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件事情的经过,我仅仅知道个大略。
例句
1.你可以大略介绍一下本次会议的情况。
例句
1.汉文帝凭借其雄才大略,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1. 大概;大要。
引
1. 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孟子·滕文公上》
2. 其妙处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然可道其大略。
宋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
苏轼
3. 吴淞千户所、金山卫等处受害大略相同。
明
《戒庵老人漫笔·松江张同知召变》
李诩
4. 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
《论持久战》八一
毛泽东
2. 远大的谋略。
引
1. 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 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
《晋书·宣帝纪》
3. 臣闻治国有大体,谋敌有大略。
宋
《进中兴五论札子》
陈亮
4. 先生状貌魁岸奇伟,气度深沉,负大略。
清
《李葆甫传》
陈梦雷
“大略”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
大概、大要:表示对事物的整体情况或主要内容的简要描述,不涉及具体细节。例如,“他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个大略的了解”。这种用法常用于概述或粗略地叙述某件事情的基本情况。
远大的谋略:指超出一般考虑范围的深思熟虑和远见卓识,常用于形容具有卓越才能和战略眼光的人。例如,“雄才大略”形容一个人有非凡的才能和远大的战略眼光。
“大略”还可以作为副词使用,表示不太准确或不太详尽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大略”也常被用来表示“大概”或“大要”,如《孟子》和《史记》中的用法。
“大略”既可以表示对事物的大概情况或主要内容的简要描述,也可以指代具有远见卓识的谋略或战略。
在古代文献中,“大略”一词具有多种用法和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另一个例子是宋代苏轼在《上张安道养生诀论》中说:“其妙处言语文字所能形容,然可道其大略。”意思是“它的妙处无法用言语文字来形容,但可以讲出它的大概内容”。
远大的谋略:
明代刘基在《卖柑者言》中提到:“孙吴之略。”意思是“孙武和吴起的谋略”。
简明、简洁:
“大略”还可以形容简明、简洁的状态。例如,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到:“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意思是“增加一个字会使描述过于详细,减少一个字会使描述过于简略”。
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大略”在古代文献中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大概内容、远大的谋略以及简明、简洁的状态。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直接回答如何区分“大略”作为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场景。然而,我们可以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来帮助理解。
在英语中,形容通常直接修饰名词,如“the general idea”(大致的想法)。
副词“大略”:
在中文中,“大略”也可以用作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大体上”或“大致上”。例如:“他大略了解了这个项目的情况。”。
区分方法:
虽然我搜索到的资料没有直接说明“大略”作为形容词和副词的具体使用场景,但通过分析形容词和副词的一般用法,我们可以推断出“大略”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问题“‘大略’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有哪些变化或扩展?”。虽然有几篇文章提到了“略字的多义性和用法,但没有具体提到“大略”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变化或扩展。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问题“在文学作品中,‘大略’是如何被用来描绘人物或事件的?”。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没有直接提到“大略”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使用方式或例子。虽然有提到“大致”和“大略”的定义和用法,但这些息并不足以详细回答问题。
“大略”与“大纲”、“概要”等词汇在含义上存在一定的异同。以下是这些词汇的详细解释和区别:
特点:大略更侧重于整体的框架和主要事实,适用于快速把握事物的核心信息。
大纲:
特点:大纲不仅包括主要观点,还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适用于正式的文档或演讲。
概要:
特点:概要强调对重要部分的总结,省略了不必要的部分,因此其内容的重要性于大略。例如,“企业概要”、“组织概要”等。
概略:
它们都可用于快速把握事物的核心信息。
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