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把这件事情的始末给大家说了一遍。
2.我已经弄清楚了这一事件的始末。
1. 始终;首尾。
引
1. 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
《晋书·谢安传》
2. 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余音足句,为其始末。
唐
《史通·浮词》
刘知
2. 首尾经过;底细。
引
1. 既立墅舍,以乖旧业,陈其始末,无愧怀抱。
《梁书·徐勉传》
2. 日用谢曰:“吾不知,君能知乎?”平一条举始末,无留语。
《新唐书·武平一传》
3. 贾政昨晚也知巧姐的始末。
《红楼梦》第一二〇回
4. 李四爷见到祈老人,像见了亲弟兄,把前前后后,始末根由,一口气都说了出来。
《四世同堂》五七
老舍
3. 犹生平。
引
1. 楠录公始末如此,题曰“历官次序”,来求铭,而其行事阙焉。
宋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
叶
2. 故汪应辰尝作《石林燕语辨》,而成都宇文绍奕亦作考异以纠之。
《四库全书总目·杂家五·石林燕语十卷考异一卷》
拼音:shǐ mò
词性:名词
解释:指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经过或过程。
例句:他详细地向我讲述了这件事的始末。
近义词:经过、过程
反义词:无
始末通常指事件或过程的开端和结束。它涵盖了事情的整个发展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所有细节和阶段。在中文语境中,“始”表示起点或开始,“末”表示终点或结束,因此“始末”合在一起用来描述一个完整的事件或过程的全貌。
在时间和事件描述中,“始末”通常用于表示某个事件或过程的开始和结束。具体应用包括:
时间范围:用来明确某个事件或活动的时间跨度,如“会议的始末时间是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
事件过程:描述事件的全过程,包括开始、发展和结束,如“这场战争的始末经历了十年”。
因果关系:分析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如“这场危机的始末源于政策失误”。
历史记录:在历史记载中,用于完整描述某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如“这场革命的始末被详细记录在史书中”。
通过使用“始末”,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事件的发展和结果。
始末与因果关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始末指的是事件或过程的开始和结束,而因果关系则指的是一个事件(原因)导致另一个事件(结果)发生的关联。理解始末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因果关系的起点和终点。通过分析事件的始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因果链条,即某个原因如何引发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某个结果。因此,始末分析是确定因果关系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历史研究中,”始末”的概念通常用于描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应用这一概念时,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事件的起因:分析导致事件发生的各种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或文化背景。
详细描述事件的过程:记录事件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转折点,包括主要人物和重要决策。
评估事件的结果:分析事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包括短期和长期后果。
通过这种系统化的分析,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从而做出更全面的历史解释。
始末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指的是故事的开端和结尾,它们在构建叙事结构和增强读者体验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开端通常用于引入背景、设定场景和介绍主要人物,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为故事的发展奠定基础。结尾则用于总结情节、解决冲突或留下思考空间,给读者带来情感上的满足或启发。良好的始末设计能够使故事更加连贯、引人入胜,并增强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