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日后你们再次路过这里,鄙人一定尽东道之谊,好好款待你们。
2.作为这次会议的东道,他为来宾们准备了精美的餐点。
1. 通往东方的道路。
引
1. 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左传·成公十三年》
2. 齐桓公伐蔡……还过陈。陈大夫辕涛涂恶其过陈,诈齐令出东道。
《史记·陈杞世家》
3. 东道倘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唐
《赠别严士元》诗
李嘉
2. 指东部地区。
引
1. 张子侯曰:“杨子云,西道孔子也,乃贫如此。”吾应曰:“子云亦东道孔子也。昔仲尼岂独是鲁孔子,亦齐楚圣人也。”
《意林》卷三引汉桓谭《新论》
3. 主人的代称。
引
1. 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邻幸有庖齏酽。
宋
《渼陂鱼》诗
苏轼
2. 范仲淹云:“兄弟,请你那东道出来,我和他厮见。”
元
《荐福碑》第一折
马致远
3. 公子志之,归与章议:“韦生有妻妹,当为具米面鱼肉薪水,聊尽东道谊。”章诺之。
清
《夜谭随录·玉公子》
和邦额
4. 下坡复驰三十里,黄杨树下荫草堂。饥渴幸达目的地,东道欣逢叶季壮。
《来南泥湾途中》诗
续范亭
4. 指作东;设宴请客。
引
1. [正末云]哦!我再做个东道,请你那一班落保的都吃一个烂醉何如?
元
《黑旋风》第一折
高文秀
2. 这原是我起的意,我须得先做个东道,方不负我这番高兴。
《红楼梦》第三七回
3. 但平日与吏房相厚的,送些东道……这叫做官清私暗。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4. 怎当得吴宣教一些不在心上,丁惜惜撒娇撒痴了一会,免不得摆上东道来。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5. 八点了,二少爷三小姐三少爷不忘记姐姐日里所答应的东道,选好了××主演的《妈妈趣史》电影,要大小姐陪到去做主人。
《绅士的太太》
沈从文
5. 指赌博的庄家。
引
1. 你们快些出去,我也同几个朋友在里面斗牌,不要打断牌兴,弄输了我的东道。
清
《凰求凤·拐
李渔
“东道”一词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主要指请客的主人或接待别人的人,也称为“东道主”。这一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三十年》,当时郑国位于秦国的东方,因此被称为“东道主”,意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负责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
“东道”还可以表示邀并招待客人的事情,例如“做东道”或“打个东道”。此外,“东道”有时也指东部地区或通往东方的道路。
在现代汉语中,“东道”常用于描述宴请、招待客人的情景,以及与之相关的财物赠送和赌博活动。例如,在朋友聚会时,主人会自称为“东道主”,客人则会说“你是东道主”。
“东道”一词不仅有历史渊源,还广泛应用于现代交场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招待客人的重视。
《左传·僖公三十年》中“东道主”一词的具体含义和历史背景如下:
“东道主”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三十年》,其具体含义是指在古代中国,根据客人来自的方向,分别称为东道主或北道主。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郑国时,郑国曾拒绝接纳他,后来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并联合秦国攻打郑国。郑文公派大夫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退兵,提出让郑国作为国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即“东道主”,以接待来往的秦国使者,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物资,从而对秦国无害。
具体来说,烛之武向秦穆公建议:“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如果秦国放弃进攻郑国,郑国可以作为东路上主人,为秦国使者提供必要的物资和帮助,这样对秦国没有任何坏处。秦穆公听从了烛之武的建议,与郑国签订了和约,晋国也撤兵了。
从此,“东道主”一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词语。它最初特指东路上的主人,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在现代汉语中,“东道主”还被用于形容赛事的主办国、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
总结来说,“东道主”一词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故事,具体指郑国在秦国和晋国之间,作为秦国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为秦国提服务,从而避免了晋国的侵略野心。
“东道”在现代汉语中的具体应用和例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请客的主人:在日常生活中,“东道”常用指请客的主人。例如,当一个人请朋友吃饭时,他可能会说:“今天中午我做东,请大家上馆子吃一顿吧!”这的“做东”就是指请客付账的人。
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在更广泛的语境中,“东道”泛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例如,在国际会议或比赛中,主办国被称为“东道国”,即东道主国家或地区。此外,成语“东道主”常用于形容设宴请客的主人。
古代礼制的体现:在古代,由于房屋多坐北朝南,主人通常坐东边,客人坐在西边,因此“东道”也用来表示主人的责任和义务。例如,茅盾在《谈月亮》中写道:“大家都是总角之交,我得尽东道之谊”这里的“东道之谊”指的是主人对客人的款待之情。
历史典故:最早关于“东道主”的记载出现在《左传》中,描述了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兵的故事。郑国作为秦国东面的国家或地区,愿意成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接待秦国者,从而避免了被攻打的命运。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东道主”一词,用来形容主人家。
我们可以总结出“东道”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在国际会议、比赛等活动中,“东道国”是指负责组织和安排这些动在本国举行的国家或地区。例如,东道国可能提供场地、设施或服务,如奥运会的举办国。
历史与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东道主”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也简称“东道”。
社交或商业活动中的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东”可以指主人,如东道主、东家等。
字源学角度:
从字源学角度,“东”字的本义为东方,即日出的方向。在古代文献中,“东”不仅指方向,还象征着阳、春天、东西向、主人、厕所等含义。
具体用法:
“东道”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包括国际会议中的东道国、历史上的东道主、社交或商业活动中的主人,以及字源学上的东方等。
“东道”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意义和用法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东道”一词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左传》,具体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原意是指古时中国民间宴请款留宾的主人,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来,则称主人为北道主。这一称呼不仅体现了古代的礼仪文化,还强调了待客之道和主人之责,体现了中民族热情好客、以礼待人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东方被视为尊贵和上位的方位,因此“东道主”一词也蕴了“正统”和“尊贵”的含义。例如,《礼记》中有“夫坐东面西,妻坐西面东”的记载,说明了古代宴客的座礼之道,丈夫为一家之主要坐在东向,妻子则坐在西向。这种以东为尊的观念在古代社会中广泛存在,并延续至今。
此外,“东道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请客的人。例如,在现代的商务和社交场合中,如果一个人负责安排并款待客人他或她通常会被称为“东道主”。这一用法不仅保留了古代“东道主”的核心意义,还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东道”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是一种礼仪文化的体现,强调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款待之道。
“东道”一词在国际交流中的使用情况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渊源与现代应用: “东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原意是指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负责接待和供应过往使节所需物品。这一概念后来泛指以酒食请客的人,即“东道主”。在现社会,特别是在国际体育赛事、会议、展览等活动中,“东道主”成为主办国或主办方的代称,承担着组织、管理和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责任。
国际活动中的角色: 在国际关系中,“东道国”通常指主办国际会议、赛事等活动的国家或地区。东道国需要提供场地、安全保障和外交支持,并通过活动展示本国的文化和组织能力。例如,在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东道国不仅要展现奥林匹克精神,还要体现本国的民族文化、地方风俗和组织水平。
经济与文化交流: 东道国在国际经济领域中,通常是指接受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或地区,为外国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此外东道国还负责保护外国文化团体或个人的文化权益,并展示本国文化的魅力。在东京奥运会的东道主城事业中,通过与参加国、地区的文化交流,旨在推进体立国、全球化、地域活化和旅游振兴。
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东道国举办大型国际活动时,往往能够显著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例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都对东道国的旅游产生了显著影响,增加了入境旅游者数量,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跨文明交流的桥梁: 在古代丝绸之路中,“东道”为东亚的官方使节、僧侣和商队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的通道,大大缩短了距离,并促进了跨文明的交流。这种跨文明交流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包括文化和思想的传播,如道家道教经籍东传日本和朝鲜半岛,成为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