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件事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就不用我再重复了吧。
2.事已至此,你就不用向大家再隐瞒了。
1. 不听从;不采纳。
引
1. 于子之乡,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
《管子·小匡》
2.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3. 子尚临死之时,仰面向天叹而言曰:“吾当不用弟语,远来就父同诛,奈何!奈何!”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4. 世固有不用其言,而又不许其引退者,正君子之困也。
清
《质疑·周易》
任泰学
2. 废弃;不使用。
引
1. 六虱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
《商君书·靳令》
2. 书契已传,绳木弃而不用。
《隋书·经籍志一》
3. 其时皇宫里尚不用“胰子”,却用皂荚,亦是奇事。
《生活的况味·澡豆与香皂》
周作人
4. 故离上、不力、多诈、偷幸,举事不成,应敌不用。
《管子·权修》
3. 不能;不可。表示劝阻或禁止做某事。
引
1. 取独颗蒜横截厚一分,安肿头上……数数灸,唯多为善,勿令太热,但觉痛即擎起蒜,蒜燋更换新者,不用灸损皮肉。
晋
《肘后备急方·治痈疽妒乳诸毒肿方》
葛洪
2. 柔盐不用食,疗马脊创。
《宋书·张畅传》
3. 至于坐卧居处,极须清净,衣物众具,并宜香洁,鞋履杂物,不用借人。
《云笈七
4. 不必;无须。
引
1. 此物性不耐寒,阳中之树,冬须草裹。其生小阴中者,少禀寒气,则不用裹。
北魏
《齐民要术·种椒》
贾思勰
2. 鲚鱼、鲐鱼即全作,不用切。
《作酱等法》
3.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唐
《别皇甫五》诗
王昌龄
4. 主人不用匆匆去,正是红梅著子时。
宋
《刁同年草堂》诗
苏轼
5. 他自己能变钞票,那就不用变魔术挣钱了。
《黑心魔术家》
金近
5. 中医学名词。身体外表器官不能行使正常功能的病症。常指四肢或阴器而言。
引
1. 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
2. 士人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不用,然其须不去,其故何也?
《灵枢经·五音五味》
3. 气血充赢,九譤不道,上下不用。
汉
《天下至道谈》
4. 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
“不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不必、无须:表示某事没有必要进行或需要做。例如,“你不用去了,我已经帮你处理好了。”意味着事情已经解决,无需再做。
不需要:表示某物或服务不再需要。例如,“这个工具不用了,你可以拿走。”意味着该工具不再需要,可以取走。
不听从、不采纳:在古代文献中“不用”有时表示不听从或不采纳某人的意见或命令。例如,《管子·小匡》中提到“不用上令者”,即不听从上级的命令。
废弃、不应用:在某些情况下,“不用”还可以表示某物被废弃或不再使用。如,《商君书·靳令》中提到“六蝨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意指某物被废弃。
中医术语:在中医术语中,“不用”指肢体失去活动能力的情况。
“不用”是一个多义词,其具体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在古代文献中,“不用”一词的应用和例子多种多样,涵盖了哲学思想、法律条文以及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
从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道德经》第八十章提到:“使有十百人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运输工具和兵器,但在“小国寡民”的社会环境下,这些东西并没有实际用途。老子认为,即使拥有这些先进的械,也应该存而不用,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和冲突。
在法律条文中,“不用”也有其特定的含义例如,在唐律中,“不用此律”表示在特定条件下排除某些法律规范的适用效力。例如,《贼律》中提到:“或谓鼷毒。诏所令县官为挟之,不用此律。” 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法律条文不适用。此外,《名例》中的“不用此律”则用于排除特殊主体享有的优遇或出罪规定,从而达到入罪或加刑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不用”也有其独特的表达。例如,《诗经》中的“十月之交”一诗中提到:“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郑玄笺解释说,这是指由于天子不重用贤人,导致国家治理无方。
此外,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不用”的思想,认为无用之物无需刻意使用,应顺其自然。这种思想要求人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以超乎常识的方式看待事物,从而达到精神上的逍遥自由境界。
在中医术语中,“不用”具体指的是肢体运动功能受损或丧失的情况。根据《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中的描述,“不用”是指肢体之“用”要在运动,而“不用”则是指肢体运动功能受损,甚或丧失。这种症状通常与脾胃损伤、营卫化源不充、四肢肌肉失养有关,导致四肢不能正常活动。
此外,《黄帝内经临证指要》也提到,“不用”指肢体不能举动,是由于卫气虚失于温运所致。这表明“不用”不仅涉及肌肉和筋的功能障碍,还可能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在中文中,“不用”和“不必”这两个词虽然都可以表示不需要做某事,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表示工具或手段的不必要:在某些情况下,“不用”还可以表示某种工具或手段的不必要。例如,“他用开水泡茶”与“他不用开水泡茶”这里的“不用”表示不需要使用开水来泡茶。
“不必”:
表示更强的否定:在某些语境下,“不必”可以表示更强的否定,即某事是绝对不需要做的。例如,“你不必开车到处去,如果你有好的公交服务”。这种用法强调了某事的非必要性。
其他区别:
总结来说,“不用”通常用于劝说对方无需做某事,并且带有温和、礼貌的态度;而“不必”则更多地带有命令意味或暗示对方无需做某事,并且可能带有一定的优越感。
“不用”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唐代,并经历了从跨层结构到词汇化的演变过程。根据相关研究,否定副词“不用”最初来源于跨层结构“不用”,当“X”由名词短语(NP)变为动词短语(VP)时,构式“不用X”发生了重新分析,结构层次由[不+(用+X)]变为[(不+用)+X]。随后,“不用”逐渐凝固化并词汇化为否定副词,这一过程最终在唐代完成。
此外,从文献记录来看,“不用”一词在古典文献中已有使用,例如在10世纪的《土佐日记》中就有“今日、節忌(せちみ)すれば、魚(いを)不用”的记载。这表明“不用”一词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并且比“不要”更早出现。
在现代汉语中,“不用”有以下几种新的用法或含义:
表示不需要:这是“不用”的主要用法,用于表达某件事情或某个人不需要做某件事。例如,“你不必担心”、“你不必帮忙”、“今天你不必加班”等。这种用法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常见,是表达礼貌和亲切感的一种方式。
修辞疑问句:在口语中,“不用”可以用于修辞疑问句,如“这还用说(吗)?”这种句子用于表达说话者认为某事显而易见,相当于质疑对方是否真的需要提出问题。
复合形式:在某些情况下,“不用”可以与其他词语结合形成复合形式,如“弃置,不用,不发表”等。这些复合形式通常用于特定的语境中,表达更具体的含义。
否定命令:虽然“不用本身不直接作为否定命令使用,但在某些语境下,它可以通过与其他词语结合来表达否定命令的意思。
历史和文化背景:从历史文献来看,“不用”还可以表示不听从、不采纳、不应用、不为所用等含义。这些用法虽然较少见于现汉语,但在古籍和特定语境中仍然存在。
医学术语:在中医术语中,“不用”指肢体失去活动能。这种用法主要出现在医学领域,与日常生活中的用法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