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诀别的意思

jué bié

诀别

拼音jué bié

1.诀别常用意思: 分别;离别(多指不易再见面的)。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分别 , 别离 , 离别 , 分袂 , 告别 , 永别 , 永诀 , 死别
反义词 重逢 , 团圆 , 团聚

例句 1.当初我对他的病不以为意,结果那次竟成了诀别。
2.故事中,母亲和小女孩诀别的场面令我久久难忘。

诀别引证解释

1. 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1. 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2. 隋师战舰欲亡陈,国破应难保此身。诀别徐郎泪如雨,鉴鸾分后属何人。 唐 《惆怅》诗之四 王涣
3.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野草·风筝》 鲁迅


诀别是什么意思

“诀别”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jué bié”,意指无会期的离别或死别,通常用于描述与亲人、朋友或爱人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或分离。在感情色彩上,诀别往往带有悲壮和不舍的情感,强调了别的永久性和无法再见的结局。

“诀别”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诀别常被用来表达因距离、时间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不再相见的离别,如唐代王涣的《惆怅》诗和鲁迅的《野草·风筝》等作品中都有相关描述。

总结来说,“诀别”指的是彻底分别、永别,通常带有强烈的离愁别绪和无法挽回的意味。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中“诀别”一词的具体出处和上下文是什么?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中“诀别”一词的具体出处和上下文如下:

在《后书·独行传·范冉》中,有一段描述了一个人因远行而无法相见的离别场景。原文是:“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你远赴千里之外,我们见面没有希望,所以我轻装简从去迎接你,以此来表达我们的诀别之情。

这个例子展示了“诀别”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通常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或死别。

唐代王涣的《惆怅》诗中如何描述“诀别”的情感?

唐代王涣的《惆怅》诗中描述“诀别”的情感主要体现在诗的第四首中,诗句“诀别徐郎泪如雨,镜鸾分后属何人”。这句诗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无奈,人通过“泪如雨”形象地描绘了诀别时的泪水之多,以及“镜鸾分后属何人”表达了对离别后的孤独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鲁迅的《野草·风筝》中“诀别”一词是如何体现的?

在鲁迅的《野草·风筝》中,“诀别”一词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春天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鲁迅通过描写北京冬日的肃杀景象,与远处天空中浮动的风筝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唤起他对久经诀别的故乡春天的回忆。他写道:“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这句话中的“久经诀别”不仅表达了鲁迅对故乡春天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失去故乡春天的“惊异和悲哀”。

鲁迅在《野草》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声有色,但这些壮观景象并未实现,反而衬托出路人们的无聊失望感。在《风筝》中,鲁迅通过风筝这一意象,将故乡春天的逝去与现实的严冬相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诀别”的主题。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鲁迅对故乡春天的怀念,也体现了他对失去故乡春天的无奈和哀伤。

鲁迅在《野草》中对抒情语言的选择和锤炼,使得一些普普通通的词显出了朴素的抒情美。例如,“诀别”一词在国语辞典中的解释是“辞别、永别”,在《野草·风筝》中,鲁迅用它来表达对故乡春天的无尽怀念和对失去故乡春天的哀伤。这种朴素而深情的语言风格,使得鲁迅对故乡春天的怀念更加真挚和动人。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诀别”一词有哪些其他著名的文学作品或诗句?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诀别”一词常用于表达离别的深情与哀愁。除了卓文君的《诀别书》外,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和诗句涉及这一主题。

  1.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在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景象,表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3.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离别的痛苦,也有对重逢的期盼。

  4. 陆游的诀别诗:陆游在临终前写下了诀别诗,表达了他对国家收复旧山河的迫切愿望和对未能实现这一愿望的遗憾。

  5. 荆轲的《易水歌》 :这首诗是荆轲在刺秦王之前,在易水边与朋友诀别时所作,充满了悲壮和豪情。

  6. 纳兰性德的《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这首词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重逢时刻的期盼。

  7. 晏几道的《清平乐·留人不住》 :这首词描绘了离别后的无痕欢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8. 黄景仁的《感旧四首》 :这首诗描写了离别后的静谧与自然之美,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

“诀别”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哪些变化?

“诀别”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古代,“诀别”常用于描述与死者、亲人或朋友的告别场景,具有辞别的意味。然而,在现代汉语中,“诀别”的含义发生了变化,通常指“生离死别”,再无会期的离别。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人们对于死亡和离别的态度变化。

“诀别”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如唐代王涣的《惆怅》中有“诀别徐郎泪如雨”的句子。这明“诀别”在文学创作中是一个重要的表达离别情感的词汇,常用来描绘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悲剧性的分别。

在语文教学中,“诀别”作为重点词语被教授给学生。例如,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比较“诀别”与“永别”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诀别”特指不再见的离别。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诀别”不仅是一个词语,还常被用于歌曲名中,如童安格演唱的同名歌曲。这种现象说明“诀别”在现代流行文化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表达离别情感的一种方式。

现代汉语中,“诀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而“分别”则多指还能再见的离别。这种对比进一步明确了“诀别”的独特含义和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