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相应的意思

xiāng yīng

相应

拼音xiāng yīng

1.相应常用意思: 旧式公文用语,应该。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应该 , 应当 , 理应
例词相应函达
例词相应咨复

例句 1.目前我司发布的信息相应函达,还望回复。

2.相应常用意思: 相互照应。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呼应 , 照应 , 对应

例句 1.我们写文章要做到前后统一,首尾相应,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整。
2.我们的工作环境改变了,工作方法也要相应地改变。

3.相应常用意思: (跟某事物)相适应。

词性动词
近义词 适应 , 顺应

相应引证解释

1. 旧式公文用语。应该;理应。

1. 相应将四子赞词并孔子赞词,一并交与国子监勒石摹搨。 清 《居易录谈》卷中 王士禛
2. 若照所题更调,事属繁多,相应无庸议。 清 《广阳杂记》卷五 刘献廷
3. 查立法太严,或混将元年以前所生者捏为元年以后,诬妄出首,牵连无辜,亦未可知,相应免其禁止可也。 清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 钱泳

2. 互相呼应;应和。

1.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 《国语·齐语》
2. 军志有之,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 《陈书·高祖纪上》
3. 〔大石〕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窜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宏者相应,如乐作焉。 宋 《石钟山记》 苏轼
4. 蝉嘶柳陌多相应,燕踏琴弦别作声。 清 《雨后》诗 纳兰性德
5. 我心里同时起了一声声的回声,和你那郑重丁宁,一声声地相应。 《丁宁》诗一 刘大白

3. 相符合。

1. 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信符不合及号不相应者,伯长以上辄止之,以闻大将。 《墨子·号令》
2.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3. 东海张霸,案百篇之序,空造百两之篇,献之成帝。帝出秘书百篇以校之,皆不相应,于是下霸于吏。 明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上》 胡应麟

4. 相适应;相宜。

1. 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有一件不相应。 《西游记》第二七回
2. 他就要买我白绢,我见价钱相应,即时卖了。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3. 名晞字𬀩,义正相应也。 清 《春在堂随笔》卷七 俞樾
4. 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党的工作重点、工作作风都应该有相应的转变。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邓小平

5. 佛教语。相契合。

1.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隋 《信心铭》 僧璨
2.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坛经·付嘱品》


相关词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桴鼓相应 同声相应 心手相应 首尾相应 表里相应

相应是什么意思

“相应”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互相呼应、应和:在日常生活中,“相应”常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互配合或呼应。例如,在军事行动中,善用兵者需要首尾相应,即各个部分之间要协调一致。此外,在佛教语境中,“相应”也指心与心所之间的契合,即心与心所必须同时具备某些条件才能称得“相应”。

  2. 相符合、相宜:在法律和政策制定中,“相应”可以表示某事应该发生或存在。例如,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佛教中,“相应”也表示相契合,即法与法之间有和合不离的关系。

  3. 彼此相当或互补:在社会交往中,“相应”可以指彼此相当或互补的关系,如商定给予对方公民相应的利。在文学作品中,如《西游记》,也提到“只有一件不相应”,即事物之间需要相符合。

  4. 相宜、应该:在旧式公文中,“相应”常用于表示应该或理应,如“相应咨复”。在佛教语境中,“相应”同样表示相契合,即事物间必须相合。

  5. 因果相称:在哲学和宗教领域,“相应”还被用来描述因果报应的关系,即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果,因和果一定是相应的。

  6. 心理活动的统一性:在心理学中,“相应”也被用来描述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统一性,即心王与心所之的关系。

“相应”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丰富的含义,涵盖了互相呼应、应和、相符合、相宜、因果相称及心理活动的统一性等多个方面。这些含义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也在法律、宗教和心理学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相应”在佛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和应用是什么?

在佛教语境中,“相应”具有多重含义和应用,主要体现在心与心所法的关系、修行过程中的境行果三者之间的契合,以及各种法之间的相互作用。

  1. 心与心所法的相应: 根据婆沙论卷十六,二物和合即为相应,若仅一吻则无相应之义,需与他融合方名相应。心心所法的相应义包括相等、不相离、不别异、运转、所作、相顺、和合等。具体来说,心所法须与心王同时起、同依之根、同所缘之境、同一自证分体事,才能称为相应。

  2. 修行过程中的境行果三者相应: 唯识宗强调境行果三者的相应。境是指一切所缘境,此境与心相应,故名境相应;行是指一切行,此行与理相应,故名行相应;果是指三乘圣果,此果位中诸功德法更相符顺,故名果相应。例如,在修行,以四谛、十二缘起为其所历之境,即是行与境相应义。

  3. 各种法之间的相互作用: 杂集论卷五对色心等诸法的相应进行了六种解释:不相离相应、和合相应、聚集相应、俱有相应、作事相应、同行相应。这些相互作用体现了佛中法与法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4. 生活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相”也指身心、物我、主客、动静的浑然一如。修行的障碍大多来自人与法的不相应,因此修行者需要努力使自己与佛法相契合,才能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

  5. 因明学中的应用: 在因明学中,“相应”是指两概念间的相同或相异的涵义。例如,烦恼尽处与虚空都是无所有,故为同相应;涅槃是非作,诸行为作,故为相异。

在心理学中,“相应”如何描述心王与心所之间的关系?

在心理学中,“相应”描述心王与心所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恒依心起:心所永远都要依着心王才能够生起。这意味着心所的产生和存在必须依赖于心王的存在和作用。

  2. 与心相应:心所与心王必须相应,即心所的产生和作用必须与心王的产生和作用同步。这包括时间、所依、所缘和事体的四个条件。

  3. 系属于心:心所相对于心王来说,不得自在,它要以心为依才能够生起它的作用。这意味着心所不能独立自主地生起,而是必须依附于心王。

  4. 同时、同依、同缘、同事:心王与心所生起的时间和所依要相同,所缘和事体要相等。例如,一个眼识心王不能同时与两个受心所相应生起,心王、心所的自体数量相同,一个,才能够相应生起。

  5. 总相与别相:心王在缘境的作用上,只能取境的总体相,而心所则取境的总和差别的义相,能帮助心王于所取境相完成了别总体和差别的任务。

  6. 遍心所:遍行心所如作意、触、受、想、思等,这些心所法在任何心王生起时都会随之生起,有如不离国王左右的贴身侍卫一般。

  7. 心理活动的复合作用:心王与心所的关系类似于国王与大臣的关系,心王是心灵世界的主人,而心所则是配合心王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善、不善、无记(非善非恶)三类。

“相应”在法律和政策制定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有哪些?

在法律和政策制定中,“相应”一词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责任与权利的对应: 在《公务员法》第60条中,“相应”用于描述公务员行使抵抗权时的责任分配。法者通过分配与权利相应的责任,体现了权责一致原则,保障了责任分担的公平性。

  2. 法律条文中的具体应用

  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第三条中,“相应”表示“相宜”的意思即法律条文中的“适当补偿”、“适当赔偿”、“合理期限”等概念。
  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五十五条和《民法典》第三百十八条中,“相应”表示“相符合、相对应”的意思,特别是以“根据……”为明显标志,表明两方面事物或两种情况存在逻辑上的因果联系或变量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

  5. 国际法和人权法的应用: “相应”在确保措施符合国际法、人权法、难民法和人道主义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联合国、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中,“相应”用于确保措施与国际标准一致。

  6. 环境保护和反恐: 在环境保护领域,“相应”用于描述政府对教育系统进行性别分析并相应地通过修订教科书、课程、教学方法的政策。此外,在反恐领域,“相应”用于描述国家政策制定中的具体措施。

  7. 贸易报复机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与反补贴条例》中,“相应的”一词用于描述贸易报复措施的范围,强调报复措施不能超越“应的”这一术语所定义的范围。

  8.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在道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研究中,“相应”用于描述责任与过错的对应关系,要求“责任”的轻重与“过错”的轻重相互对应、相互适应。

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应”的例子,特别是《西游记》中的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应”的例子,特别是《西游记》中的应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相应”一词在《西游记》中有多种含义和用法。

  1. 相适应、相宜: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对唐僧说:“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有一件不相应。”这里的“不相应”指的是事情与预期不符或不匹配。

  2. 便宜、小利:在《西游记》第33回中,有句“一件换两件,其实甚相应”,这里的“相应”指的是交换的结果是双方都得到了好处。

  3. 舒服、满意: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表示如果唐僧不要他,他愿意解除箍咒,套在别人头上,这样他就“快活相应了”。

  4. 帮忙:在《西游记》第十六回中,孙悟空提到借水火却未能成功,反而“倒相应了他”,这里的“相应”是指帮助对方。

这些例子展示了“相应”在不同情下的多重含义,从相适应、相宜到便宜、小利,再到舒服、满意和帮忙,体现了该词在《西游记》中的丰富用法。

在哲学领域,“相应”如何解释因果报应关系?

在哲学领域,“相应”解释因果报应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善恶因果的对应性:根据《瑜伽师地论》和《俱舍论》的解释,善因必得善果,恶因必得恶果,这种对应关系被称为“相应”。例如,善因感乐果,恶因感苦果,这是因果报应的基本原则。这种对应性强调了因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即一个原因必然导致相应的结果。

  2. 心传与心应的相互作用:在心传相应法则中,心传者发出的信息会与接者的心模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即时的因果报应关系。这种关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涉及精神和意识层面的相互作用。

  3. 宇宙法则与人类行为的关系:根据《三木秉凤诗文选》中的观点,宇宙法则要求人类行为的后果是自己创造的,善恶行为的累积效应将决定个人的运。这种观点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现象都遵循因果相继的原则,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和轮回生死。

  4. 业力与生命史的影响:在佛教理论中,因果报应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基于众生生命史中所有同类业力的累积和消费。这意味着因果报应可能表现为延时性的混合式表现,是心层面因果对应的基础和底层逻辑。

  5. 理性与良知的作用:尽管因果报应是自然律的一部分,但善恶的道德判断常常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理性与良知在解决因果报应问题时起着重要作用,帮助人理解并调整自己的行为。

“相应”在哲学领域中解释因果报应的关系时,强调了善恶因果的对应性、心传心应的相互作用、宇宙法则与人类行为的关系、业力与生命史的影响以及理性与良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