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我已经和好友相约今年一同欢度新年。
2.我们一同生活,一同学习,彼此之间应该互相信任,互相帮助。
1. 古谓方百里之地。
引
1. 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2. 齐桓、晋文,皆非嗣也,还轸诸侯,不敢淫逸……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备一同。
《国语·楚语上》
3. 古者天子一畿,诸侯一同。各守其分,不得相侵。
《淮南子·本经》
2. 一统;统一。
引
1. 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 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
《墨子·尚同中》
2. 关中周、汉旧都,形胜之国,进可以一同天下,退不失保全秦、雍。
《魏书·临渭氐苻健传》
3. 昔汉、魏之兴也,皆十余年,乃能一同于海内。五六年间,未为久也。
《晋书·姚苌载记》
3. 全同;一样。
引
1. 凡人有所一同,饿而欲食,寒而欲暖。
《荀子·荣辱》
2. 十二年加为皇太妃,仪服一同太后。
《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
3. 庆历中,予与苏子美同在馆,子美尝携其远祖珦唐时敕数本来观,与予家者一同。
宋
《春明退朝录》卷下
宋敏求
4. 所见宋拓者,无虑十数本,率皆前小后大,锋颖亦前钝后锐。顾其前后一同者,盖未之见。
清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姚衡
4. 偕同;连同。
引
1. 当时捕盗巡检并何观察一同做公的人等,都下了船。
《水浒传》第十九回
2. 五虎一同了朱家儿子,径往莫家来。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3. 凤生将书封好,一同玉蟾蜍交付龙香。
5. 副词。一齐;一起。表示同时。
引
1. 于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京城之科。
《宋书·武帝纪上》
2. 臣昨日……欲乞先次般妻男云一房来行在,臣今欲乞尽数勘契一同来行在居住。
宋
《奏乞般家属札子》
岳飞
3. 左翼文艺现在和无产者一同受难(Passion),将来当然也将和无产者一同起来。
《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鲁迅
4. 老哥俩又讨论了许久,毫无办法。于是就一同到天泰轩去,要了一斤半柳泉居自制的黄酒,几个小烧,吃喝得相当满意。
《正红旗下》三
老舍
“一同”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同同地进行某事。具体来说,“一同”的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同时同做某事:例如,“一同上大学”、“一同去北京”,表示多个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共同参与某个活动或行动。
统一、一统:在古代,“一同”常用于描述国家的统一,如《左传》和《墨子》中提到的天子治理天下,使天下得以统一。
全同、一样:表示事物完全相同或一致,如《荀子·荣辱》中提到“凡人有所一同,饿而欲食,寒而欲暖”,即人们在面对饥饿和寒冷时有共同的需求。
偕同、连同:表示共同伴随或一起行动,如《水浒传》中描述的“五虎一同了朱家儿子”,表示五个人一起行动。
副词“一齐”、“一起” :表示同时进行的动作或行为,如《宋书·武帝纪上》中提到“于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京城之科”,表示人们同时参与某个行动。
历史典故中的应用:在古代文献中,“一同”被用来描述天子、诸侯的管辖范围以及国家统一的过程。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提到“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天子的管辖范围与诸侯相同。
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场景:在现代汉语中,一同”常用于描述多个人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或同一行动中一起出现或一起做某事的情况,如朋友一同出去旅行、家庭成员一同吃饭、同事一同工作等。
“一同”一词在汉语中涵盖了统一、相同、伴随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不仅用描述具体的行为和状态,还广泛应用于抽象的概念和历史文献中,展现了其丰富的语义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一同”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应用和例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语·楚语上》也提到:“齐桓、晋文,皆非嗣也,还軫诸侯,不敢淫逸……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备一同。”
表示一统、统一:
《魏书·临渭氐苻健传》和《晋书·姚苌载记》中也有类似用法,强调国家政权的统一状态。
表示全同、一样:
《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中提到:“十二年加为皇太妃,仪服一同太后。”
表示偕同、连同: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中提到:“五虎一同了朱家儿子,径往莫家来。”
作为副词,表示同时:
在现代汉语中,“一同”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其变化:
“一同”可以用于描述多个人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或同一行动中一起出现或一起做某事的情况。
历史演变:
现代汉语中的“一同”作为词,表示同时,如《宋书》、《东周列国志》、《二心集》、《正红旗下》等文献中均有使用。
具体应用场景:
在商务场合和日常生活中,“一同”通常指与某人或某事相关的所有人,如“社員一同”表示公司所有员工,“スタッフ一同”则指团队中的所有成员。
与其他词汇的区别:
“一起”还可以表示同一个处所,常用于“在,到”等少动词后。
文化引用:
在中文中,“一同”、“一起”和“一齐”这三个词汇虽然都表示共同行动或存在,但它们在使用时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在务场合,“一同”也常用于表示群体的常用词汇,意为“所有人”或“大家”,如“社員一同”或“従業員一同”。
“一起”的使用:
“一起”可以用作副词,表示“一起”,例如“你和他一起去吧”或我们一起学习了三年”。它也可以作为名词,表示“在一起”,例如“将破碎的花瓶拼在一起”或“人们汇聚在一起”。最后,它还可以用作副词,表示“altogether”,例如“这几样东西一起多少钱?”或“一起耗时两个月”。需要注意的是,“一”和“一齐”的区别在于,“一起”强调的是空间上的共同,而“一齐”则强调时间上的同时。
“一齐”的使用:
总结来说,“一同”强调的是行动的一致性合作,“一起”强调的是众人的参与和共享某种情感或经历的共同体验,“一齐”则强调时间上的同时发生。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一同”的概念被理解和使用的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这一概念在多个文化背景下的详细分析:
中文文化背景: 在中文中,“一同”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首先,它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在同时同地发出的动作或行为,例如“我们一起去的”。此外,一同”还可以指代方百里之地,即古代天子和诸侯所管辖的区域,或者表示一统、统一的状态,如天下统一。在现代语境中,“一同”常用于描述共同行动或与,如“社员一同”、“スタッフ一同”,表示“全員”。
西方文化背景: 在西方文化中,“一起”(Together)的概念强调共同经历和共享的生活,以及在共同经历中产生的联系和情感。例如,在新闻领域,“新新闻”观念强调业记者和公众协商对话,共同界定“什么是新闻”,体现了多元文化实践中的“协商、对话与沟通”作用。此外,“一起”在商业场景中也常用于描述员工或关人员的集体行动,如“员工一同”、“関係者一同”。
多族群和文化多元的社会: 在多族群和文化多元的社会里,“和”的观念成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强调求同存异,促进交流和理解,实现有共识的团结。这种观念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形成多样性统一。
全球文明对话与文化交流: 在全球文明对话与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一同”诠释了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状态,共同构建平等尊重、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格局。各国学者在世界汉学家大会上展现出多元多样文化的多姿多彩,一同诠释不同文明的交相辉映。
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被强调。例如,在浙江女子工地事件中,双方学会了从对方角度去理解,用善意和友爱来对待彼此,体现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理解、尊重和友爱对于消除误解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一同”的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理解和使用的方式多样且丰富,涵盖了从地理位置上的同一处所到共同行动、共同生活等多个方面。
“一同”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从其在汉语中的使用和意义变化中得到详细解释。我们可以看到“一同”一词最初是一个状中关系的偏正短语,“一”修饰“同”,表示“一起”的意思。这种结构表明,“一同”最初可能用于描述个或多个事物或人共同出现或行动的情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同”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副词,用表示“一起”、“同时”的意思。例如,在古代文献中,“一同”可以用来描述齐桓公和晋文公共同治理诸侯国的情景。这种用法反映了“一同”在古代汉语中的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共同行动或存在的情境中。
此外,从历史文献来看,“一同”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也有所变化。例如,在《国语·楚语上》中,“一同”被用来描述齐桓公和晋文公共同治理诸侯国的情景。而在《淮南子》中,“一同”则被用来描述道路或道理的统一性。这些例子表明,“一同”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从共同行动到抽象概念的多个方面。
综上所述,“一同”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是从一个状中关系的偏正短语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副词,用于表示“一起”、“同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