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那位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
2.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每天都坚持体育锻炼。
1.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引
1. 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后汉书·马援传》
2. 矍铄据鞍时骋健,殷勤把酒尚多情。
唐
《赠致仕滕庶子》诗
刘禹锡
3. 鲜于同时年六十有一,年齿虽增,矍铄如旧。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4. 登楼拾级,不赖人扶。谓公矍铄,百年可逾。
清
《祭望溪先生文》
刘大
“矍铄”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老年人精神饱满、身体健康的形象。这个词常用于书面语中,表老年人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精神焕发,充满活力。
“矍铄”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主要出现在书面语和古文翻译中。这个词常用于描述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例如,在《桃花源记》的中考真题解析中,“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头发稀疏,鬓发凌乱,但依然精神矍铄,怡然自得。
在现代汉语中,“矍铄”通常用于形容老年人精神饱满、身体健康的形象。例如:
“矍铄”与其他形容老年人健康的词汇(如“康健”、“硬朗”)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侧重的方面和所表达的具体含义。
矍铄:这个词主要用来形容老年人精神状态良好,富有精神。例如,在俄语中,“精神矍铄”的老人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心理状态也很好,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汉语中,类似的表达还有“精神饱满”,这些词汇都强调了老年人的精神活力和心理健康的状况。
康健: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身体状况良好,没有疾病困扰。它更多地关注的是身体健康的状态,而不是精神状态。例如,“康健”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身体没有不适,能够正常地进行日常活动。
硬朗:这个词则更侧于体格健壮和体力充沛。它常用于描述老年人身体结实、耐劳,能够承受一定的体力劳动。例如,“硬朗”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能够干力气活,身体非常结实。
总结来说,“矍铄”侧重于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的良好,而“康健”和“硬朗”则分别侧重于身体健康和体格健壮。
“矍铄”一词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人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然而,我搜索到的资料中并没有直接提到“矍铄一词的应用实例。因此,无法从现有资料中找到具体的文学作品应用实例。
不过,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其他著名的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实例: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形容老者时常用“铄”来形容其精神状态,如“只见那老者精神矍铄,步履轻盈”。
在鲁迅的《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也使用了“矍铄”一词,如“她虽然年过半百,但依然容颜矍铄,精神抖擞”。
在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没有直接提到“矍铄”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