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原宥的意思

yuán yòu

原宥

拼音yuán yòu

1.原宥常用意思: 原谅;宽恕。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宽恕 , 饶恕 , 原谅 , 海涵 , 见谅 , 谅解
反义词 责备 , 指责 , 责怪

例句 1.我刚才多有冒犯,不好意思,还请你原宥。
2.他所犯下的恶行难以让人理解和原宥。

原宥引证解释

1. 谅情赦罪。

1. 大司农刘佑、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后汉书·陈蕃传》
2. 东军主凡七十六人,于阵斩十七人,余皆原宥。 《南史·孔琳之传》
3. 对神明不得有妄言。如肯自首,尚可原宥;虚者,廉得无赦! 清 《聊斋志异·胭脂》 蒲松龄
4. 但因相传此书作者,是预备写成之后,书角上浸了毒药去报仇的,于是冷猪肉先生,又不得不谅其用心之苦而加以原宥。 《读〈海上花列传〉》 刘半农


原宥是什么意思

“原宥”是一汉语词语,拼音为“yuán yòu”,其基本含义是原谅、宽恕。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表示对犯错者的宽大处理或赦免罪行。例如,在《后汉书·陈蕃传》中提到,陈蕃请求对刘祐、冯绲、李膺等人给予原宥,并升迁他们的爵位。

“原宥”与“原谅”有相似之处,但程度更深刻,通常用于书面语,而不建议在口语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原宥”同样表示原谅和宽恕的意思,但因其正式性和书面语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

“原宥”还可以用于描述对神明的宽容,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中的描述。此外,“原宥”在古代文献中也用于形容对犯错者的情谊赦免,如《南史·孔琳之传》中提到的东军主被原宥的故事。

“原宥”是一个表示原谅和宽恕的词汇,其含义广泛,包括古代文献中的宽大处理和现代汉语中的宽容态度。

原宥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应用和例子是什么?

在古代文献中,“原宥”一词的具体应用和例子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宽恕与赦免
  2. 在《后汉书·陈蕃传》中,陈蕃在朝会时,坚持为刘祐、冯緄、李膺等人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这表明陈蕃希望对这些因忤旨而被抵罪的人给予宽恕和赦免,以恢复他们的官职。
  3. 在《南史·孔琳之传》中,东军主凡七十六人,在阵斩十七人,其余皆原宥。这说明在战争中,对于那些没参与叛乱的士兵,孔琳之选择了宽恕他们。
  4. 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胭脂》中提到:“如肯自首,尚可原宥;虚者,廉得无赦!”这表明如果有人主动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可以得到宽恕,但如果继续隐瞒,则无法获得赦免。

  5. 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6. 刘半农在《读<海上花列传>》中提到:“但因相传此书作者,是备写成之后,书角上浸了毒药去报仇的,于是冷猪肉先生,又不得不谅其用心之苦而加以原宥。”这表明即使有人有意伤害他人,但出于对其苦心的理解,也可以选择原谅。

  7. 成语和典故

  8. 关于原宥的故事虽然不多,但唐代宰相魏征的故事较为著名。据说魏征在担任宰相期间曾犯下一些错误,但他的朋友们选择原谅他的过错,而不是责备他。这个故事强调了宽容和谅解重要性。

  9. 其他文献中的应用

  10. 在《庄子·在宥》中,“宥”字被用来形容宽仁的治理方式,示以宽仁之政治理国家或宽待他人。
  11. 在《梼杌闲评——明珠缘》和《柳毅传》等文献中,“宥其失”、“宥”等表达宽恕别人的过错或罪过。

原宥与原谅在古代汉语中的区别和联系如何界定?

在古代语中,“原宥”与“原谅”虽然都涉及宽恕和谅解的概念,但它们在使用场合和表达的感情层次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1. 基本含义
  2. 原谅:通常指对他人疏忽、过失或错误的宽恕,不加责备或惩罚。例如,《儿女英雄传》中提到:“还得求姐姐原谅妹子个糊涂,耽待妹子个小。”
  3. 原宥:则更强调希望对方对自己的行为给予包涵和谅解,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宽容。例如,《后汉书·陈蕃传》中提到:“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4. 使用场合

  5. 原谅:适用于日常口语交流,表达对他人错误的宽恕和谅解。例如,《文明小史》中提到:“卑职不敢擅专,还望黎大人原谅。”
  6. 原宥:则更适合在正式或书面语境中使用,表达一种更为深刻和正式的宽容。例如,《聊斋志异·胭脂》提到:“对神明不得有妄言。如肯自首,尚可原宥;虚者,廉得无赦!”

  7. 感情层次

  8. 原谅:通常是对他人行为的宽恕,不涉及自我反省或请求对方的谅解。
  9. 原宥:则不仅包含对他人行为的宽恕,还希望对方对自己的行为给予包涵和谅解,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感情表达。

  10. 近义词

  11. 原谅的近义词包括包涵、饶恕、谅解、宽恕等。
  12. 原宥的近义词也包括包涵、饶恕、解、宽恕等。

“原宥”与“原谅”在古代汉语中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都涉及恕和谅解的概念,但“原宥”更强调自我反省和请求对方的包涵与谅解,适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

在现代汉语中,原宥的使用场景和频率有哪些变化?

在现代汉语中,“宥”字的使用场景和频率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宥”字在古代汉语常用于描述宽恕和宽待他人的情境,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主要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正式文件及哲理性文章中。例如,在表达原谅他人时,人可能会说“我愿意宥他一回”,意思是愿意宽容他的一次错误。

此外,“宥”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也体现在人名中。根据相关数据,“宥”字在人名库中主要用于男性名字,占比高达77.98%。这表明“宥”字在现代汉语中仍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尤其是在名字中,象征着宽容、豁达和聪明。

尽管“宥”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在特定语境下仍能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例如,在成语和典故中,“宥”字有时会表达宽恕与宽容的深刻哲理,如“宽宏大量”、“海纳百川”等成语虽未直接使用“宥”字,但其精神内涵与“宥的意思相通。此外,“宥”字在古代刑罚制度中也有其特定的含义,如“三宥”指对同一人或同一事物连续三次宽恕,表示宽容、宽大的态度

原宥在不同文化或宗教背景下的含义和应用有何异同?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原宥在不同文化或宗教背景下的含义和应用有何异同?”这一问题。虽然我搜索到的资中提到了“宥”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含义和用法,但这些信息主要集中在中文语境下,并没有涉及其他文化或宗教背景下的具体应用和含义。

然而,我们可以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提取一些关于“宥”字在中文语境下的含义和应用的信息:

  1. 宽恕与赦免
  2. “宥”字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宽恕或赦免罪过。例如,《易·解卦》中提到“君子以赦过宥罪”,意指宽恕过失。在《周礼·秋官》中,司刺掌三刺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说明了不同情况下对罪行的宽恕处理。

  3. 宽仁与宽待

  4. “宥”字也表示宽仁、宽待的意思。例如,《说文》中解释为“宽也”,国语·周语》中也有“宥,宽也”的记载。在《庄子·在宥》中提到“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意指宽恕他人。

  5. 宏深与深邃

  6. “宥”字还可以表示宏深、深邃的意思。例如,《诗·周颂》中提到“夙夜命宥密”,即言其夙夜积德,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静密也。

  7. 其他含义

  8. “宥”字还有其含义,如通“侑”,意为劝人饮食;通“右”,意为右边;通“囿”,意为局限。

尽管这些信息提供了关于“宥”字在中文语境下的多种含义和应用,但要全面回答“原宥在不同文化或宗教背景下的含义和应用有何异同?

如何在现代教育或法律体系中应用原宥的概念?

在现代教育和法律体系中应用原宥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教育体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宽容与理解能力:通过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原宥的含义和重要性。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原谅的过程,从而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少对伤害者的负面情绪,增加积极的想法或行动。
  3.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合作,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讨论,引导孩子理原谅的力量,并鼓励他们在遇到伤害时练习促进原谅的行为。

  4. 法律体系中的应用

  5.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现代司法体系中,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教育、矫正为主而非单纯惩罚的做法,与古代慎刑恤幼思想一脉相承。例如,《中华人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6. 宽宥政策的实施:清代司法实践中通过律例与成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细致的个案考量,为当代司法实践中免机械司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反映出统治者的仁德,也是对未来的劳动力的保护,并有利于治下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安定。

  7. 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应用

  8. 减少心灵负担:原谅不仅减轻心灵负担,还能促进团结。通过心理辅导和社交活动,帮助个体释放怨恨,放弃所受的伤害或损失,从而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9. 社会谐与进步:通过原宥的概念,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宽容,减少冲突和矛盾,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