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同学们越发有干劲了。
例句
1.台下的观众越多,他们演得越发卖力气。
2.家长对孩子管得越严,就越发容易出现反弹。
1. 更加。
引
1. 知县听了此言,越发恼了。
《金瓶梅词话》第十回
2. 司棋只不言语,浑身乱颤,鸳鸯越发不解。
《红楼梦》第七一回
3. 在这儿过了些日子,他越发的怕她了。
《骆驼祥子》二十
老舍
“越发”是一个汉语副词,拼音为yuè fā,其基本含义是表示程度加深或增加。具体来说,“越发”常用于描述随着时间推移或经历某种变化后,某事或某人的状态变得更加强烈、显著或深入。
例如,在句子“今年的收成越发好了”中,“越发”表示今年的收成比往年更好了。同样,“她穿上这身衣服,显得越发标致了”也表达了她穿这身衣服后变得更加漂亮的意思。
此外,“越发”还可以用于表达“越…越…”的关系,即随着某个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听众越多,他们讲得越发带劲”说明随着听众数量的增加,演讲者表现得更加投入有活力。
在文学作品中,“越发”也常被用来描绘人物情感或行为的变化。如,在《金瓶梅词话》第十回中,知县听了某人的话后,越发恼怒;在《红楼梦》第七一回中,鸳鸯对司棋和霉芝的关系感到越发不解。
“越发”是一个常用的词语,用于描述事物或情感的变化加深,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语义。
“越发”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和演变历史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越发”这一程度副词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法能变化。
“越发”这一程度副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明代期。在这一时期,“越发”开始大规模使用,并主要作为句中的状语出现。这表明“越发”在明代之前并未广泛使用,而是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语法工具。
从宋代到清代,“越”字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最初,“越”字主要用作状语,但到了明代晚期,“越”字开始主要用于“越……越……”结构中,形成了框式程度副的语法功能。这一变化标志着“越”字从一个简单的状语副词向更加复杂的语法结构转变。
与此同时,“越发”的异军突起也促使了“愈……愈……”结构使用频率的下降,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越”字语法功能的演变。这种变化反映了古代汉语中程度副词的动态发展过程。
清代晚期以后,“越发”逐渐衰落,其主要原因在于程度副词“更”的迅速发展。这一现象说明了在语言演变过程中,某些词汇可能会因为其他词汇的竞争而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地位和功能。
除了“越发”,还有类似的词语如“愈加”、“益发”等也在古代汉语中出现并使用。例如,《孟子直解》中提到“愈加困苦”,而《儒林外史》和《二十年目睹怪现状》中也多次出现“益发”一词,这些都表明了古代汉语中对程度加深的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越发”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和演变历史显示了其从产生到广泛应用,再到逐渐衰落的过程。
“越发”与其他类似副词(如“更加”、“越来越”)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越发”则强调某种状态或况变得更加强烈或频繁。例如,“听了这番话,他越发生气”强调了生气的程度加深。
使用场景:
“越发”主要用于同一对象之间的比较,特别是在两个或更多的分句前后呼应的场合。例如,“过了中秋天气越发凉快了”。
语气强度:
“更加”在语气上相对温和,而“越发”则语气更加强烈。例如,“他愈加迷惑了”中的“愈加”比“更加”更加强调了迷惑的程度加深。
句法结构:
在句法结构上,“更加”和“越发”都可以出现在“X比Y〔〕W”的句式中,但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有所不同。例如,“越发/更/更加显得硕壮”与“举止依然保留着一些当年的军人姿态”在语义上相似,但前者强调续的状态变化,后者仅描述一次性状态变化。
近义词关系:
“越发”与其他类似副词在基本含义、使用场景、语气强度、句法结构以及近义词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在现代汉语中,“越发”作为副词,表示程度加深,其特定的语法结构或搭配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越”字搭配使用:当句子中已经出现了“越”字时,后续只能使用“越发”来与之照应,形成“…………越发……”的格式。例如,“观众越多,他的演出就越发卖力气”。
与形容词或动词搭配:在描述事物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明显或显著时,“越发”常与形容词或动词搭配使用。例如,“来中国后,琼斯的汉语说得越发流利了”。
与其他程度副词的比较:虽然“越发”与“更加”、“加倍”和“尤其”等词汇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具体使用上有所区别。例如,“越发”更侧重于表示程度上的加深,而“更加”则强调程度或数量的进一步增加。
语法功能的考察: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越发”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如主语+越发+形容词或动词等。例如“这个小伙子越长越高”。
语义特征的分析:通过对“越发”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意象图式是时间维度上的两点,这与“越来越”的斜线意象图式和“一天比一天”的连续点集意象图式有所不同。
“越发”在不同方言中的表达方式和含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河南方言中,“越发”表示程度的副词,相当于普通话的“更”,如《金瓶梅》第四十六回中的例子所。而在四川泸州方言中,“越发”的韵味如同品泸州酒一样,展现了四川方言的多样性和魅力。此外,山西地区,“越发”在婚俗中也有特定的表达,如“越哭越发”,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的祝福和对家庭福气的重视。
在湖北方言,“越发”的使用也体现了方言的多样性和地方文化的特色。苏州方言中,“越发”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加二”表示更加、越发。而在确山县,由于其位于北方方言区,方言与周围各县差异不大,但“越发”的使用仍体现了地方特色。
在文学作品中,“越发”一词常用于描绘人物情感或行为的变化,增强情节的深度和复杂性。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
《红楼梦》中的贾瑞:在《红楼梦》中,贾瑞暗恋凤姐多年,但因身份地位的差异,凤姐对他态度冷淡。一次,贾瑞在酒后放肆挑逗凤姐,误以为凤姐对他有意,越发迷恋,多次上门调情。这段情节展示了贾瑞对爱情的执着和盲目,以及他因误解而产生的更加强烈的情感变化。
现代言情小说中的南卿与傅易瑾:在一部现代言情小说中,南卿与傅易瑾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纠葛。两人在结婚五年后才初次见面,南卿因意外签署离婚协议,但傅易瑾却对她越发接近,甚至在狗仔队发现他的求记录上写着“前妻”,请求复婚。小说通过一系列情节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情感变化和复杂关系。
《警世通言》中的京娘: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京娘对公子的态度愈加严敬,而公子亦愈加怜悯京娘。这种情感上的相互加深,反映了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内心变化。
《老残游记中的精神状态变化:在刘鹗的《老残游记》中,有描述精神愈加昏弱了,日夜在半醒不醒之间的场景。这种对人物精神状态的细腻描写,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和人物的心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