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一番坦诚的谈话,说得他心里十分熨帖。
例句
1.我身上不熨帖,想回家休息一会儿。
例句
1.这事不办熨帖,我心里不踏实,决不离开。
1. 舒服;舒适。
引
1. 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宋
《范村雪后》诗
范成大
2. 老梁,你是不是不熨贴?我去给你沏碗姜汤。
《大刀记》开篇十六
郭澄清
3. 三言两语,把孟老太太说得乐散了架儿,既开心,又熨贴。
《丹凤眼》
陈建功
2. 慰藉;体贴。
引
1. 走将来乜斜头撒吣,不熨贴性儿希林。
元
《河西后庭花》套曲
王元鼎
2. 边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休懊熨帖之。
明
《周襄敏公传》
唐顺之
3. 有顷,珍异毕陈,觥筹交错,娟则娇痴宛转,软倚轻偎,韩则熨贴殷勤。
清
《夜谭随录·韩樾子》
和邦额
4. 外面也静谧着,整个世界也似乎合着绅士先生的鼾声而呼吸着……夜是十二分的熨贴着人的灵魂。
《监房的一夜》
殷夫
3. 贴切;妥帖。
引
1. 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惬。
清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
赵翼
2. 不如让我来替你拾掇一下,总比你两位贵僮要细腻熨贴些。
《孽海花》第四回
3. 这在贺寿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这对我们所共同怀抱的信念,也表现得更熨贴一些。
《沸羹集·人做诗与诗做人》
郭沫若
4. 她爱精致,爱素净,总是把房间里,灶门口,菜土里,都收拾得熨熨贴贴。
《山乡巨变》上四
周立波
4. 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引
1. 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这都是青睡前亲手熨贴的。
《姑姑·三年》
冰心
1. 热敷。
引
1. 案杌毒熨。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 把衣物烫平。
引
1. 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白丝行》
杜甫
2. 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唐
《春末初夏闲游江郭》诗之二
白居易
3. 织自珠宫加熨贴,擎来黄纸验封题。
清
《赐纻纪事》诗
朱彝尊
2. 平坦;平静。
引
1. 行尽崎岖峡,初逢熨帖坡。
宋
《将至醴陵》诗
杨万里
2. 所著衣皆素洁,而襞褶处不熨帖,鿇鿇露现。
宋
《夷坚支志甲·宁行者》
洪迈
3. 这恳切的声调,诚心的话语,立即使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严肃而熨贴。
《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
3. 紧贴。
引
1. 今夜呵,权收苦泪,且舒皱眉,把香肌熨贴,较瘦论肥。
清
《奈何天·狡脱》
李渔
4. 按压;按揉。
引
1. 他洞察地望了何丘娃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深恐棉烟会自己再从烟哨里跳出来似的,他用大指拇熨贴着,而且就那么一直熨贴下去。
《淘金记》二二
沙汀
2. 他就叹息着往后一靠,拿手掌往复不息地熨贴着愁蹙苍白的瘦脸,仿佛试图抹掉他的烦忧一样。
《困兽记》二四
“熨帖”是一个多义词,主要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动作:熨帖常用来指使用熨斗或烙铁将衣物烫平,使平整光滑。这是其最直接的物理意义。
情感与心理状态:熨帖也可以用来形容心情平静、舒畅,或者人感到舒适和满足的状态。例如,某人的话语或行为让人感到非常贴心和舒服。
语言表达:在用字、用词方面,熨帖表示贴切、妥帖,即用词恰当、合适。
事情处理:在方言中,熨帖常用来表示事情办得完全妥当、整理妥当。
文学与化:熨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常用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生活细节,如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中,描述衣物的平整或环境的平静。
医疗应用:在医学领域,熨帖有时指热敷疗法,利用药物和热能来治疗疾病。
熨帖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丰富的含义,既可以指物理上的熨烫动作,也可以用来形容情感上的舒适、心理上的平静以及事处理得当的状态。这种多重含义使得熨帖成为一个非常灵活且富有文化内涵的词语。
在古代文学中,“熨帖”一词主要指用字、词等妥当、合适,也形容中没有波澜,平静。此外,“熨帖”还被用来描述把衣物烫平的动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唐代杜甫的《白丝行》 中提到:“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这句诗描绘了美人精心熨烫衣的情景,展现了“熨帖”的使用。
唐代王建的《捣衣曲》 中描述了一位贫苦人家的女子捣衣、缝衣时的情景:“冲少熨贴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这里“熨斗贴两头”形象地描绘了女子使用熨斗熨平衣物的过程。
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 中也描绘了古代女子熨衣的场面,画卷中有两位女子双手各执帛的一端,另有一女子左手摁着帛的中端,右手执熨斗,正布帛上来回熨烫。
宋代杨万里的《将至醴陵》 诗中提到:“行尽崎嶇峡,初逢熨帖坡。”这里“熨帖坡”形容道路平坦舒适。
宋代范成大的《范村雪后》 诗中提到:“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这句诗形容心情舒畅,愁眉舒展。
清代赵翼的《瓯北诗话·查初白诗》 中提到:“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这里“熨贴”形容诗人创作时的细致入微。
熨帖作为热敷疗法的历史和现代应用存在显著差异。
从历史角度来看,熨帖术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技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中已有详细记载,如扁鹊用熨法治愈虢太子厥的故事。古代的熨帖术主要使用石质或陶质的熨具,通过加热后包裹在棉麻织物中,再浸以药液酒液,用于治疗寒性疼痛疾病。这种传统方法强调药性和温度的结合,以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效果。
然而,在现代,熨帖疗法已经融入了现代科技中医养生文化。现代熨帖疗法不仅包括传统的干熨、湿熨、药熨等方式,还发展出了烫熨治疗贴等新型产品。这些产品利用现代发热技术,如铁粉、活性炭、盐和水等成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持续的热能,直接作用于患处,达到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效果。现代熨帖疗法还结合了现代针灸理论,使其更趋完善,并适用于多种临床病症的治疗。
此外,现代熨帖疗法也注重安全性与环保性,例如烫熨治疗包由覆膜无纺布、压敏胶贴、发热袋和硅油纸组成,能够有效保护治疗部位,避免不反应。现代熨帖疗法还被广泛应用于美容减肥、祛痘祛斑、无菌炎症等调理效果显著。
在不同方言中,“熨帖”的具含义和使用场景确实存在一些区别。以下是根据我搜索到的资料对这些差异的详细分析:
此外,都昌方言中还有一个词“一事八帖”,表示某一件事情做得很完善、周到。
桃江方言:
在桃江方言中,“熨帖”相当于干净、整洁的意思。例如,“你晓得爱乖,不晓得爱熨帖”(你只知道爱漂亮,不知道爱干净),“把房间收拾熨帖”(把房间收拾干净),“等我把事情搞熨帖再回家”(等我把事情做完了再回家)等。
江西玉山方言:
同时,“熨帖”也可以指熨衣服的行为,这一用法在唐代诗歌中有所体现,如杜甫的《白丝行》、唐居易的《春末初夏闲游江郭》以及朱庆一尊的《赐紵纪事》诗中均有记载。
通含义:
综上所述,虽然“熨帖”在不同方言中的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主要集中在妥帖、舒适、平静等方面。在都昌方言中,它更多地与整理和办妥相关在桃江方言中,它强调干净和整洁;
在现代心理学中,“熨帖”一词被用来描述一种情感状态,即心理上的平静和舒适。这种状态通常与坦诚的交流、情感的共鸣以及安全感的获得有关。例如,当一个人能够与他人进行坦诚的对话时,他可能会感到心里非常熨帖即心情平静、没有波澜。此外,“熨帖”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源于他人的善意或关怀。
在人际关系中,“熨帖”还被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契合程度,如两个人关系融洽,经常互相助,也可以说是彼此之间关系熨帖。心理学上甚至有“熨斗效应”,指一个女人能抑制男人的暴躁情绪,让他感觉舒缓轻松,这种状态也被称为熨帖。
熨帖在语言表达中的贴切性和妥帖性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首先,熨帖可以用来形用字和用词的贴切与妥帖。例如,在描述落叶时,可以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里的“熨帖”不仅传达了落叶紧密贴合地面的状态,还赋予了落叶一种生动的形象。
此外,熨帖也可以用来形容心里的平静和舒适。例如,“跟她聊完,心里熨帖得很”。这句话表达了在与某人交流后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感受是熨帖所要传达的。
熨帖还可以用于描述事情办妥的状态。例如,“你的工作做得非常妥帖,让我很放心”。在这里,“熨帖”表示事情处理得非常恰当和完美,让人感到安心。
熨帖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多种含义,包括用字用词的贴切与妥帖、内心的平静与舒适以事情办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