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奉还的意思

fèng huán

奉还

拼音fèng huán

1.奉还常用意思: 敬词。把借的东西交还物主。

词性动词
近义词 返还 , 归还 , 璧还 , 送还 , 返璧 , 奉璧
反义词 收取 , 借用

例句 1.借您的这几本图书,过些日子我将如数奉还。
2.她向我保证下周日就把借用的书籍奉还。

奉还引证解释

1. 敬辞。归还。

1. 〔丹〕昼伏夜行,求谒更始妻子,奉还节传。 《东观汉记·郭丹传》
2. 好汉息怒,教他便搬了去,奉还本主。 《水浒传》第三十回
3. 她要向我借五千块钱,说她一时钱不凑手,过一两天立刻就设法奉还。 《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 王西彦


奉还是什么意思

“奉”字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其基本解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恭敬地用手捧着:这是“奉”字的本义,表示用双手恭敬地捧着某物。例如,“奉觞”(举杯祝酒)。

  2. 尊重、遵守:表示对法令、命令或某种规则的遵从和执行。例如,“奉公法”(遵守法令)。

  3. 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时,如“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等。

  4. 信仰、崇拜: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观念的信仰和尊崇。例如,“信奉佛教”(信仰佛教)。

  5. 供养、伺候:表示对人的供养或侍奉。例如,“奉养”(供养父母)。

  6. 奉献、进献:表示将物品或服务奉献给他人或用于某种目的。例如,“奉献”(无私地给予)。

  7. 辅助、拥戴:表示帮助或支持某人或某事。如,“辅助”(帮助)。

  8. 古代同“俸”,指薪金:在古代,“奉”字有时也用来表示俸禄或资。

  9. 其他引申义:如“奉承”(恭维、讨好),虽然现代多为贬义,但本义与说好话无关,而是源于古代用双手捧着以示尊敬。

“奉”字在汉语中涵盖了从基本的敬意表达到更深层次的信仰、供养和侍候等概念,其用法广泛且多样。

“奉”字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和例子非常丰富,涵盖了从接受、进献到奉承、执行等多种含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和解释:

  1. 接受、承当
  2. 《出师表》中诸亮所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示在危难时刻接受任命。
  3.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奉辞”指接受皇帝的命令。

  4. 进献、下对上送东西

  5.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向蔺相如进献酒,以及《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向刘邦进献酒和地图。
  6. 《庄子·说剑》中庄子拒绝千金的奉送。

  7. 送、给予、赐予

  8. 《左传·昭公十一年》中提到“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表示遵从君命。
  9. 《老子》中提到“损不足以奉有余”,表示供奉供养。

  10. 为…效劳、侍候

  11. 《孟子》中提到“向为身死而不受,今妻妾之奉而为之”,表示为了侍奉而接受。
  12. 《左传·隐公十一年》中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表示辅助拥戴。

  13. 奉承

  14. 《西游记》中描述的“虽则他神通广大,却好奉承”,表示讨好奉承。

  15. 贯彻、执行

  16. 《史》中提到“谨奉法令”,表示遵照执行国家的法令。

  17. 尊奉

  18. 《左传·昭公十一年》中提到“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表示尊奉君命。

  19. 奉、供养

  20. 《老子》中提到“损不足以奉有余”,表示供奉供养。
  21. 《原君》中黄宗羲对主奢侈的批评,也涉及供奉供养的概念。

  22. 持、拿

  23. 《墨子·非攻中》中提到“奉甲执兵”,表示持、拿。

  24. 辅助、拥戴

  25. 《左传·隐公十一年》中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表示辅助拥戴。

此外,“奉”字还通“俸,表示俸禄,如《东方朔》中俸禄薄。

“奉”字如何从本义演变到现代汉语中的多种含义?

汉字“奉”的演变和现代汉语中的多种含义可以从其本义开始探讨。“奉”的本义是用双手恭敬地捧着,这个动作在古代非常常见,如《左传·成公二年》中提到的“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这个动作不仅表示物理上的捧着,还蕴含了恭敬的意思,因此“奉”字后来的许多义都带有恭敬的意味。

随着语言的发展,“奉”字的含义逐渐丰富和扩展。例如,它不仅表示进献、、给予等行为,还涵盖了尊重、遵守、信仰、供养、伺候等多个方面。在现代汉语中,“奉”字的常见用法包括:

  1. 恭敬地用手捧着:如“奉觞”、“奉献”、“奉祀”等。
  2. 尊重和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等。
  3.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如“奉告”、“奉还”、“奉陪”等。
  4. 信仰:如“信奉佛教”、“素奉佛教”等。
  5. 供养和伺候:如“奉养”、“供奉”、“侍奉”等。
  6. 姓氏:在某些语境下,“奉”字还可以作为姓氏使用。

此外,“奉”字在古代还与“俸”同义,表示薪金或待遇。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较少见,但在一些特定的文献或语境中仍然可以见。

在不同朝代,“奉”字的含义和用法有哪些变化?

在不同朝代,“奉”字的含义和用法确实发生了变化。以下是根据我搜索到的资料对“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和用法的详细分析:

  1. 古代含义
  2. 恭敬地捧着:在《礼记·檀弓下》中,“奉”字表示用手恭敬地捧着,如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3. 恭敬地接受: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奉命于危难之间”表示恭敬地接受命令。
  4. 进献、下对上送东西: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表示进献。
  5. 送、给予、赐予:在《庄子·说剑》中,“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表示送、给予。
  6. 为…效劳、侍候:在《孟子》中,“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表示为…效劳、侍候。

  7. 晋朝时期的含义

  8. 侍奉:在晋朝时期,“奉”字可能表示侍奉的意思,即在为官时的侍奉。
  9. 通假“逢” :在晋朝时期,“奉”字也可能通假为“逢”,相当于“逢盛世”的概念。

  10. 现代含义

  11. 敬辞:在现代汉语中,“奉”字常作为敬辞使用,如“奉告”、“奉还”、“奉陪”、“奉劝”、“奉迎”、“奉赠”等。
  12. 信仰:如“信奉”、“素奉佛教”。
  13. 供养、伺候:如“奉养”、“供奉”、“侍奉”。
  14. 官员的薪资:与“俸”同义,表示官员的薪金。
  15. 姓氏:如汉代有马军使奉挥和明奉科。

  16. 其他含义

  17. 尊奉、供奉:如“奉公守法”、“奉为圭臬”。
  18. 讨好、巴结:如“奉承”。
  19. 祭祀:如“供奉”。

“奉”字在不同朝代的含义和用法确实有所变化。

“奉”字在现代汉语中与其他类似词汇(如“敬”、“供”)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奉”字在现代汉语中与其他类似词汇(“敬”、“供”)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体现在其含义的丰富性和特定的用法上。

区别

  1. 含义范围
  2. :具有多种含义,包括恭敬地用手捧着、奉献、供奉、侍奉、尊重、遵守等。例如,“奉公守法”表示遵守法律,“奉若神明”表示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3. :主要表示尊敬、敬重的意思,如“尊敬”、“敬仰”。其含义相对单一,主要用于表达对人的尊重。
  4. :主要指提供、供应、供给、供奉等。例如,“供养”表示提供生活所需,“供奉”表示对神佛或祖先的敬奉。

  5. 用法差异

  6. :常用于面语和正式场合,如“奉告”、“奉还”、“奉陪”等,这些用法多为敬辞,表示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7. :广泛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如“尊敬”、“敬仰”等,主要用于表达对人的尊重。
  8. :多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提供”、“供应”、“供奉”等,涉及物质供给和精神敬奉。

联系

  1. 共同点
  2. 都含有“供奉”的意思,表示对神佛或祖先的敬奉。例如,“供奉”和“奉若神明”都表达了对某人或事物的尊重和敬仰。
  3. 都表达了对人的尊重,但的含义更广泛,不仅限于对人的尊重,还包括对事物的信仰和遵守。

  4. 文化背景

  5. 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史记》、《左传》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仪和秩序的重视。
  6. 在古代也常用于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尊重,如“奉公守法”、“尊敬长辈”。

总结

“奉”字在现代汉语中与其他类似词汇(如“敬”、供”)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含义的丰富性和特定的用法。虽然它们都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和敬仰,但“奉”的含义更为广泛,涵盖了从宗教祭祀到日常行为的广泛领域

“奉承”一词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奉承”一词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社交礼仪和交往方式。在古代文献中,“奉承”有多种含义,包括承受、遵行、继承、侍奉、奉祀、祭祀、逢迎、阿谀、奉送和馈赠等。这些含义涵盖了从政治、社会到个人生活的多个方面,如继承皇位、侍奉亲人、祭祀祖先、逢迎上级、奉送礼物等。

“奉承”一词的本义与说好话无关,而是指两手捧着向尊长者进献东西以表示尊敬。后,“奉”和“承”的意义在古代是一致的,表示向尊长者进献和从尊长处接受两方面的意义。至于后来表示说好话等意义,可能与“奉献”到“承受”的过程有关,一方负责说好听的,另一方听着,正和阿谀之事不谋而合。

在现代汉语中,“奉承”通常带有贬义,指的是为了讨好或迎合他人,通过言辞或行为来恭维、捧场或巴结对方。这种行为可能涉及夸大对方的优点或表达对其能力和成就的赞赏,但往往带有虚假性质,旨在获得某种利益或维持关系。

总结来说,“奉承”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社交礼仪和交往方式其含义经历了从具体的奉献和接受到抽象的阿谀奉承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