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们二人意气十分投合,无话不谈,是多年的好友了。
例句
1.经过一番鼓舞,人们意气昂扬,充满斗志。
例句
1.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你可不能光凭一时的意气来处理。
1. 志向与气概。
引
1. 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
《管子·心术下》
2. 意气深自负,肯事郡邑权?
南朝 宋
《效曹子建白马篇》
袁淑
3. 意气如祖豫州,而誓清冀朔。
宋
《四朝闻见录·岳侯追封》
叶绍翁
4. 是时余与何子方少年,意气甚锐。
清
《送何子归金陵序》
侯方域
2. 精神;神色。
引
1. 寡人意气衰,身病甚。
《晏子春秋·问上十》
2. 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
《史记·李将军列传》
3. 方其振舞时,意气艳且闲。
宋
《奉陪颖叔赋吐绶鸟》诗
沈辽
4. 家无担石,而眉棱之意气烨然。
清
《尹嘉宾父延绶加赠奉政大夫湖广按察司佥事制》
钱谦益
3. 志趣。
引
1. 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唐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杜甫
2. 家弟自云中归,极口称梅开府才略盖世,识见绝伦,且意气投合,不减庞道玄之遇于节使也。
明
《与梅客生书》
袁宏道
3. 丈夫意气合,千金非所珍。
清
《赠陈省斋》诗之三
黄𬸦来
4. 情谊;恩义。
引
1.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汉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2. 故人有湮沦,新知无意气。
唐
《帝京篇》
骆宾王
3. 大丈夫意气相许,头颅可断,何况一妾!
《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4. 感君意气与君好,流连累月开怀抱。
清
《沛县官舍留别杨简庵表兄》诗
邵长蘅
5. 气象。
引
1. 朝贺以正月何?岁首意气改新,欲长相保,重本正始也。
汉
《白虎通·朝聘》
班固
6. 馈送财礼。
引
1. 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庭者,非朝晡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
汉
《潜夫论·爱日》
王符
2. 虞啸父为孝武侍中,帝从容问曰:“卿在门下,初不闻有所献替。”虞家富春,近海,谓帝望其意气。对曰:“天时尚暖,䱥鱼虾𩸑未可致,寻当有所上献。”
南朝 宋
《世说新语·纰漏》
刘义庆
3. 人事意气,干乱奉公,外内溷淆,纲维不设,所宜纠劾。
《隋书·礼仪志四》
7. 情绪。
引
1. 我心中意气怎消除?
元
《墙头马上》第四折
白
2. 你还不知那秦汉,当时的意气如今消释了。
《西游补》第十三回
3. 这是你的真心话,没有一点意气作用么?
《日出》第一幕
曹禺
8. 指文学与艺术作品的气势。
引
1. 子知我者,乃肯出其文读之,博辨雄伟,意气奔放,犹不可御。
宋
《黄梦升墓志铭》
欧阳修
2. 观上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清
《书影》卷四
周亮工
“意气”是一个多义,其含义丰富多样,涵盖了意志、气概、情感等多个方面。
意志与气概:在汉语中,“意气”常用来形容的意志和气概。例如,“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意气扬扬”则指神气十足,非常得样子意的。
志趣与性格:意气也可以指一个人的志趣和性格。例如,“意气相投”表示性格和志趣十分投的人彼此相处融洽4][[]。
主观情绪:此外,“意气”还来描述主观、偏激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表示因一时感情冲动而缺乏理智地行事。
精神状态:在些语境下,“意气”可以指人的精神状态或神色,如“意气自若”,形容人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自信。
馈赠财物:在古代,“意气”还有馈赠财物的含义,如王符在《潜夫论·爱日》中提到馈赠财物的行为。
文学与艺术: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意气”也常用来指作代品的气势或风格“。
意气”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涵盖了从个人的意志、性格到情绪表达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词语。
在古代汉语中,“意气”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涵盖了多个方面:
志向与气概:意气常用来形容人的志向高远、精神饱满。例如,“意气风发”、“意气扬扬”,这些成语都用来描述一个人精神振、气概豪迈的状态。
精神状态与神色:意气也可以指人的精神状态或表情。例如,“意气自若”表示危难时刻仍能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意气之盛”则形容一种精神焕发、充满活力的状态。
****趣:意气还指个人对某事物的兴趣或爱好。例如,“意气投合”表示因共同的兴趣或爱好而结交的朋友。
偏激、任性的情绪:在某些语境下,意气也可以表示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例绪如,“意气用事”表示完全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恩义与情谊:意气还用于形容人之间的恩义和情谊例如,《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提到》中的“意气懃懃恳恳”,形容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馈赠财物:在汉晋时代,“意气”有时也指馈赠财物的行为。例如,王符在《潜夫论》中提到的“非朝晡不得通,非意气得见”,即通过馈赠财物来表达情谊2。
总之,“意气”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倾向,也体现了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
在现代汉语中“意气”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主要用来表达情感和性格的差异。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意气”指的是意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以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这一定义涵盖了人们在不同情下境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点。
例如,“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意气相投”则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这些成语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征,展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表达力。
此外,“意气”还可以表示一种气质或性情,如易冲动、暴躁。在实际生活中,“意”常用于描述个人选择和社会互动中的情感和性格差异。例如,在单位里找不到几个意气相投的人,或者有意见时不要闹意气,这些都体现了“意气”在表达情感性格差异中的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意气通常扮演着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和表达主题思想的重要角色。意气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状态或气质,它反映了人物的意志、气概和情感。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侠客精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水浒传》,意气常被用来描述侠客豪杰们的仗义疏财、重情重义和豪纵不羁的性格特点。这些人物往往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冒险精神,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豪情壮志许多古代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他们的意气。例如,李白的《侠客行》中写道:“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展现了他豪迈的气概[7[]]。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也体现了他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坚定意志。
历史英雄:在历史故事中,意气常常与英雄人物紧密相连。例如,苏武牧羊、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他们都在境中表现出非凡的意志和气概,成为民族的精神象征。
文学风格:意气还影响了文学作品的风格。朱熹曾说:“夫古之圣贤,其文可谓盛矣!然初岂有意为如学是之文哉?有是实于中,则必有是文于外”这表明意气不仅体现在人物的行为上,也渗透到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使文章具有独特的风骨和韵味。
现代诠释:在现代文学中,意气依然被赋予新的内涵。例如,在讨论“感动中国这一现代热点话题时,意气作被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激励着现代青年用激情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意气与情绪、意志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界定。
从孟子的观点来看,意志和意气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当意志专一于某件事情时,意气会随之转移;反之亦然,如果意气专一,也会反过来影响意志的转移。这种关系表明,意志和意气是相互作用的,意志可以引导意气,而意气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意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意志和情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阻碍。意志对情绪具有调节作用,能够使情绪服从于理智。例如,“不要意气用事”就是指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通过意志来调节情绪。
此外,意志被认为是意气的承载体(体),而意气是意志的表现体(客体)。这意味着意志是内在的心理状态,而意气则是这种心理状态在外部行为上的表现。然而,在普通人中,由于社会变迁和人事变故的影响,内在的意志往往有优劣之分,因此意气的表现也会有善恶之分。在这种情况下,意志需要通过自制力来调节,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意气与情绪、意志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是内意志在的心理状态,意气是其外部表现;情绪可以推动或阻碍意志的实现,而意志则可以调节情绪,使其服从于理智。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意气”概念存在显著的异同。
中文语境中,“意气”主要指意志气概、精神状态和志趣性格。例如,“意气风发”形容人精神抖擞、神采飞扬;“意气自若”则形容人神情自若、从容不迫;“意气投合”指人性格上能够与他人达成共鸣,相互理解;而“意气用事”则指人情绪偏、任性,容易冲动行事。此外,“意气”还被用来描述个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
在日本文化中,“意气”(いき)具有更为复杂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气象的精粹,还带有通晓世态人、懂得异性的特殊世界以及纯正无垢的意[思[7]]。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市井文学中,“意气”一词最初产生于游廓(妓院)及“色道”中,并逐渐为具一种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之一。日本学者九鬼周造进一步研究并阐发了这一概念,使其成为继“物哀”、“幽玄”、“侘寂”后的四大审美范畴之一。
尽管“意气”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核心仍然是某种精神状态或气质。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对“意气”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例如,法语中的“ciel”和英语中的“sky”虽然都描述天空,但其内涵和情感色彩却有所不同。这表明,“意气”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具体表现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总体而言,在文中文化中,“意气”更多地强调个人的精神状态、意志气概和志趣性格;而在日本文化中,“意气”则包含了更为丰富的美学和情感内涵,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