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比及午夜时分,他才匆匆从医院赶回来。
2.比及事情败露,锒铛入狱之后,他才知道悔之莫及。
1. 及至;等到。
引
1. 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
《礼记·檀弓上》
2.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论语·先进》
3. 但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来年麦秋,人民尽应饿死,宝炬、黑獭自然归降。
《北齐书·薛琡传》
4. 比及盼得到白露中秋节,把四海苍生热杀也。
元
《哨遍·秋扇》套曲
曾瑞
5. 比及到家,他父亲已卧病在床,不能起来。
《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2. 未及;未等到。
引
1. 比及夫妻每重相遇,各自准备下千言万语,及至相逢,却没一句。
金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董解元
2. 比及拿王矮虎,先缠住一丈青。
元
《四春园》第四折
关汉卿
3. 比及赏吴宫花草二十年,先索费翰林风月三千首。
元
《扬州梦》第一折
乔吉
4. 比及哥哥来,我早知道了也。
元
《荐福碑》第一折
马致远
3. 既然。
引
1. [梅香云]“比及姐夫想他每兄弟呵!可着他回去了罢!”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
4. 与其。
引
1. 兀那小贱人!比及你受穷,不如嫁了李大户,也得个好日子。
元
《秋胡戏妻》第二折
石德玉
2. 比及你明日告我时,不如今日我先杀了你,可不好那!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二折
3. 比及你在花街里留意,且去你那功名上用心。
元
《谢天香》第一折
关汉卿
4. 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
《水浒传》第十七回
5. 如果;假使。
引
1. 请夫人小姐拈香。比及夫人未来,先请张生拈香。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
王实甫
2. 比及你心儿里畏惧老母亲威严,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回头儿望。
又第一本第二折
3. 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
又第三本第二折
6. 连带;连同。
引
1. 御屏上山河一统皆图画,比及俺水泊三关也在范围,这的是帝王宏规。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
拼音:bǐ jí
词性:连词
解释:表示等到某个时间或条件成熟时,通常用于书面语。
例句:比及他赶到车站,火车已经开走了。
近义词:等到、待到
反义词:无
“比及”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表示“等到”或“直到”的意思。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个时间点或事件发生时的情景。例如:“比及他赶到时,会议已经结束了。”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到他赶到时,会议已经结束了。”
“比及”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书面语或较为正式的场合,表示“等到”或“到了某个时候”。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
叙述事件发展:用于描述某个事件发展到某个阶段时的情况。例如:“比及他赶到现场,事故已经发生了。”
对比时间点:用于对比两个时间点的情况。例如:“比及去年,今年的经济形势有了明显改善。”
引出结果或结论:用于引出某个时间点之后的结果或结论。例如:“比及会议结束,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需要注意的是,“比及”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文体中。
“比及”通常用于表示“等到”或“到了某个时候”,常见于书面语或文言文中。例如:“比及他到达时,会议已经开始了。”
与其他类似词语的区别:
等到:更加口语化,常用于日常对话。例如:“等到他来了,我们再出发。”
直至:强调时间的延续,通常用于正式场合。例如:“他工作直至深夜。”
直到:与“直至”类似,但更常见于现代汉语。例如:“他一直等到天黑。”
总的来说,“比及”更正式且带有文言色彩,而其他词语如“等到”、“直到”等则更常用于现代汉语的日常表达。
“比及”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较低。它通常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或仿古文体中,表示“等到”或“及至”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表达是“等到”或“直到”,因此“比及”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相对少见。如果你在阅读古典文学或仿古作品时遇到这个词,可以理解为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增强文言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