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可以循例办理补助。
2.每到开学季节,学校都会循例举行迎新活动。
1. 依照往例。
引
1. 自公卿百寮以下,兢兢奉法循例,趋朝鳞次,纪法森严,声容稍失,御史纠其前,金吾系其后,天威咫尺下逮矣。
明
《松窗梦语·北游纪》
张瀚
2. 宋牧仲尝言,文康公抚遵化日,苦旱,有司循例请禁屠沽。
清
《茶
阮葵生
3. 破闲索共僧寮醉,循例穷秋合有诗。
《九日江亭同风持》诗
林学衡
4. 一天总督考课,省城官员循例奉陪。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
吴玉章
循例和惯例虽然都涉及重复的行为或做法,但它们在含义和应用上有所不同。
循例:指的是按照已有的先例或先前的做法行事。循例通常具有法律或制度上的依据,强调对过去的遵循和参考。例如,法院在判案时可能会参考过去的类似案例,这就是循例。
惯例:则是指由于长期重复而形成的习惯性做法或行为模式。惯例不一定有法律或制度上的依据,更多是社会或文化中的普遍认同。例如,某些社会中的礼仪或习俗就是惯例。
总结来说,循例更侧重于对先例的遵循,而惯例则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性做法。
循例(也称惯例或习惯法)在历史中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以下是其发展的主要阶段:
古代社会:在早期的部落社会中,人们通过习惯和传统来规范行为,这些习惯逐渐成为社会公认的规则。例如,早期的氏族社会通过口头传承的习惯来维持秩序。
封建时代: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下,领主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规范。这些习惯法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法律体系。
普通法体系:在英国,循例逐渐演变为普通法(Common Law)。普通法是基于法官的判例和习惯形成的法律体系,强调“遵循先例”的原则。这一体系对英美法系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文法与习惯法的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成文法逐渐增多,但习惯法仍然在许多领域发挥作用。例如,商法中的许多规则最初是基于商人的习惯形成的,后来被纳入成文法。
现代社会:在现代法律体系中,习惯法仍然在某些领域存在,尤其是在国际法和某些传统社会中。然而,成文法的普及和法典化使得习惯法的作用相对减弱。
总的来说,循例在历史中经历了从口头传统到成文法的演变过程,尽管其形式和作用有所变化,但在法律体系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循例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首先,循例能够提供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帮助社会成员在各种情境中做出符合预期的行为,减少不确定性。其次,循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促进公平和公正,确保各方在相似情况下得到平等对待。此外,循例还能提高效率,减少决策成本,因为人们可以依赖既定的模式和流程,而不必每次都从头开始。最后,循例在文化传承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保存和传递社会价值观和传统。总体而言,循例在现代社会中是维持社会和谐、效率和连续性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