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歹心的意思

dǎi xīn

歹心

拼音dǎi xīn

1.歹心常用意思: 歹意。

词性名词
近义词 恶意 , 歹意 , 黑心
反义词 好心

例句 1.这位商人出售劣质产品,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歹心和贪婪。
2.他的言行中充满了对别人的歹心,让人十分不喜。


歹心是什么意思

“歹心”是指坏心眼或险恶的心思,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心中怀有不良的意图或恶意。例如,在《三国演义》中,有人表示自己没歹心,意为自己没有恶意或不良动机。这个词的含义与“歹意”相似,都表示坏意或恶意。

“歹心”一词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析。首先,“歹”字的本义是残骨,后来引申为坏、恶、不吉祥等义。在古代文献中,“歹”字常用于描述坏人、恶棍等形象,如《西游记》中提到的“我们不是歹人”,以及《宣和遗事》中提到的“父亲做歹事”。

关于“歹心”一词的具体起源,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推测其与“歹”字的含义密切相关。在元代文献中,“歹心”已经出现,表示坏心眼或坏念头。例如,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提到“岂可二十载同僚没些儿义分,便兴心使歹心?”这里的“歹心”指的是坏心眼或恶意。

此外,“歹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坏心眼或险恶的心思。它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端、用心恶劣如在商业交易中使用欺诈手段,或者在人际关系中故意伤害他人等。

现代汉语中,“歹心”与“歹意”有何区别和联系?

在现代汉语中,“歹心”与“歹意”虽然都与“歹”字相关,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

  1. 歹心
  2. 定义:歹心指的是坏心眼、险恶的心思或不良的居心。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恶意或不好的想法。
  3. 例句:例如,在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中,赵云提到“周瑜他便有歹心”,这里的“歹心”指的是周瑜可能怀有恶意或不良的意图。
  4. 近义词:好心、美意、善意等都是与歹心相对的词语,表示善良或正面的意图。

  5. 歹意

  6. 定义:歹意指的是坏意、恶意或不良的用意。它通常用描述一个人对他人或事物的恶意或敌意。
  7. 例句:例如,清李渔在《巧团圆‧叠骇》中到“他纵有……生歹意”,这里的“歹意”指的是对某人或某事的恶意。
  8. 近义词:恶意、歹心等都是与歹意相关的词语,但它们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恶意更强调对他人或事物的不良意图,而歹心则更多指内心的恶意。

联系:- 两者都与“歹”字相关,表示不好的、恶意的或险恶的含义。- 它们在某些语境下以互换使用,但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区别:- 歹心更侧重于描述一个人内心的不想法或恶意。- 歹意则更侧重于描述对他人或事物的恶意或敌意。

“歹心”在不同地区或方言中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差异?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问题“‘歹心在不同地区或方言中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差异?”。

如何在文学作品中识别和理解“歹心”的使用?

在文学作品中识别和理解“歹心”的使用,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歹心”这一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含义,指的是坏心、险恶的心思或恶意。这种心理状态通常与不良行为道德败坏相关联,如为非作歹、奸细或有异心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歹心”常用于描绘人的内心动机和行为倾向。例如,在《红楼梦》中,某些角色可能因为心怀歹意而采取不道德的行为,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此外,通过描写人物的歹心,作者可以揭示其性格的阴暗面,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

理解“歹心”的使用还需要注意其与其他类似词汇的区别。例如,“歹毒”通常指阴险狠毒的行为或态度,而“歹意”则强调恶意或念头。这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出一个角色的全面形象。

总之,在文学作品中识别和理解“歹心”的使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人物背景,分析其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影响。

“歹心”在心理学或社会学研究中是如何被解释和应用的?

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中,“歹心”通常被解释为一种负面的人格特质或行为模式,与恶意、残忍和缺乏同理心有关。这种特质在不同的研究中被称为“黑暗三元组”dark triad)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分,包括自恋、心理病理(或缺乏同理心)和马基雅维利主义(或操纵他人)。

具体来说,“歹心”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自恋:这种特质涉及过度的自我中心和对自我价值的夸大,常常伴随着他人的轻视和利用。
  2. 心理病理:这种特质表现为缺乏同理心和对他人痛苦的冷漠态度,常常伴随着冲动和缺乏责任感。
  3. 马基雅维利主义:这种特质涉及操纵和欺骗他人以达到个人目的,常常伴随着冷酷和无情的行为。
  4. 日常施虐:这种特质涉及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得快乐,可能表现为轻度的社交欺凌或羞辱行为。

此外,心理学家还研究了“施虐”(sadism)这一概念,它指的是从他人遭受痛苦中获得快乐的行为。施虐行为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暴力,还可能包括情感上的虐待和操纵。施虐者可能会因为这种行为而感到短暂的快感,但最终可能会对自身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倾向于将具有“歹心”特质的人贴上负面标签,如“疯狂”或“残忍”,以减轻自己对这些行为的困扰。然而,理解这些行为的产生过程和情境因素对于全面理解“歹心”在社会中表现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