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举的意思

大举

拼音dà jǔ

1.大举常用意思: 重大举措。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例词共商大举

例句 1.他们约定在一个酒店的房间里共商大举。

2.大举常用意思: 表示大规模地(进行)。

词性副词
近义词 全力 , 大肆 , 大力
例词大举进攻

例句 1.战事逆转后,我军大举反攻,势如破竹,连续收复失土。

大举引证解释

1. 谓大兴军旅。

1. 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自寿春而南。 汉 《檄吴将校部曲文》 陈琳
2. 及大举济江,绪以行军总管与西河纥豆陵洪景屯兵江北。 《北史·吐万绪传》
3. 方是时,虏大举犯边。 宋 《王仲仪真赞》 苏轼
4. 此次回教徒之大举请愿,有否他故,所不敢知。 《书信集·致许寿裳》 鲁迅
5. 一等天气晴正,急须大举地修筑,希望日子不至于很久。 《生活的况味·苦雨》 周作人

2. 泛指进行其他大规模活动。

1. 此次回教徒之大举请愿,有否他故,所不敢知。 《书信集·致许寿裳》 鲁迅

3. 普遍检举。

1. 制诏州郡大举钩党。 《后汉书·灵帝纪》

4. 谓广泛推荐人才。

1. 故自汉魏以来,时开大举,令众官各举所知,惟才所任,不限阶次。 《晋书·刘


相关词 大举进攻

大举是什么意思

“大举”一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是“大举”最常见和经典的用法。它通常指大规模出兵或向敌方进攻。例如,在《民国通俗演义》中提到的“敌人大举进攻,红军奋起反抗”。这种用法强调的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大规模出兵、进攻等。

  2. 广泛推荐人才:在某些语境下,“大举”也可以指广泛推荐人才,即大规模地推荐或选拔人才。

  3. 普遍检举:此外,“大举”还可以表示普遍检举,即广泛地进行检举活动。

  4. 其他大规模活:除了军事行动和人才推荐外,“大举”还可以泛指进行其他大规模的活动,如大规模的请愿或大规模的文化活动。

“大”的基本含义是“大规模地进行”,可以用于描述各种规模较大的行动或活动。在古代文献中,如《檄吴将校部曲文》中提到的“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以及宋朝苏轼的《王仲仪真赞》中的“虏大举犯边”,都体现了这一词义。

需要注意的是,“大举”与“大力”、“大肆”等词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大力”侧重于尽最大的力量,而“大肆”则侧重于不顾一地任意妄为。因此,在使用这些词语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其适用性。

“大举”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有哪些?

在古代文献中,“大举”一词的具体用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广泛推荐人才:在某些文献中,“大举”可以指广泛推荐人才。例如,在《汉典》中提到,“大举”可以用来表示“广泛推荐人才”。

  2. 大规模军事行动:古代文献中,“大举”常被用来描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例如,《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中提到的“大举天师百万之众”,以及《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描述的“四壁喊声大举”,都体现了“大举”在军事行动中的应用。

  3. 普遍检举不良行为:此外,“大举”还可以表示普遍检举不良行为。例如,在《汉典中提到,“大举”可以用来表示“普遍检举”。

  4. 大规模出兵进攻:成语“大举进攻”中的“举”指的是重大的行动,即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这一用法在多个历史文献中都有体现,如东晋时期扬州刺史殷浩领兵北伐的例子。

  5. 攻克占领:在一些古文中,“大举”也用于描述攻克或占领某地。例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提到“一战而举鄢郢”,汉·贾谊《过秦论》中的“西举巴蜀”,以及唐·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戊卒叫,函谷举”,都展示了“大举”在军事征服中的应用

“大举”与“大力”、“大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大举”、“大力”和“大肆”这三个词语虽然都包含“大”字,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

  1. 大力:这个词语主要用来形容用力或努力的程度。它是一个形容词,常用于描述用力、努力或大力推荐某人或某事。例,“大力推广普通话”、“大力士”、“大力扶植棋手”等。在敬辞中,“大力”也常用来表示感谢或请托,如“鼎力相助”。

  2. 大肆:这个词语则侧重于表示毫无顾忌地进行某事,通常带有贬义,多用于描述负面行为。例,“大肆轰炸”、“大肆吹嘘”、“大肆挥霍”等。它强调的是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通常用于消极语境。

  3. 大举:这个词语则侧重于描述大规模的行动或活动,尤其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例如,“以色列大举进攻巴勒斯坦、“大举进犯”等。它也可以泛指大规模的活动或推荐人才。

总结来说,“大力”侧重于用力或努力的程度,常于积极方面;“大肆”侧重于毫无顾忌地进行某事,常用于消极方面;

在现代汉语中,“大举”用于推荐人才的具体例子有哪?

在现代汉语中,“大举”用于推荐人才的具体例子包括:

  1. 唯才是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推荐。例如,在企业招聘中,公司可能会强调“唯才是举”,即不论背景如何,只要员工出色的能力和表现,就会得到晋升的机会。

  2. 举贤任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推荐贤者,任用能人。例如,在政府机构中,可能会有政策或声明强调“举贤任能”,即通过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广纳贤才: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广泛接受贤良的人才。例如,在一些大型企业或组织中,可能会有“广纳贤才”的招聘策略,旨在吸引并接纳各种才能的人才,以增强团队的整体实力。

“大举”在描述大规模文化活动时的具体应用案例有哪些?

在描述大规模文化活动时,“大举”通常指的是大规模、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或庆典。以下是一些具体应用案例:

  1. 北京国际设计周:2023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活动从9月21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多个地点举行,包括国农业展览馆、张家湾设计小镇和中华世纪坛等地。活动内容丰富,涵盖开幕活动暨主题论坛、设计名城对话、主题展览、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等多个板块,旨在打造一个可游、可玩、可互动、可消费的盛大文化创意盛宴。

  2. 低空经济产业赋能行动:新华网主办的飞越长城一万里,俯瞰中华五千年”大型航空文化活动也是一个典型案例。该活动在山西省大同市启动,旨在展示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并通过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等系列活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的含义变化是怎样的?

“大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的含义变化主要体现在其作为军事动和政治策略的使用上。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秦始皇到清朝的统一历程中,“大举”常用于描述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或政治行动。例如,在《民国通俗演义》中提到吴佩孚的目光从军事转移到政治方面,不再进行大规模进攻。这种用法强调了“大举”作为重大动的含义,通常指大规模出兵或采取重大举措。

此外,“大举”也与“大一统”思想密切相关。这一想强调领土统一、中央政府权威以及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性。在古代中国,尽管经历了多次分裂,但最终总是通过“大一统”的理念实现重新统一,这反映了“大举”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即通过大规模的政治和军事行动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在现代语境中,“大举”仍然保留了其作为重大行动的含义,但更多地被用于比喻性表达,如“大张声势地行事”。这种用法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还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如经济建设和社会运动等

“大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主要指代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或政治行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统一和中央集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