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贬谪的意思

biǎn zhé

贬谪

拼音biǎn zhé

1.贬谪常用意思: 古代指官员降职后,被派到远离都城的地方任职。

词性动词
近义词 贬斥 , 贬职 , 贬官 , 贬黜
反义词 晋升 , 升迁 , 晋级

例句 1.贬谪与贬谪文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文化现象。
2.柳宗元遭遇贬谪后仍然执着于人生理想。

贬谪引证解释

1. 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1. 〔郑虔〕由是贬谪十余年,方从调选,授广文馆博士。 唐 《封氏闻见记·赞成》 封演
2. 文明止于贬谪,人以为幸。 《明史·张文明传》
3. 柳宗元诗句中如果不是采用了那些数字,他的贬谪流浪、沉郁苍凉的感情便未必能表达尽致。 《艺海拾贝·数字与诗》 秦牧


贬谪是什么意思

“贬谪”(拼音:biǎn zhé)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封建时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并调往远离京城的地方。这一度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对官员的一种惩罚方式,通常涉及将官员从朝廷中驱逐出去,并降低其职位或地位。

“贬”字在汉字中表示减少或降低的意思,而“谪”字则表示流放或贬黜。因此,“贬谪”合起来就是指降低官职并流放到边远地区。这种制度在历史上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唐代和宋代,许多文人因直言敢谏或参与政治斗争而遭遇贬谪,形成了独特的“贬谪文化”。

此外,“贬谪”一词也泛指剥夺地位、权力、尊严或放逐的处境,不仅限于古代官吏,也可以用描述现代情境中的类似经历。

贬谪制度在不同朝代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影响是什么?

贬谪制度在不同朝代的具体实施方和影响各有不同,以下将结合我搜索到的资料详细探讨。

唐朝的贬谪制度

唐朝的贬谪制度主要由皇帝根据臣子的功绩来决定。例如,唐太宗认为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帝王的功绩,并据制定了一套封赏和贬谪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如代宗时期,瑱因陷害程元振而被贬至播州县尉员外置,最终赐死于鄠县。这种制度强调了皇帝对臣子行为的直接控制和惩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

宋朝的贬谪制度

宋朝的贬谪制度更加复杂且具有显著的政治色彩。北宋时期,贬谪谢表中出现“罪深谪薄”的表达,即被贬者虽受惩处却感激皇帝优待。然而,随着新旧党争愈演愈烈,谢表中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夸张吹捧帝转为将皇帝与上古贤君相提并论。例如,汪辅之因《虔州谢表》被指“托意怨望”而遭黜落,安鼎因《绛州谢表》被弹劾“语涉诬毁”,林希因《扬州谢表》“慢上不敬”而遭再贬。

此外,宋朝的贬谪制度还受到儒学复兴的影响。例如,黄庭坚三次被贬至黔州、戎州和宜州,这些经历不仅影响了他的思想心态,还促使他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坚守气节、保护自我和反观自省等处世则。这种贬谪经历对宋代士人的品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责任意识的形成、进取意识的消退以及“学处忧患”理论的发展。

影响

对个人的影响

贬谪制度对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和行为上。例如,黄庭坚在贬谪期间的思想心态变化,以及他在不同谪居时期的思想内和外圆内方的处世原则。此外,被贬者在谢表中的书写策略也反映了他们对政治权力和个人人格的平衡探索。

对社会的影响

贬谪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和会结构上。例如,唐朝的贬谪制度强调了皇帝对臣子行为的直接控制和惩罚,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宋朝的贬谪制度则更加复杂,不仅反映了新旧党争的激烈程度,还影响了士人的品格和思想。

结论

总体来看,不同朝代的贬谪制度各有特点,但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结构。唐的贬谪制度强调皇帝对臣子行为的直接控制和惩罚,而宋朝的贬谪制度则更加复杂且具有显著的政治色彩和文化影响。

唐代和宋代文人遭遇贬谪的典型案例有哪些?

唐代和宋代文人遭遇贬谪的典型案例包括:

  1. 唐代文人贬谪案例
  2. 韩愈: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其爱女也随行而亡,在前往长安的路上饱受精神摧残,最终死于驿站。
  3. 柳宗元:他的贬谪生涯长达近十年,将自己的郁结倾泻于诗文之中,体现出强烈的执着意识。
  4. 白居易:因上疏请求讨兵缉贼而被贬谪江州,从此开启了他仕宦生命的分界线。
  5. 李德裕:被贬往儋州时已年过六旬,不到一年便在忧愤交加中逝去。

  6. 宋代文人贬谪案例

  7. 苏轼:屡次被贬谪,包括被贬至海南儋州,面临“饮食不具,药石无有”的困难处境。
  8. 李光:在秦桧专权时期遭受贬谪,其政治立场、思想心态和处境都受到了影响,他的贬谪诗文情感基调悲愤。
  9. 辛弃疾:因政治原因被贬谪江西,他在贬谪期间的生活状况、思想心态和词作内容都体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这些文人在被贬谪的过程中,不仅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

贬谪文化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和社会思想?

贬谪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创作的影响

屈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被贬谪的大诗人,他将自己无辜被贬的委屈、对楚国的眷恋、对奸佞之人的讥讽鞭挞等情感体验蕴涵在《离骚》等作品中,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怨”传统。这种情感表达不仅感染了后代无数的诗人,如宋代陆游和清人屈大均等,也为中国贬谪文学奠定了基础。

贬谪文化使士人产生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导致他们从社会转向自我关注。屈原感叹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从而创作了感人至深的《离骚》。柳宗元在被贬永州后,通过大量文章抒发内心的抑郁情怀,并以山水游记的形式表达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民生的关注。

唐代许多文人如白居易、王维、李白、杜甫等都曾因坚持政治抱负和独立人而遭受贬谪。这种经历不仅塑造了他们的诗歌深度、力度和广度,还使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孤独、痛苦和对政治的渴望。例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不仅描写了自然山水,还寄托了他被贬后的凄凉情怀。

会思想的影响

贬谪文化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下士人参政意识和坚持品节的结果。尚永亮先生指出,贬谪是封建专制制度压抑下的产物,也是士人参政意识和坚持品节的结果。这种现象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者的困境和无奈,促使人们反思时的政治体制。

唐代士子对政治权力中心的向往和参与热情,以及随之而来的落与不平,成为文学主题。贬谪制度导致京官多不愿意外出,而南方被贬谪之地则更集中,给士人带来心理冲击。因此,贬谪文学中出现了新的南北空间问题,北方的京华是万人仰望的中心,南方则是官员的梦魇。

在古代政治体制之下,很多文化、社会、朝政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唐以后直到北宋的激烈党争,士人在朝堂的浮沉变换中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和位置。以中唐的白居易为代表,到后来的欧阳修、苏轼,士人似乎在贬谪后找到了文人与朝臣两种角色之间的平衡。

总结

总体来看,贬谪文化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和风格,还促使文人反思封建专制制度,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个体自由和民生的关注。

在现代社会中,贬谪的概念是否仍然存在,有哪些现代例?

在现代社会中,贬谪的概念仍然存在,但其形式和内涵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古代的贬谪多指政治或社会地位的下降,如官员被流放或降职,而现代的贬谪则更多体现在社会舆论、网络空间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

一个典型的现代例子是网络上的“键盘暴力”,即通过网络平台对他人进行侮辱、攻击和贬低。这种现象在社交媒体和论坛上尤为常见,人们常常使用贬义词来表达对某人的不满或鄙视。例如,在政治辩论中,候选人可能会使用贬义词来攻击对手,以期削弱对方的公众形象。

此外,现代职场中的“冷落”或“边缘化”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形式的贬谪。当员工因为某些原因(如绩效不佳、政治斗争等)被排除在重要项目之外,或者在团队中失去影响力时,这种经历可以被视为一种现代版的贬谪。这种情况下,员工可能会感到被孤立和边缘化,类似于古代文人被贬出京城后的心理状态。

贬谪与流放在中国历史上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贬谪与流放是两种常见的对官员的惩罚手段,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从定义上来看,贬谪和流放都是对官员的惩罚措施。贬谪是指将官员降职并调往偏远地区任职,而流放则是更为严厉的惩罚,通常是对触犯法律者实行免死流放的一种手段。在唐代贬谪和流放制度成为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唐朝初期,溱州等地成为主要的流贬地之一。

从实施效果来看,贬谪和流放都对官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贬谪不仅意味着官员的降职,还可能伴随着前往荒远穷僻之地的迁徙,这得官员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甚至威胁到个人及其家族的生命健康。例如,在唐代,许多文人因秉性耿介而受到贬谪迫害,他们的仕途前景变得渺茫,有的在压抑愤懑中死于贬所,有的则通过吟诗作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流放作为一种更为严厉的惩罚手段,往往伴随着刑法量罪的判决。例如,在唐代,流放的官员常常被送到偏远地区如夔州和归州等地,这些地方地形险峻生活条件恶劣,许多官员最终在流放地去世。

从文化和文学的角度来看,贬谪和流放也对中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被贬谪或流放的官员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的不满。例如,刘禹锡被贬期间创作了许多反映楚文化特色的诗歌,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当地风俗的熟悉,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总之,贬谪与流放在历史上都是对官员的惩罚手段,但流放更为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