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做事一向非常跋扈,从不管别人的想法。
2.这个人跋扈得不得了,让人十分讨厌。
1. 骄横;强暴。
引
1. 黎共奋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
汉
《慰志赋》
崔篆
2. 横行邑里,跋扈城国。
唐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
玄奘
3. 桓温一老兵,岂识扪虱士。拥众临上流,竟作跋扈鬼。
明
《杂诗》之三一
刘基
4. 一般武人,却是一日跋扈一日。
《面包问题》
李大钊
2. 引申为恃强抗拒。
引
1. 而续蚁封海阿,跋扈王命。
《晋书·邵续传》
2. 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
宋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苏轼
3. 国初既定云贵,因命吴三桂、耿继茂、尚可喜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后渐跋扈,拥兵自重。
清
《啸亭杂录·论三逆》
昭梿
3. 勇壮貌。
引
1. 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缇衣袜韐,睢盱跋扈。
《文选·张衡〈西京赋〉》
4. 鱼虾跳跃之貌。
引
1. 蔽海之虾跋扈,争如白虎临头。
明
《琴心记·归途遇寇》
孙柚
2. 小鱼戢戢波面浮,大鱼跋扈高一丈。
清
《观毒鱼》诗
阮文藻
5. 指跋扈将军梁冀。
引
1. 夫人任氏,貌比无盐,性同跋扈。
明
《春芜记·宴赏》
王
6. 飞扬貌。
引
1. 竹马踉𬧀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宋
《观村童戏溪上》诗
陆游
2. 九岁受篆法于独山莫先生,跋扈婉通,自穷笔艺,盈尺之字,尤为世珍。
《邓氏大姊王娥芳墓志铭》
王滋
7. 比喻占据统治支配地位。
引
1. 贫富悬隔,由资本跋扈;不放任竞争,则资本无由跋扈也。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
朱执信
2. 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
《〈故事新编〉序言》
鲁迅
“跋扈”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á hù”,意指专横暴戾、态度傲慢无礼,行为粗暴强横。这个词常来形容人或事物表现出骄横放肆、目中无人的状态。例如,在古代文献中,“跋扈”常被用来描述专断强横、任意妄为的行为,如“专横跋扈、“飞扬跋扈”等成语,这些成语都带有贬义,用来形容人的骄横态度和行为。
此外,“跋扈”也有其他引申义,如勇壮貌、鱼虾跳跃之貌,以及比喻占据统治支配地位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跋扈”仍然广泛用于述某些人的行为特征,例如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某些角色的傲慢和专横。
总结来说,“跋扈”主要形容人的专横、暴戾、傲慢无礼,以及行为粗暴强横,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语。
“跋扈”一词的历史起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初与有扈氏部落有关。在夏朝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对有扈氏部落发动了征讨,因为有扈氏不服从联盟的游戏规则引发了战争。经过多次征战,最终夏王启消灭了有扈氏部落,这场战争被称为“飞扬跋扈”的历史事实。
后来,“跋扈”一词逐渐演变为贬义词,形容那些不讲道理、无法无天的人。东汉时期,梁冀因骄横跋扈的行为被质帝称为“跋扈将军”,从此“跋扈”作为贬义词开始使用。
在古代文献中,“跋扈”一词常用来形容骄横放肆、专横暴戾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应用:
在《后汉书·崔篆传》中,崔篆在《慰志赋》中写道:“黎、共奋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这里的“跋扈”同样用于形容狂妄自大的行为。
《北齐书》的应用:
在《北齐书·神武帝纪》中,神武帝提到侯景:“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这里“飞扬跋扈”形容侯的野心和专横。
杜甫的《赠李白》:
杜甫在《赠李白》中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句诗表达了对李白豪放不羁、不受约束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同时也隐含对其行为的批评。
其他文献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中“跋扈”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发生了显著变化。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跋扈”一词原本意指专横、嚣张或猖獗,与恭顺相对。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后汉书》中的一个故事,描述了一位军滥用权力、暴虐无道的行为,因此得名“跋扈将军”。现代汉语中,“跋扈”多用于形容气焰嚣张、目中无人的情态。
在现代汉语中,“跋扈”一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描述某人的专横跋扈行为时。例如,在历史和政治领域,“跋扈”常用来形容独断横行、蛮不讲理的行为。此外,“跋扈”也广泛出现在成语中,如“专擅跋扈”、“专权跋扈”等。
现代汉语中,“跋扈”的使用场景更加多样化。除了在历史和政治领域外,它还常用于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描述某些人的行为时。例如,当有人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横放肆的态度时,人们可能会用“跋扈”来形容这种行为。
“跋扈”一词乎总是带有负面含义,表示专横、放纵或暴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尊重他人、任意妄为的人。
“跋扈”的近义词包括“蔓延”、“氾濫”和“猖獗”,这些词同样带有负面含义。其反义词则有“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等,表示温文尔雅、谦逊的态度。
现代汉语中“跋扈”的使用频率较高,主要用来形容专横、放纵或目中无人的行为。
跋扈、专横和傲慢是三个在中文中经常被用来描述人态度或行为的词汇,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
联系:1. 负面含义:这三个词都带有负面的道德或行为评价。例如,“专横”、“跋扈”和“傲慢”都表示某种不尊重他人、自以为是的态度。2. 权力与自信:这些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拥有一定权力或自信的人,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地位或能力而表现出某种强势或不礼貌的行为。
区别:1. 专横:专横主要指一个人在行为上表现出过分自信和强硬的度,常常不顾他人的意见或感受,坚持己见。例如,在唐代历史中,宦官专横是指宦官利用手中的权力,对皇帝和其他官员进行控制和压迫。2. 跋扈:跋扈则更多地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行为上表现出极端的自大和不尊重他人,常常表现为命令他人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意见。例如,藩镇跋扈是指地方军阀利用自己的军事力量,对中央政府进行挑战和不服从。3. 傲慢:傲慢则侧重于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过高,看不起别人。这种态度通常表现为对他人不尊重,甚至轻视他人。例如,一个人如果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可能会表现出傲慢的态度。
总结来说,专横、跋扈和傲慢虽然都描述了某种负面的人际交往态度,但它们各有侧重点:专横强调的是权力和强硬;
在文学作品中,跋扈角色通常扮演着复杂且多面的角色或象征意义。这类角色往往具有反英雄的特质,缺乏传统英雄所具备的勇气、体能和坚韧等品质。他们通常对传统价值观持怀疑度,无法全心投入任何理想,并且在无法控制的世界中感到无助。这些角色常常接受并庆祝自己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地位,甚至将其视为一种自由和批判社会现状的视角。
例如,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这一角色部分体现了负面的、恶魔般的男性心理(animus),可能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自身男性心理的体现。这种角色往往通过其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人性的复杂性。
此外,文学中的跋扈角色有时也象征着对权威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求。例如,伊卡洛斯的故事展示了人类对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以及因傲慢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种角色常常因其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对权威的拒绝而面临致命的后果,但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知识和经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