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检点的意思

jiǎn diǎn

检点

拼音jiǎn diǎn

1.检点常用意思: 验看查点。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检核
例词检点行李
例词检点人数

例句 1.他亲自检点到厂的货物,确认数量和货型。

2.检点常用意思: 检查、约束自己的言行。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检束
反义词 放荡 , 放肆 , 荒唐 , 放诞
例词失于检点
例词多加检点

例句 1.糖尿病人对饮食要多加检点,注意自身健康。

检点引证解释

1. 查点。

1. 压酒晒书犹检点,修琴取药似交关。 唐 《赠山阴崔明府》诗 方干
2. 桃花和泪湿胭脂。检点残红一半未开时。 明 《虞美人·春雨》词 沈
3. 检点室内,箱笼如故,惟匣中双匕首俱已羽化。 清 《淞隐漫录·许玉林匕首》 王韬
4. 他的老婆检点着丈夫买来的东西,检一样,就问一次价钱。 《过年》 茅盾

2. 约束;慎重。

1. 那萧秀才因一时无心失误上,白送了一个状元。世人做事决不可不检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2. 行文时说话偶有不检点之处,我也希望他不至于见怪。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 胡

3. 太平天囯前期第七等官阶,为朝内官。后期封赏转滥,降为卑官。

1. 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太平天 罗尔纲


检点是什么意思

“检点”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iǎn diǎn”,主要含以下几种含义:

  1. 查点:指仔细检查或审查某事物是否符合标准或要求。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检查行李、人数等是否符合规定。

  2. 约束:强调言行谨慎,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在社交场合中,一个人如果能够检点自己的言行,不做出不合适的举动,就表现得谨慎而得体。

  3. 历史官职:在太平天国时期,“检点”曾是官名之一,属于朝内官阶,相当于第七等官阶。

  4. 道德约束:在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检点”也表示对个人行为的注意和约束。例如,《初刻拍案惊奇》中提到,萧秀才因一时无心失误而白白送了一个状元,强调世人做事不可不检点。

  5. 文学引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检点”也常被用来描述人物的谨慎态度。例如,《三国演义》中提到“检点宫中,不见了传国玉玺”,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和谨慎。

  6. 近义词和反义词:检点的近义词包括检核、检束、拘谨、端庄;反义词则有放肆、放荡、放诞、轻浮。

  7. 文化背景:检点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重要的美德,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是一种文明礼的表现。古代文人雅士尤其注重自己的言行,以示尊重他人。

“检点”不仅涉及具体的检查行为,还涵盖道德和行为上的约束,以及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多维度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检点”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

检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和例子是什么?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检点”一词具有多含义和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检点”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下的具体应用和例子。

  1. 考核与查察
  2. 唐代杜甫的诗句“晓漏追趋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描述了对文献进行详细检查的情景。
  3. 宋代《宋史·职官志三》记载了工部长贰提点,郎官逐旬点检的做法,体现了对物品或情况的详细清点。

  4. 反省与检视自身行为

  5. 唐代韩愈的《赠刘师服诗》中有“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句子,强调了自我反省和检视自身行为的重要性。
  6. 金代王若虚的《辨惑一》中提到“一日三点检”概念,进一步说明了日常生活中对自身行为的持续反省。

  7. 查核与清点

  8. 宋代晏殊的《木兰花》词中有“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的句子,描述了对过去赏花人的清点。
  9. 《五代史平话·梁史·上》记载了黄巢因下第后对行囊的清点,反映了对个人财物的仔细核对。

  10. 校点与差发

  11. 在唐代,《旧唐书·懿宗纪》中提到魏博、何弘敬奏当道点检兵马一万三千赴行营,体现了对文件、奏章等进行审查和发布的过程。

  12. 官名

  13. 宋代的太祖检校太傅前殿都点检,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负责皇帝宿卫之事。

  14. 评论与指摘

  15. 明代陈继儒的《读书镜》卷中有“从来士夫以小疵累大德者多矣。若使日慎一日,岂怕有人来点检耶!”的句子,表达了对士大夫小瑕疵的批评和自我反省的重性。

  16. 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17. 在古诗词中,“检点”常用于表达作者对自身情感和行为的反思与控制。例如,《呻吟语·卷二·乐集·修身》中的名句:“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怠惰时一点检,放肆时一检,此是省察大条款。”强调了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保持检点的重要性。
  18. 其如王建的《宫词一百首》、欧阳修的《听平戎操》、黄景仁的《绮怀十六首》等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描写。

太平天国时期“检点”官职的具体职责和影响有哪些?

太平天国时期的“检点”官是其官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职责和影响。

具体职责:

  1. 军事管理:检点最初设立于1853年,洪秀全定都天京后,检点成为军事组织的一部分。检点负责管理殿前的侍卫和亲军,类似宋代的都检点和副都检点,主要职责包括掌管殿前诸班直及殿前诸指挥之名籍及训练之政。

  2. 行政事:检点不仅限于军事管理,还涉及朝内事务的管理。例如,东殿丞相也职同检点,负责总理国务的机关,既处理国家事务,也负责高级官员的人生活事务。

  3. 爵位与封赏:检点在太平天国的官制中地位较高,仅次于丞相。检点的设置和封赏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层对忠诚与能力的信任度。例如,古隆贤因功升任为检点,显示了其在军事上的贡献和领导能力。

影响:

  1. 官制完善:太平天国的官制由草创逐步完善,检点作为其中一环,体现了太平天国在建立理想国家和统一全国志向上的努力。检点的设置和管理有助于提升军队的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

  2. 战争中的作用:在北伐、西征等军事行动中,检点的设置和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陈玉成从指挥升为检点,并最终成为丞相,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和对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贡献。

  3. 官制混乱的征兆:尽管检点在早期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战争的持续和官员人数的大量扩充,官制逐渐变得混乱。例如,后期检点的封赏转滥,导致其地位下降为卑官。

在现代汉语中,“检点”一词的使频率和语境变化是怎样的?

在现代汉语中,“检点”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变化主要体现在其多重含义上。“检点”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检查、查看或查点,例如“检点物品”。时,“检点”也可以作为副词,用来形容言行谨慎,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失误,如“言行有失检点”。

此外,“检点”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也反映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三国演义》中描述了宫中丢失传玉玺的情节,以及清代学者浦起龙对古人行为不检点的批评。这些例子表明,“检点”不仅指具体的行为规范,还引申为道德、行为上的注意约束。

在现代语境中,“检点”常用于提醒他人注意言行,如“请检点一下你的言行”。这种用法强调了言行举止端庄,遵循规矩的重要性。因此,“检点”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其是在教育、社交和公共场合中,以促进个人行为的规范和道德修养。

“检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含义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有哪些具体案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检点”具有重要的德含义,它不仅涉及对外在行为的审视,更强调对内心世界的反省和自我约束。这种道德修养方式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应用案例,对个人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检点”在《朱子治家格言》中被郭文斌先生深入解读为一种重要的家庭和自我管理工具。通过每日的检点,个人能够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生机,实现家庭和谐与个人成长。这种精神也被乡镇机关干部所纳,他们通过自我检点树立良好的家风,关注家庭成员的成长需求,并引导家人追求正直、勤劳、节俭等美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曾国藩是另一个著名的例子,他不仅逐日检点自己的行为,还事事检点,体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孔子曾说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曾国藩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严格要求自己,不可有一日怠慢。这种严格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使他在修身养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此外,在晚清时期,沈葆桢作为重要的大臣之一,他不仅严于律己,还常告诫下属和家人要事事谨慎,言行合乎体统、规矩、道义。他强调君子的品德中不贪是最重要的,并通过赠予对联的方式提兄长要注重自身道德与品性修养。

在文学作品中,《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提醒贾母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能为了自己的终身大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规范。这反映了在社会交往中,检点行为的重要性。

综上所,“检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式,它要求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省和自我约束,以达到内心的平和和社会的和谐。

检点的近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差异有哪些?

检点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差异主要体现在其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上。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1. 近义词
  2. 检核:指检验审核或检查核对,如出口商品的检验。
  3. 放荡:虽然在某些语境中可能与检点相对,但在这里没有具体解释其含义。
  4. 检束:指检点和约束,行为有所检束。

  5. 反义词

  6. 在我搜索到的资料中,并未直接列出检点的反义词。然而从语义上看,“检点”强调的是谨慎和约束,因此其反义词可能涉及放纵、无拘束等概念。

  7. 语境应用

  8. 在文学作品中,“检点”常用于描述人物的行为或态度,如胡适在《古史讨论的读后感》中提到的“行文时说话偶有不检点之处”,这里“检点”指的是言行谨慎。
  9. 在历史文献中,“检点”也用于描述官职,如太平天国时期的官职体系中,“检点”是朝内官职之一。

综上所述,检点的近义词如检核、检束等,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示检查、约束等意思;而其反义词则可能涉及放纵、无拘束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