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为人放诞不拘礼法,经常被身边的人嫌弃。
2.他曾说,画要放诞而险谲,要让人家捉摸不定。
1. 放纵不羁。
引
1. 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世说新语·任诞》
2.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唐
《寄题江外草堂》诗
杜甫
3. 〔胡宝玉〕好作靓妆,性又放诞,于浓烟艳粉中别树一帜。
清
《夜雨秋灯录三集·胡宝玉记》
宣鼎
2. 浮夸虚妄。
引
1. 季末淫祀,营信巫史,大夫胪岱,侯伯僭畤,放诞之徒,缘间而起。
《汉书·叙传下》
2. 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
《晋书·傅玄传》
3. 指浮夸虚妄的言行。
引
1. 时俗尚于玄虚,贵为放诞。
《梁书·谢举何敬容传论》
“放诞”一词的含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指放纵不羁、任意妄为的行为二是指浮夸虚妄的言行。
放纵不羁:这个意思强调的是行为上的放荡和不受约束。例如,《南史·檀超传》中提到“少好文学,放诞任气”,描述了一个人因为喜好文学而表现出放纵的行为。类似的描述也出现在《晋书·何曾传》中,提到阮籍因才气自负而表现出放诞无礼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不受礼法束缚,自由自在,甚至可能带有轻率和任意为的特点。
浮夸虚妄:这个意思则更多地指向言语或行为上的夸大和不真实。例如,《汉书·叙传下》中提到季末淫祀、营信巫史等放诞之徒,指那些言行浮夸、虚妄的人。这种浮夸虚妄不仅限于个人行为,还可涉及社会风气或文化现象。
此外,“放诞”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如《世说新语·任诞》中描述阮籍有傲世情,不乐仕宦,表现出一种放诞的态度。在唐代杜甫的《寄题江外草堂》诗中,诗人自述生性放诞,渴望逃离自然,这也是一种放诞的表现。
“放诞”一词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某些人或行为的特征,即不拘泥于传统规范,表现出放纵不羁或浮夸虚妄的特点。这些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体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用来形容某些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放诞这一概念常常被用来描述那些超越常规礼教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人物或行为。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红楼梦》第三回中,王熙凤的出场就体现了她的放诞无礼。她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进入贾府,打破了传统的礼仪规范,展现了她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说新语》中的士族放诞:《世说新语》记载了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其中不乏放诞的行为。例如,王子猷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故事,以及刘伶纵酒放达的行为,都反映了当时士族阶层的放诞风气。
《西厢记》中的儿女风情:元代杂剧《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放诞的气息。他们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人幸福,甚至私订终身,体现了放诞的精神。
《聊斋志异》中的青城于重寅: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青城于重寅因性情放诞,在元夕夜以火花爆竹缚驴上太守之门,引发了轰动性的事件。这种行为虽然荒唐,但也反映了其放诞不羁的性格。
在不的历史时期,放诞行为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在古罗马时期,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包括盛宴、赠送礼物和狂欢,这些习俗可能源自于萨图尔努斯节,这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冬至节。然而,直到4世纪,西方教会才正式将12月25日定为基督诞生的官方日期,并吸收了萨图尔努斯节一些习俗。
在中世纪,圣诞节与教堂和家庭中的圣母玛利亚圣像画以及欧洲行的唱圣诞歌的传统相关联。然而,在宗教改革期间,一些路德派领袖试图废除圣诞节的庆祝,因为他们认为圣诞节与天主教会过于紧密相关。然而,圣诞节最终被所有基督教教派所接受。
在现代,圣诞节的庆祝方式更加世俗化,强调赠送礼物和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在美国,圣诞节已成为一年中最大的商业节日之一,零售商依赖这个季节来实现年度销售额的很大一部。尽管发生了这些变化,但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仍然是全球许多文化和宗教传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放诞行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被理解和接受的程度因文化、宗教和政治因素而异。
在现代汉语中,“放诞”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我们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这一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放诞”逐渐演变为形容行为放肆、语言荒唐的词语,如“放诞不羁”、“放诞任气”等。这些成语强调的是不受约束的状态,与“放荡不羁”意思相近,但更强调不受约束的状态。
语境的变化:
现代汉语中,“放诞”则更地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行为放肆、不顾礼法的人。例如,小学生描述老师对放诞行为的生气;初中生提及放诞言行导致失去朋友;高中生指出放诞行为在学校声名狼藉。这种用法反映了现代社会对规则和秩序的重视。
感情色彩的变化:
现代汉语中的“放诞”则多有贬义,如“放诞不拘”、“放诞不羁”等,强调的是行为不受约束、任性恣情的状态。这种用法反映了现代社会对规则和秩序的重视。
语法用法的变化:
现代汉语中“放诞”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放诞、放荡不羁和浮夸虚妄是三个相关但有所区别的概念。
放诞也可以指浮夸虚的言行,如《汉书·叙传下》中提到“放诞之徒”,形容那些言行浮夸、虚妄的人。
放荡不羁:
放荡不羁更侧重于行为的放任和不受约束,如《晋书·王长文传》和《初刻拍案惊奇》等古籍中所述。
浮夸虚妄:
联系:- 这三个概念都涉及到行为或言语上的放纵和不拘束。放诞可以包含放荡不羁和浮夸虚妄的成分,而放荡不羁则更侧重于行为的自由和不受约束。- 浮夸虚妄则更多地强调言语或行为上的夸大和不真实。
别:- 放诞既有放纵不羁的意思,也有浮夸虚妄的含义,而放荡不羁主要强调行为的自由和不受约束。- 浮夸虚妄则专注于言语或行为上的夸大和不真实,与放诞和放荡不羁有部分重叠,但侧重点不同。
关于放诞的历史人物,被广泛研究和讨论的主要是阮咸和尼古拉斯。阮咸是竹林七贤之一,他与叔父阮籍一起放诞了一生,这种行为在礼教峻严的时代中获得了心理平衡,但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人生代价。圣尼古拉斯则因其慷慨解囊的故事而闻名,尤其是在解决教义争议方面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