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将事情发生的经过仔细述说了一遍。
2.他絮絮叨叨地向我述说着这一年里发生的趣事。
1. 叙说。
引
1. 郑天佑说出姓名,遂将杨么犯事、袁武设计、特来求助之意,细细述说。
《后水浒传》第二六回
2. 我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故事。
《寄小读者》十
冰心
3. 老王婆工作剩余的时间,尽是述说她无穷的命运。
《生死场》一
萧红
“述说”一词的意思是详细地叙述或说明某事,通常用于描述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的过程。它可以包括口头报告、文字陈述形式,强调的是据实讲述,不带强烈情绪色彩,具有公正的态度。
在体应用中,“述说”可以用来描述个人经历、故事或事件的经过,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详细讲述某人的经历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此外,“述说”可以用于表达观点、说明情况或进行论述。
总结来说,“述说”是一种客观、有逻辑的叙述方式,与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诉说”不同,它更注重事实的陈述和信息的传递.
“述说”与“诉说”在使用上存在显著别,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情感色彩和应用场景上。
从表达方式来看,“诉说”常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口头表达。例如,在面对困难或心情烦闷时,人们可能会通过诉说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而“述说”则是一种较为冷静和公正的态度下的描述或报告,不带感情色彩。这种区别使得“述说”更适合用于有逻辑的口头报告或文字形式的陈述。
从情感色彩来看,“诉说”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如痛苦、愤怒或喜悦等。例如,母亲在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艰辛时,可能会用“诉说”来表达她的情感。而“述说”则更多地用于客观地陈述事实或描述物,不涉及个人情感的表达。
从应用场景来看,“诉说”常用于个人向他人诉自己的事情或经历,如在信件中诉说生活的艰辛。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情感的宣泄和心理的放松,尤其对有严重焦虑者和老年病人更是如此。而“述说”则更多地用于正式的场合或需要逻辑清晰的报告中,如学术报告、新闻报道等。
总结来说,“诉说”与“述说”的主要区别在于表达方式和情感色彩。“诉说”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适合用于个人情感的宣泄;
在文学作品,“述说”(narration)是构建故事和人物经历的核心手段。通过叙述,作者能够将事件、情节和角色的内心世界呈现给读者,从而塑造出一个整的虚构世界。
叙述者(diegesis)是故事的讲述者,而叙述方式(narratio)则是叙述者讲述故事的方式叙述方式包括直接叙述、间接叙述和对话叙述等。这些不同的叙述方式可以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例如,第一人称叙述让读者能够倾听叙述者的内心世界,理解其情感和对事件的解读;第三人称叙述则更客观,叙述者可以全面地观察和描述事件。
叙述不仅描述了故事的展开,还塑造了读者的想象和情感体验。通过叙述者和叙述方式的设定,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叙述者通过个人的视角和语言,描述他们所经历的现象体验和影响,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叙述者选择和组织他们的经历,用语言赋予这些经历以形式,从而构建一个时间的框架,对所经的事实进行排序,并通过语言模式、规则和形象来客观地理解它们。
此外,叙述在文学作品中的用还体现在其多样性上。叙述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自我叙述)、描述他人经历(第三人称叙述)或让角色成为焦点(第一人称叙述)。这种多样性使得叙述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学体裁和风格,从而丰富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述说”在不同文化或语言环境具有多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反映了各自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性。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的独特表达方式:
古希腊叙事:在古希腊叙事中,叙述者(narrator)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如使用“DD”(对话描述)来描述由多个角色同时或重复说出的集体演讲。叙述者还可以通过独白揭示角色的内心想法,并引入特定词汇来暗示对角色语言的控制。
口述传统:口述是一种独特的人类实践,包括音调、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等特征。Zumthor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口:原始的、即时的口述;混合口述,当书面影响外部、部分和滞后时存在;以及第二口述,当它在倾向于使声音在使用和想象中耗尽价值的环境中重建时出现。
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者:在文学作品中,叙述者据自己的意愿向另一个主体或作者传达信息,这与新闻报道或评论相似,但更注重语言的精炼和叙述的深度。叙述者的叙述方式取决于语言的特定功能、规则和沟通情境。
描述与叙述:描述是一种话语模式,通过语言表达认知、情感、会和文化方面。叙述则是回答“发生了什么”的问题,将事实组织成时空顺序并重建以讲述。叙述有多种形式,如语言叙述、图标叙述、动作叙述等。
叙事在不同文化中的形式:叙事在不同文化中以各种形存在,如科奇塔故事讲述、夏威夷故事讲述、西非故事讲述、犹太人的逾越节晚餐和爱尔兰故事讲述。随着书写语言的发展,叙事从口头传统中转录出来,如苏美尔的《吉尔伽美什史诗》。
修辞手法和文化差异:叙述者在写作时使用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技巧受到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例如,在一个案例中,一位母亲向她的孩子们解释了斯维德里加洛夫是一个伟大的男人,拥有巨大的财富、人脉和影响力。
论述体的概念:巴赫京认为,特定的功能和通语境会产生特定的论述体,即相对稳定的言说类型。这些论述体包括主题内容、构成结构和风格三个要素,每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叙事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叙事存在于所有形式的交流中,无论是口语、书面语、固定或动态图像、势,还是这些元素的有序混合。它在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短篇小说、史诗、历史、悲剧、戏剧、喜剧、默剧、绘画、彩色玻璃窗、电影、漫画、新闻报道和对话中都能找到。
语言词源:不同语言中的“述说”词形式各异,如拉丁语的nārrāre、波兰语的opowiadać、俄语的rasskazyvati、德语的erzählen、法语的réciter和英语的to tell。这些词源反映了人类早期对知识传递的理解和达。
要有效地使用“述说”来提高沟通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倾听与复述:通过积极倾听和复述,可以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理解。例如,当对方表达完观点后,你可以复述他们的内容,以确认理解了他们的意思。这种方法不仅展示了你在对话中的参与感,还能避免因信息不完整而导致的误解。
使用“I-statements”(我陈述) :在交流中,使用“I-statements”可以帮助你更清晰、全面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听众的同理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和所求。虽然这种表达方式可能比日常沟通慢一些,但能有效减少误解未被理解时的情感困扰。
具体而非泛泛的陈述:在沟通中,具体而笼统的陈述比笼统的陈述更有效。例如,“你碰了我的杯子”比“你总是不注意脚下”更具体。此外,模棱两可而非绝对的陈述也比对的陈述更有效,如“你似乎对吉米不关心”比“你对吉米不关心”更具体。
提供信息而非命令:提供信息而非直接命令的陈述方式更有效。例如,“我还没完成”比“别打断我”更具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的意图,并减少防御性反应。
感知检查回应:用感知检查回应,以确保自己没有对他人的情感做出错误的假设。例如,“我以为你不想尝试理解我的想法。我猜错了?”或“我的最后一句话让你不高兴了吗?”通过改述他人的评论,确保他们理解你的评论的意图。
选择合适的述语:在学术演讲或正式报告中,选择恰当的述语非常重要。例如,在口头演讲,将“目标”传达给听众,可以让他们对研究的方向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提高演讲的成功率。同时,使用图表和醒目的颜色、大字体或明确的比较对象,以便听众一目了然地理解研究结果。
五个主要维度的信息提供:根据沟通研究,听可以利用五个主要维度来重现你的体验:感知、情感、认知、行为和关系。提供这些元素可以提高听众重现你体验的可能性,确保交流更加有效和全面。
在历史记录和学术研究中,“述说”的作用和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叙述是人类知识和验构建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规定了能力标准、评价社会性能,也是保存记忆和经验的重要手段。叙述通过明确界限简化复杂问题,提升平凡事物到不寻常的层,并将体验置于记忆的时间流中,每次重复和变体都会更新这个时间流。
叙述在历史研究中的重性还体现在其对话属性上。口述历史作为一种对话史料,赋予了微观撰史的内在品质,提供了“现在”与“过去”、“当下”三种声音的交流,丰富了历史撰写的维度。这种对话属性使得口述历史能够补充突发大事件的更多侧面与角度,让常态化的生活细节浮出水面,为描述类历史写提供详尽的细节与鲜活可触的人物。
此外,叙述在历史研究中也具有塑造认知的作用。它不仅记录了事件,还反映了作者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叙述通过明确界限简化杂问题,提升平凡事物到不寻常的层次,并将体验置于记忆的时间流中,每次重复和变体都会更新这个时间流。
叙述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身份形成的影响上。记忆作为叙述的基础,以各种形式表达,展现对经历和共享体验的感知和理解。记忆的维护确保了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可,以及他们文化代表性的认可给其他人。
总之,“述说”在历史记录和学术研究中具有多重作用和重要性。它不仅是知识和经验的构建方式,也是保存记忆和经验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话属性丰富了历史撰写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