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我们观察事物要由表及里,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中国古典诗词的本质是感性的,因此使人读来易受感动。
1.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印象。
引
1. 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
《实践论》
毛泽东
2. 中国民间文艺传统的写法究竟有那些特点呢?我对这方面也只是凭感性吸收的。
《〈三里湾〉写作前后》
赵树理
“感性”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情感、感知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感性的定义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感性通常指人的情感丰富、愁善感,能够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感受力很强,能体会到任何事物情感的变化。这种特质的人在待人处事时更遵从自己的意识,习惯于从内心出,而不是过多考虑客观条件。感性的人往往感情细腻、心软善良,具有艺术天赋和感染力,但也容易情绪化、主观和多愁善感。
在哲学上,康德将感性视为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与悟性和理性相对立。感性是感知外界事物的基础,悟性和理性则负责创造人类本质的能力。感性直观包括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形式,是经验材料的一级加工。
此外,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感性被视作一种通过感官感知外界信息的方式,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它不仅涉及感官体验,还包含情感、冲动和欲望。感性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在产品设计领域,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强调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感受与意向,是一种将模糊的感性需求转化为具体设计特性的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关注如何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实现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和情感化。
感性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概念,涵盖了情感、感知、认知等多个方面,并在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和研究。
在心理学中,感性(sensitivity)通常被定义为个体对刺激的感觉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具体来说,感受性括两种类型: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而差别感受性则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性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主观评价法:通过语言对评价对象进行主观评价,包括选择法、排名法和通过协议分析评价者语言信息等方法。
一对比较法:将评价对象配对,让评价者进行比较判断,但对象数量过多会增加评价者的负担,一般不超过10个。
义差异法(SD法) :使用具有相反含义的形容词对对象印象进行评价,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主要维度,通常会提取出评价性因子、活动性因子和力量性因子三个稳定提取的维度。
此外,感性还可以通过心理物理学的方法进行测量,如测量绝对阈值和差别阈值。这方法不仅关注感官的敏锐度,还涉及信号检测理论的应用。
康德在其哲学体系中详细描述了感性、知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这些概念构成了他认识论核心。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性、知性和理性。
感性:感性是人类通感官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康德指出,所有经验都源于感性杂多,即无法认识单纯的东西。感性提供感觉和验的基础,是被动接受刺激的能力。例如,我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形成初步的印象或感觉。
知性:知性是主观的思维能力,由感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信号在思维中形成抽象、记忆和关联等处理过程,产生初步的概念或图形。知性对感性经验进行整合和概括,是将一个事物组合为概念,并将概念用之于思维的能力。知性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占据重要地位,它通过范畴对经验进行整理,使感性杂多转化为有意义的知识。
理性:理性是比知性层次更高的思维统觉能,康德认为它是人类道德和信仰的基础。理性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部分。理论理性对超验对象进行直接认识,产生先验幻相;而实践理性则在实践领域发挥作用。理性通过推理与原则建立,从普遍概念推导出特殊性,如“人是会死的。理性超越局部认知,面对整个世界,追求绝对真理,如上帝、宇宙和灵魂[[2。]]康德强调,感、知性和理性之间存在动态关系。感性提供感觉和经验的基础,知性对这些经验进行整合和概括,而理性则引导我们追求超越经验的智慧和真理。理性研究的成果包括“上帝”、“自由”和“不朽”,其中“上帝”代表支配现象规律的实体,“自由”是认识形式的属性,“不朽”则是本质之间的关系。
总之,康德通过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划分,展示了人类认识的层次和限度,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推动了道德和伦理思考。
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感性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感性思维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情绪状态会显著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行为: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人们更愿意接受新信息并尝试冒险;而在消极的情绪状下,则倾向于保守和谨慎。
此外,社会文化环境也会影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影响感性维的发挥。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可能导致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情感决策被视为正价值,这可能鼓励特定的行为模式。
感性与理性在人类决策中的互动复杂且维。感性可能战胜理性有多种原因,包括影情绪响、进化因素、认知负荷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例如,强烈的情绪如压力、愉悦或恐惧会干扰认知功能,促使人们做出感性决定。同时,人类大脑对情感信息有强适应性,早期快速反应对生存至关重要,涉及直觉和感觉决。
感性思维在人际关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感的人倾向于将情感融入事物中,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容易被事情触动。这种敏感性使他们适合交朋友,因为他们乐于交友,情感丰富,心思缜密。然而,感性也可能导致冲动和缺乏判断力,因此需要与理性思维相结合以实现最佳效果。
感性和理性在人类思维和行为中相互转化、影响和补充。感性提供直觉倾向,而理性评估其合理性;理性数据为决策提供信息,感性则增加个人创造力。理解情感角色有助于控制决策过程,使决策既合情又合理。
总之,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感性通过影响情绪状态和社会文化环境,在人们的决策和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非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和行业。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
车载互动触屏设计:在“车载互动触屏设计”项目中,研究人员进行了用户审美特征分析,研究用户对触屏互动界面的设计认知,以及功能需求和操作布局优化,作为设计输入。
家居产品设计:
智能家具产品:设计师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用户对家具的感性需求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用户对不同材质、颜色、形状、功能等方面的偏好和期望。
电子产品设计:
智能手机设计:某知名手机品牌通过感性工学分析用户对触感和外观的偏好,从而设计出更受欢迎的产品。该品牌凭借其出色的设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化妆品设计:
Milbon洗发水和女性护理产品:一家化妆品制造商Milbon请求Kansei工程进行新产品开发,涉及营销、产品规划、研究、设计、生产、销售和人体工学专家等所有参与方,最终确认了大包装开发、容器设计开发和Kansei工程的共同利用。
其他应用领域:
这些案例展示了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要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实现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和情感化,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的学科,旨在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在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可以用于优化产品的形态、材质、色彩等元素,使其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需求。
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是产品户之与用间情感传递的桥梁,通过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使产品更加深入人心,并与用户产情感上的共鸣。设计师可以通过研究用户的情感需求,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元素,如形态、材质和色彩等。
感性工学:感性工学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方法,专注于理解用户的情感并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中。这种方法结合了心理学、人体工和设程学计,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捕获和分析用户情绪,从而创造出具有情感吸引力的产品。
跨学科合作:在产品设计中,需要结合艺术、技术和人性化要素进行系统整合,以提高设计的可行性。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设计师、工程师和营销人员可以共同探讨如何将技术与人性关怀相结合,创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能触动人心的产品。
用户体验优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包括他们的生理特性、行为习惯和心理期望。通过优化用户体验,设师可以创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能触动人心的产品。
文化敏感性和多样性:感性工程方法应应不同的文化背景,以确保全球适用性。设计师需要考虑不同用户群的情感和文化背景,为他们设计出合理、丰富与多元化的个性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