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对孪生姐妹长得十分相像,实在不易辨认。
2.雾越下越大,周围一片白茫茫的,令人无法辨认方向。
1. 分辨识别。
引
1. 〔张礼〕望下仔细辨认,真个是陵川耿恭,领着百余军卒,号衣旗帜,无半点差错。
《水浒传》第九一回
2. 不把“辞”的意义辨认清楚,就胡乱使用起来。这使旁人听了觉得好笑,有时竟弄不明白他们说的什么。
《文心》十一
夏丏尊
“辨认”一词在中文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两种:
分析、辨别并做出判断:这种用法强调通过分析和辨别来得出结论。例如,“他的笔迹容易辨认”,即通过观察和分析笔迹的特点,能够轻易地识别出是谁的笔迹。
辨别出或看出是以前知道的事或某人:这种用法通常用于识别某个熟悉的人或事物,比如“辨认失散的兄弟”,在这种情况下,辨认是基于对某人或某物的先前认识来进行的。
在法律和侦查领域,“辨认”具有特定的法律程序意义。侦查人员可能会让被害人、证人或犯罪嫌疑人对与案件有关的物、文件、场所或嫌疑人进行辨认,以帮助查明案情和核实证据。辨认过程通常包括感知、记忆和辨识三个阶段,并且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以确保其结果有效性。
此外,“辨认”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与其他词语如“辨别”、“鉴别”等有所区别。“辨别”更多地指在认识上对不同事物进行区分,而“鉴别”则侧重于辨别真假好坏。
“辨认”不仅是一个涉及感官和认知的过程,还可能在法律程序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确认事实和收集证据。
辨认在法律程序中的体应用和规则主要体现在刑事诉讼中,用于查明案情、核实证据和定位犯罪嫌疑人。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辨认程序需遵循以下规则:
批准与主持:辨认需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或检察长批准,并由至少一名侦查人员主持。
混杂辨认:辨认对象应混杂在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人员或物品中,避免给辨认人暗示。
单独进行:多个辨认人对同一对象进行辨认时,每位辨认人应单独进行,必要时可有见证人在场[[2, 7。]]
保密与保护:对于不愿公开进行的辨认,可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由侦查人员保密。
制作笔录:辨认情况应制作笔录,由主持和参加辨认的侦查人员、辨认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审查标准:《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九十条规定了对辨认笔录的审查判断标准,指出若辨认未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辨认前使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辨活动未个别进行、辨认对象未混杂在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对象中等情形之一,则该辨认笔录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特殊情况理:对于难以找到类似特征参照物或辨认人能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情况,无需进行混杂辨认;对于尸体、场所等特定辨认对象,直接指认可。
法律地位与证据属性:辨认笔录作为法定证据形式,在司法实践中扮要演重角色,但其可靠性需通过严格程序保障。
辨认过程中的感知、记忆和辨识三个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感知阶段: 感知阶段是信息进入大脑后的首个步骤,涉及接受和获取信息。它包括三个层面:感知原始信息、加工并过滤无关信息以及整合信息以得完整意义。外部刺激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方式被感知,随后进行处理,包括综合刺激、筛选重要信息和忽略无关信息,最后整合信息并赋予意。
记忆阶段: 记忆过程通常包括三个主要阶段:识记(编码)、保(存储)和再认(检索)。识记是记忆的首个环节,通过反复感知形成巩固的映像,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后者随年龄增长而减弱。有意识记在理解基础上进行,效果优于无意识记,尤其是在儿童记忆发展中。保持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涉及过去识记材的巩固程度,遗忘是保持出现的问题,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遗忘,遵循指数型衰减规律,受学习者需要、材料性质、学习程度和材料序列影响。再认或回忆是记忆第三个环节,衡量记忆效果的唯一标准,通过再次感知过去经历的事物来评估记忆。
辨识阶段: 辨识阶段涉及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可存储的记忆形式,使其更容易被大脑捕获。主要任务是关注主要信息、使用多感官参与编码以及重复编码和记忆。这一阶段还包括知识表示、推理和认知建模等步骤,通过逻辑推理算法对知识进行推理和验证,并将推理结果映射到认知模型中,实现知识的抽和理解。
在中文中,“辨认”、“辨别”和“鉴别”这三个词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含义各有侧重。
使用场景:例如,在法律程序中辨认犯罪嫌疑人,在日常生活中辨认朋友的面孔等。辨认往往需要依赖于记忆或已知的信息来进行判断。
辨别(biàn bié):
使用场景:例如,在购买水果时,通过外观、质感或气味来辨别水果的新鲜程度;在科学研究中,仪器辨细胞类型等。辨别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语言、方向、真假等。
鉴别(jiàn bié):
总结来说,“辨认”重在识别特定对象,“辨别”侧重于区分不同事物的差异,“鉴别”则通过深入分析来确定事物的真伪和价值。
在侦查和法律领域,为了提高辨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了多种技术或方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技术和方法:
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是早应用于刑侦领域的技术之一,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留下的指纹来确定嫌疑人身份。现代指纹识别系统如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能够快速处理分析大量指纹数据,极大地提高了辨认的效率和准确性。
DNA鉴定技术:DNA鉴定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已成为犯罪调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犯罪现场生物样本的分析,DNA鉴定可以准确地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从而提高破案率。
大数据分析技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如分析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记录和社交网络信息,大数据技术为刑侦工作提供了有力线索。
人工智能辅助侦查: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刑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快速勘查、智能追踪等功能,协助警方进行情报分析和预测犯罪趋势。
列队辨认方法: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列队辨认方式,旨在帮助目击证人更准确地指认嫌疑人,减少无辜者被错定罪的情况。这种方法通过量化各个目击证人的表现,揭示了记忆结构和决策偏见,从而提高正确指认的可能性。
脑指纹学: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犯罪现场识别方法,通过测量大脑对与犯罪相关的图像或文字的反应来准确、科学地识别犯罪嫌疑人。在超过120种测试中,包括FBI特工、美国情报机构和美国海军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犯罪现场测试中,脑指纹学的准确率达到了100%。
激光比例尺设备和球形摄影相机:这些设备允许调查人员以以前无法想象的方式查看照片,并提供前所未有的视角。球形影相机使调查人员能够像最初拍摄时一样,以犯罪现场的原始状态进行调查。
DNA表型学:结合数字能力与基因组学,DNA表型学使法医专家能够从DNA样本中创建高度详细的画像,帮助识别性别、头发颜色、成年身高和眼睛颜色等特征,准确率在90%以上。
高速弹道摄影:这种技术帮助法医科学家和弹道专家检查枪击伤、玻璃破损和子弹孔,确定子弹路径,识别受害者身体上的创伤和撞击痕迹。
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辨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大大提升了刑事侦查的效率和精确性。
辨认过程中的常见错误主要包括感知错误、记忆误和认知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在辨认的各个阶段出现,包括感知、记忆及辨识。
感知错误:这是指辨认者未能正确感知到目标对象或信息。例如,在影像诊断中,医生可能因为图像质量不佳、疲劳或注意力分散而未能发现病灶。
记忆错误:这是指辨认者在记忆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对目标对象或信息的错误回忆。这种错误可能源于辨认者的主观因素,如情绪状态或先前经验的影响。
认知错误:这是指辨认者在理解或解释所感知和记忆的信息时出现错误。例如,在影像诊断中,医生可能虽然发现了病灶,但对其性质判断错误,这可能源于知识不足或临床信息误导。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图像质量:在进行影像诊断时,确保图像清晰且光线充足,以减少感知错误的发生。
加强培和经验积累: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提高辨认者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从而减少记忆和认知错误。
使用辅助工具和技:例如,在花卉识别中,使用高分辨率图像和正确的特征选择可以帮助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多角度验证:在重要决策前,通过多个独立的辨认者进行交叉验证,可以有效减少单个辨认者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