孤独、怀念等情感紧密相关,常在诗歌、音乐等文艺作品中被运用。而在西文化中,“思念”与思考、反思紧密相连,常作为向往和憧憬的情感表达。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情感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此外,思绪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既可指思路的线索或头绪,也可指心情或情绪。在文学作品中,思绪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例如,“愁思茫茫”形容忧虑的思绪无边无际,“思若泉涌”形容文思丰富敏捷。这些成语生动描绘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复杂情感和思维状态。
思绪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和理解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情感语义上,还体现在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