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象,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2.你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这件事的表象所迷惑。
1. 显示出来的征兆。
引
1. 卜筮至预见表象,先图其利。
《史记·龟策列传》
2. 言其时星辰之变,表象之应,以显天戒,明王事焉。
《后汉书·天文志上》
2. 标志;象征。
引
1. 若动静形容之字,诸有形者,已不能物为其号,而多以一言概括。诸无形者,则益不得不假借以为表象,是亦艺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
章炳麟
2. 《庄子》载孔子语,谓“以六艺干七十二君”。夫孔子所经之国,不过十余,则七十二君,亦系虚拟之词。由斯而推,则《佛经》言八万四千,言三十六,言七十,言百一,多寡不同,均系表象之词,不必确求其数也。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
刘师培
3. 这是喧扰的反趋,也许是悲哀的表象。
《悲哀的重载》
叶圣陶
3. 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
引
1. 但我们要将太戈尔思想与其作品的表象作一个整体而加以研索时,则不能不勉力去讨探他的思想的发源。
《太戈尔的思想与其诗歌的表象》
王统照
2. 如果我们完全看作直观物,我们就从它的物质存在抽取了它的表象。
《表现性的符号形式——“卡西尔-朗格美学”的一种解读》
谢冬冰
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这种形象是基于知觉产生的感性反映,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表象可以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前者是对感知过的事物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后者则是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
表象的形成依赖于感官刺激,并通过理性的联结和范畴的形式来实现。它不仅包括经验性的现象,还可以包括超验性的对象。表象在心理学中被视为一种心理表征,即头脑中的图像,这种图像可以是形象、声音、触感或其他感知的再。
表象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当提到“北京天安门”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形象就是一种表象。此外,表象还可以用于描述电、艺术作品等文化现象中的象征性符号。
总之,表象是人们在没有实际存在的情况下,对事物在脑中的形象感知,它是一种知识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并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表在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具体作用和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布伦塔诺认为表象是所有心理现象奠基性来源。他指出,表象不仅是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而且是判断、欲求和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这意味着表象构成了人类意识活动的核心部分,是心理现象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表象活动与被表象内容的区分帮助我们理解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的不同。布伦塔诺强调,心理现象具有意向性的内存在特征,即心理现象必定指向一个对象,且这个对象是内存在于心理现象之中的。这种区分使得我们能够明确心理现象的独特性,即它们总是指向某种对象,而物理现象则不具备这种特性。
表象被认为是所有认知活动的基石。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表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无论是外部物理世界的表象还是内部心理活动的主观表象。这表明表象在认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连接外部世界和内部心理状态的桥梁。
表象对思维有重要影响,包括产生表象思维、表象与语词的双重编码以及概念思维的基础作用。表象不仅可以存储,还可以被加工与编码,从而对人的想象、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表象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可以通过头脑中的操作来旋转非对称性字母,这展示了表象的可操作性。
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表象的存在和重要性。研究表明,表象与特定的神经基质相关联,这些质可以影响表象的颜色、位置和形状等属性。此外,表象训练可以激活大脑中的相关神经部位,提高表象能力,从而促进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表象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概念来自表”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也不断深化对表象的理解,从早期的心理元素到现代的信息加工理论,表象的认知理论逐渐形成并取得新的进展。
表象在心理学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体现在其作为心理现象的基础、区分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关键、认知活动的基石、记忆与思维的影响以及神经科学的支持等多个方面。
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现象,它们在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应用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记忆表象是指人们在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的重现。这种表象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感知,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表象具有以下特点:1. 暗性:记忆表象通常不如感知觉那样生动和清晰。2. 不稳定性和片断性:记忆表象可能不完整,有时会模糊不清。3. 概括性:记忆表象往往是对过去感知的概括,而不是具体的细节。
假设你曾经去过巴黎,并参观过埃菲尔铁塔。当你闭上眼睛时,脑海中浮现出埃菲尔塔的形象,这就是记忆表象。这个形象是你过去感知过的,具有特定的时间序列位置,且无法随意改变。
想象表象则是指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后生成的新形象。这种表象涉及对记忆表象的重新组合和创造,因此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创造性。想象表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 无意想象: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低级形式的想象。2. 有意想象:有明确目的的高级形式的想象。
假设你想象自己站在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比如一个美丽的海滩。你可能会结合你对其他地方的记忆(如阳光、沙滩、海浪),并加以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全新的场景。就是想象表象。这种表象是基于记忆表象的加工和创造,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和创造性。
区分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因果联系:真正的记忆要当前对事件的表征与先前经验之间的适当因果联系,这种联系由记忆痕迹维持。2. 动机理论:通过动机理论可以区分记忆和再学习。例如,当一个人基于他人描述形成记忆表象时,这并非真正的记忆,而是再学习的结果。3. 现象呈现方式:记忆以再现的方式呈现,而想象则以“仿佛”、“仿佛如此”来感知。记忆中的事物是按照既定的方式发生的,我们无法随改变记忆的进程。
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虽然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它们在形成过程、特点和应用方面存在显著区别。记忆表象是基于过去感知的再现,具有暗淡性、不稳定性和片断性;而想象表象则是对记忆表象的加工和创造,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创造性。
在表象的形成过程中,感官刺激通过理性的联结和范畴的形式实现。这一过程涉及多个认知能力的协同作用,包括知性、想象力和直观等。
首先,感官刺激产生的原始的感官印象,这些印象作为“原始材料”,需要被综合和连接以形成表征。这些表征是影响感官的后果,属于主体表征过程的一部分。然而,知识是语言性的,需要概念来统合直观的表征,这些概念在一般表征之下。
康德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过程。他认为,经验只有通过范畴才是可能的,而审美经验作为经验的一种形态,也应当是通过范畴才可能的。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直观获得的未被规定的杂多,而知性认识使得感性杂多获得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来自知性范畴,但还要一种把知性范畴与感性杂多整合起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康德称之为“纯粹统觉”。
此外,康德指出,想象力在将感官数据聚集在一起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感官给予我们的多重表象在必要统一中被聚集起来,而这种合成任务是康德称为“超越想象力功能”的任务。想象力不仅将感官数据聚集在一起,还通过领会之力把直观杂多纳入一个图型。这个图型包含了感性杂多,并在想象力与先天知性范畴的统觉之下成为具有统一性的表象。
因此在表象的形成过程中,感官刺激通过理性的联结和范畴的形式实现。具体来说,原始的感官印象通过理解活动产生普遍的表征,从感官表征的“原始材料”中产生。
在电影和艺术作品中,表象作为象征性符号的使用是一种复杂而多层次的手法,旨在通过视觉呈现超越物理外观的意义。这种手法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还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首先,表象在电影中的象征性使用可以追溯到早期电影时,当时静态图像和远距离镜头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图像源于剧院和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通过去熟悉化和绘画作为电影的“禁忌对象”来表过去和死亡。例如,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的作品就大量使用了表象图像,他的“生活三部曲”通过自主图像的并列结构精心构建了场景,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整。
其次,电影中的象征手法可以通过物体的视觉呈现来表达其超越物理外观意义。例如,在《蓝》中,奥利维尔购买了一张属于朱莉的床垫,象征着他对她的深爱和想要尽可能靠近她的愿望。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树色》三部曲中也通过物体的使用,如剧院和保龄球馆装饰,以及异常蓝色泳池和蓝色玻璃饰品组成的吊灯,丰富了电影的视觉层,传达了特定的情感和主题。
此外,电影中的符号类型丰富多样,从表征符号、指示符号到象征符号,再到隐喻符号,每种符号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意义和心理内涵。例如,《沙滩上的石榴子》中的警徽从象征其职权的标志变成了新的象征,传达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电影中的符号具有适应性和变化性,可以随故事发展而调整,其定义由其创造的文化决定。
总之,在电影和艺术作品中,表象作为象征性符号的使用是一种多层次的手法,通过视觉呈现超越物理外观的意义。
表象在人类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连接感知和思维两个环节。感知是思维的基础,而思维则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表象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是个体某一对象的感知在头脑中的再现,具有相对的概括性,为思维提供了概念“半成品”。
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思维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感知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各种感觉的综合,是客观事物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表象,即印象,通过回忆和联想使这些印象再现出来。表象是在过去对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多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表象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概括性,可以脱离感官而存在。它不仅有助于人们识别客体(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也使人们能预测事件的结果。表象在知觉起到一种整合作用,依靠工作记忆来实现。例如,在视觉和表象反复联系中,表象在知觉中起到一种整合作用,这个整合作用主要依靠工记忆。
表象与思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表象是概念思维的基础,概思维操作需要表象的参与和支持。表象的概括与思维的概括不同,表象是对同一类事物的形象的概括,而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表象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打破了人的认识受当前事物直接作用的制约,为概括的形成奠定了感性基础,使人的认识活动趋于概括与深刻。
总之,表象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不是感知觉也不是思维,而是介于者之间的中间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