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卸任的意思

xiè rèn

卸任

拼音xiè rèn

1.卸任常用意思: 官员不再担任职务。

词性动词
近义词 离任 , 离职 , 卸职
反义词 到任 , 就任 , 上任

例句 1.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打算卸任之后到乡间长住。
2.他卸任宰相后,便只想归隐田园,以“种豆南山下”为意趣。

卸任引证解释

1. 谓官吏解除职务。

1. 走了四天到地以后,我暂住在一个卸任县长舅父家中。 《从文自传·女难》 沈从文
2. 本有祖宗传下来的一千亩良田,又在富阳的任上刮到了一些,卸任后的四老爷就很可回到梅镇来享富了。 《世家》 王家域


卸任是什么意思

“卸任”是指官员或领导者解除其职务,通常意味着任职的终结。这一过程可能涉及正式的离职程序,包括交接工作和相关手续的办理。卸任可以是因为任期结束、个人选择、健康原因或其规定条件而发生。例如,一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可能会因为任期结束或健康原因选择卸任,这通常意味着他们不再担任该职位。

在汉语中,“卸任”一词的拼音为“xiè rèn”,其释义为“解除职务”或“离职”,也称为“卸印”。卸任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一定的交接工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卸任后,领导干部可能会回到家中享受休生活,如锻炼身体、陪伴家人等。

需要注意的是,“卸任”与“解除职务”虽然都涉及不再担任某个职,但卸任通常用于描述官员或领导者正式结束其在某个组织或机构的职务,而解除职务则可能是因为违反规定或健康状况等原因。

卸任的具体程序和步骤是什么?

卸任的具体程序和步骤如下:

  1. 书面提出卸任申请:法人代表需书面提出卸任申请,解释卸任原因和情况,提供具体事实依据。

  2. 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召开企业股东会、董事会或股东代表会,管理层需向股东或代报告被卸任人的情况和原因,听取意见,确保股东或代表同意卸任。

  3. 依据公司章程和法律法规进行法定程序:将决议和相材料递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完成注销法人代表名字的业务。

此外,对于领导干部的卸任,还需按照部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审批,并在三个月内得到答复。对于独立董事的卸任,主要情况包括任期届满、股东大会决议撤换、辞职、法院判决、转让股份、资格件丧失、公司解散或合并等。

卸任后领导干部的福利和待遇有哪些?

卸任后领导干部的福利和待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待遇
  2. 卸任领导干部可以继续享受一些领导岗位的政治待遇,如参加单位中心组学习和列席参加单位有关会议。
  3. 在重要会议、人事任免经费使用、重大决策上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他们当“参谋”。

  4. 经济待遇

  5. 退休金:高级别的领导干部在退休后的一定时间中,还会享有退休金。
  6. 生活补助:例如,旬邑县规定连续任职满20年、正常卸任的村支书、委会主任,卸任后每年给予1200元的生活补助。
  7. 其他经济待遇:包括保姆费、司机用车、住院住单间等待遇。

  8. 医疗保障

  9. 定期体检:单位工会每年定期组织卸任干部参加体检,为他们身体健康保健护航。
  10. 医疗保险:部分领导干部在退休后仍享有医疗保险。

  11. 社会福利

  12. 社会活动参与:积极邀请卸任干部参加机关活动,并列支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13. 活关心:建立现任班子成员与卸任干部“1+1”联系制度,逢年过节、生病住院、家庭变故进行走访慰问,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14. 工作支持

  15. 根据卸任领导干部的身体状况、文化层次、工作特长、岗位经历和个人意愿等,统筹安排他们参与项目管理、脱贫攻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平台。
  16. 完善办公设施,保证工作经费,解决后顾之忧。

  17. 其他待遇

  18. 配备秘书、留用办公室等。
  19. 对于一些高级别的领导干部,还可能配备特勤安保服务。

如何区分“卸任”与“解除职务”的具体应用场景?

“卸任”与“解除职务”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存在明显的区别,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义和含义
  2. 卸任:通常指官吏或公职人员从其职位上主动或被动地解除职务。例如,官员因任期结束、退休或其他原因而离职,称为“卸任”。
  3. 解除职务:则更广泛地用于描述任何情况下从某个职位上被移除或终止职务的行为,可能涉及辞职、被免职、撤职等多种情形。

  4. 应用场景

  5. 卸任:多用于正式的官方场合,如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等在任期结束时的离职。例如,丰田汽车公司总裁渡边捷昭可能在明年任的消息。
  6. 解除职务:则适用于各种情境,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解除、公司内部人员调整、公务员职务变动等。例如,在劳动合同解除方面,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7. 法律和程序

  8. 卸任:通常不涉及法律程序,更多是基于个人意愿或组织安排的自然离职。
  9. 解除职务:则可能涉及法律程序,特别是当涉及到惩罚性措施时,如撤职、免职等。例如,人大常委会对由它任命和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人员免去职务的方式。

  10. 后果和影响

  11. 卸任:一般不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除非涉及其他法律问题。
  12. 解除职务:可能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特是当涉及撤职、免职等处分时。例如,撤职被视为一种惩罚性行为,适用于官员有重大过错、严重失误或违法行为的情况。

“卸任”主要用于描述官员或公职人员因任期结束或其他原因而主动或被动地解除职务的行为,而“解除职务”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涵盖了各种情况下从某个职位上被移除或终止职务的行为。

卸任过程中交接工作的标准流程是怎样的?

卸任过程中交接工作的标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交接对象和内容
  2. 明确离任交接的对象,包括因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职及其他原因离任的领导干部或员工。
  3. 确定交接内容,包括工目标任务、档案资料、资产、社会关系、离任审计结果等。

  4. 准备交接材料

  5. 离任者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干部离任工作交接表》或《员工离任交接清单》,并整理相关书面资料和电子文档。
  6. 交接事项必须当面点清,交接双方按照《移交手册》、《交接清单》逐一核对相符,不得封包交接。

  7. 组织交接会议

  8. 用人部门组织内部成员进行人员异动说明及工作交接要求,确保交接过程公开透明。
  9. 接任者需按公司相关人事制度办理人事审批手续。

  10. 当面交接

  11. 交接双方在规定的交接时限内当面点交接物品,监交人全程跟进或重点事项跟进。
  12. 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及监交人在《移交手册》及《交接清单》上签字确认。

  13. 财务审计

  14. 对于财务工作者、采购负责人、工程监理负责人、销售大区负责人等岗位,在离任时须进行财务及经济责任审计。
  15. 监察部出具相关审计报告,并将结果反馈至总经理。

  16. 后续跟踪管理

  17. 明确工作交接后的前6个月为“紧密衔接期”,交接双方需开展“面对面”交流探讨3次以上,任领导与接任领导赴上级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对接1次以上。
  18. 组织部门在接任干部到岗6个月后开展一次回访,了解衔接情况。

  19. 法律责任和纪律

  20. 离任干部需遵守工作纪律,人、财、物暂时冻结,公设备和工具需按医院规定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21. 对于工作交接中疏漏的事项,应补办工作交接手续,由移交人负相应责任。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卸任的法律和规定有何差异?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卸任的法律和规定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卸任法律和规定的差异:

  1. 美国
  2. 美国实行“随意雇佣”原则,雇主可以在任何时间以几乎任何原因解雇员工,除非该原因涉及种族、性别或宗教等受法律保护的原因。
  3. 解雇程序因各州法律、雇佣合同的具体内容和解雇的具体情况而存在差异。雇主必须确保解雇决定不违反联邦或州的反歧视法律,也不违反合同条款或任何特定的法定保护要求。
  4. 在大多数州,雇主通常不需要支付遣散费,但一些雇主将其纳入福利的一部分,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帮助。

  5. 加拿大

  6. 加拿大的雇佣标准立法要求,当员工“无故”被解雇时,雇主至少要给他们法定最低的解雇通知或代薪。在安大略省,可能还需要向被解雇的员工支付法定遣费。
  7. 这些数额不能以合同形式支付,也不能以释放为条件。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普通法、民法或雇员雇佣协议,雇主可能被要求给予更长的通知时间或支付代替费。

  8. 中国

  9. 中国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可以即时解除的情形和可以预告解除的情形,同时设定了禁止雇主行使解雇权的情形。
  10. 这种立法模式既不同于英、法、德、日等国对解雇原因仅作概括性和原则性的规定,也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仅以反向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解雇的情形
  11.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解雇保护水平过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也有观点认为其实际保护水平虚高而实低。

  12. 印度

  13. 印度的劳动法区分了三种不同的终止雇佣关系的情况:因不当行为而解雇、解职裁员。
  14. 印度法律从普通法的角度出发,认为雇主有权在不提供理由的情况下终止员工的服务,但这一立受到了立法干预和法院自然正义要求的影响。

  15. 菲律宾

  16. 菲律宾的劳动法规定了裁员(retrenchment)作为一种授权的终止雇佣关系的原因。裁员是由雇主发起的,即使员工没有过错也会被视为有效。
  17. 裁员通常是因为业务亏损、缺乏工作或业务量大幅减少而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