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登攀的意思

dēng pān

登攀

拼音dēng pān

1.登攀常用意思: 抓住东西爬上去。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攀登 , 攀援
反义词 跌落 , 坠落 , 滑落

例句 1.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力登攀,队员们相继到达山顶。
2.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登攀起来难度极大。

登攀引证解释

1. 攀援登高。

1. 火粒愿排弃,霞雾好登攀。 南朝 宋 《咏萧史》 鲍照
2. 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唐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 杜牧
3. 而孝廉前二年始死,此楼虽非其旧,而尚可登攀而问。 清 《云起楼记》 侯方域
4.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 毛泽东
5. 从这部篇幅并不浩繁的作品(《郭小川诗选》)当中……可以看到一个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人在选择和开拓前进道路中是如何不畏险阻、勇于登攀的。 《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 冯牧


登攀是什么意思

拼音:dēng pān

词性:动词

解释:指攀登高山或陡峭的地方,比喻努力克服困难,追求更高的目标。

例句:他决心登攀这座高峰,挑战自己的极限。

近义词:攀登、攀爬

反义词:下滑、下降

1. 登攀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登攀是指通过手脚并用或借助工具,沿着陡峭的地形或垂直表面向上移动的行为。它通常用于描述登山、攀岩等户外活动,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体力、技巧和勇气。登攀既可以是体育运动,也可以是探险活动,常被视为挑战自我和克服困难的一种方式。

2. 登攀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如何?

登攀在体育运动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体能和耐力的考验,还要求参与者具备高度的专注力、策略规划和心理素质。登攀运动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如室内攀岩、户外攀岩、高山攀登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技术和挑战。近年来,登攀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甚至被列为奥运会项目之一,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体育界的地位。此外,登攀运动还强调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使其在体育和社交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登攀的主要技巧有哪些?

登攀的主要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正确的姿势:保持身体贴近岩壁,重心低,手臂伸直,减少手臂疲劳。

  2. 脚法:使用脚尖踩点,确保脚部稳定,减少滑脱的风险。

  3. 手部技巧:使用不同的抓握方式,如开握、闭握和捏握,根据岩点形状调整。

  4. 节奏控制:保持均匀的节奏,避免过快或过慢,以节省体力。

  5. 路线规划:提前观察路线,选择最佳攀爬路径,减少不必要的移动。

  6. 平衡与协调:通过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提高效率。

  7. 安全意识:始终检查装备,确保安全带、绳索和锚点安全可靠。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安全、更高效地进行登攀。

4. 登攀对身体健康有哪些益处?

登攀对身体健康有多方面的益处,包括:

  1. 增强肌肉力量:登攀需要用到全身的肌肉,特别是手臂、腿部和核心肌群,能够有效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2. 提高心血管健康:登攀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心率,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3. 改善协调性和平衡感:登攀需要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长期练习可以提高这些能力。

  4. 增强灵活性和柔韧性:登攀需要身体做出各种伸展和弯曲的动作,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5. 减轻压力和焦虑:登攀需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能够帮助人们暂时摆脱日常压力,减轻焦虑感。

  6. 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成功完成一条攀岩路线或登顶一座山峰,能够带来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7. 促进社交互动:登攀通常是一项团队活动,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强社交能力。

总的来说,登攀不仅是一项有趣的运动,还能全面提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

5. 登攀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登攀作为一项运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期的登攀主要与探险、军事和宗教活动相关。例如,古代人为了探索未知地域或进行军事行动,不得不攀爬高山或悬崖。在中世纪,一些宗教朝圣者也会攀登高山,认为这是接近神灵的一种方式。

现代登攀运动的起源通常被认为是在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阿尔卑斯山脉地区。这一时期,登山运动逐渐从单纯的探险活动转变为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1857年,世界上第一个登山俱乐部——阿尔卑斯俱乐部(Alpine Club)在英国成立,标志着登山运动开始系统化和专业化。

20世纪初,登攀技术逐渐发展,攀岩作为一种独立的运动形式开始出现。随着装备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攀岩者开始挑战更高难度的岩壁和路线。1950年代,攀岩运动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如传统攀岩、运动攀岩和自由攀登等。

进入21世纪,登攀运动进一步全球化,攀岩比赛和赛事逐渐增多。2016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攀岩将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标志着这项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总的来说,登攀运动从古代的探险活动,逐步演变为现代的体育项目,经历了技术、装备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6. 登攀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登攀(通常指攀登运动或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进步: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攀登装备将变得更加轻便、耐用和安全。例如,新型绳索、安全带和保护装置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攀登的效率和安全性。

  2.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能会被引入攀登训练中,帮助攀登者模拟真实环境,提升技能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3. 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攀登运动可能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攀登社区可能会更加关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倡环保的攀登实践。

  4. 普及和多样化:攀登运动可能会继续普及,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参与者。同时,攀登的形式也会更加多样化,如室内攀岩、冰川攀登等。

  5. 健康和安全:攀登的健康和安全标准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包括更加严格的训练和认证程序,以及更先进的急救和救援技术。

这些趋势将共同推动攀登运动的发展,使其更加安全、可持续和普及。

7. 登攀与登山有什么区别?

登攀和登山虽然都与攀爬山峰有关,但它们的侧重点和活动形式有所不同。

登山通常指的是徒步或使用辅助装备攀登山峰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到达山顶,享受自然景观和挑战自我。登山者通常会选择较为成熟的路线,使用登山杖、绳索等装备,活动范围较广,可能涉及长时间的徒步。

登攀则更专注于技术性攀爬,通常指的是在陡峭的岩壁、冰壁或其他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地形上进行攀爬。登攀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门的装备,如攀岩鞋、安全带、绳索等,活动形式更为专业和危险。

总的来说,登山更注重整体路线的完成和自然体验,而登攀则更强调技术性的攀爬和挑战。

8. 登攀中常用的装备有哪些?

登攀中常用的装备包括以下几类:

  1. 绳索:动态绳和静态绳,用于保护和连接。

  2. 安全带:用于固定攀登者,确保安全。

  3. 头盔:保护头部免受落石或碰撞伤害。

  4. 攀岩鞋:提供更好的摩擦力和脚部支撑。

  5. 保护装置:如快挂、岩塞、机械塞等,用于固定绳索和保护攀登者。

  6. 下降器:如ATC或八字环,用于控制下降速度。

  7. 主锁和快挂:用于连接绳索和保护装置。

  8. 粉袋:用于保持手部干燥,增加摩擦力。

  9. 背包:携带其他装备和补给。

这些装备在攀登过程中至关重要,确保攀登者的安全和成功。

9. 登攀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登攀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 使用合适的装备:确保使用符合标准的攀岩绳、安全带、头盔和攀岩鞋等装备,并定期检查其状态。

  2. 正确使用保护点:在攀爬过程中,确保正确设置和使用保护点,以减少坠落时的风险。

  3. 结伴同行:尽量与有经验的攀岩者结伴,避免独自攀爬,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互相帮助。

  4. 热身和拉伸:在攀爬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5. 了解路线:在攀爬前,详细了解路线的难度、长度和潜在危险,确保自己有能力完成。

  6. 保持沟通:与同伴保持清晰的沟通,尤其是在设置保护点和移动时。

  7. 注意天气:在户外攀爬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攀爬。

  8. 保持冷静: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保持冷静,合理评估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9. 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处理。

  10. 尊重环境:遵循“不留痕迹”原则,保护自然环境,不破坏岩壁和周围生态。

通过遵循这些安全注意事项,可以大大降低登攀过程中的风险。

10. 登攀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是什么?

登攀在不同文化中具有多样化的意义,通常与挑战、成就、精神追求和个人成长相关联。以下是几种文化背景下登攀的象征意义:

  1. 西方文化:在西方,登攀常常被视为个人挑战和冒险精神的体现。例如,攀登高峰象征着克服困难、追求卓越和自我超越。著名的登山家如埃德蒙·希拉里和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的成就被视为人类意志和勇气的象征。

  2. 东方文化:在东方,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登攀往往与精神修炼和自然和谐相关。例如,中国的名山如泰山和黄山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文化和宗教的圣地。登攀这些山被视为一种修行,象征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合一。

  3. 印度文化:在印度,登攀高山常常与宗教和灵性追求联系在一起。例如,喜马拉雅山脉被认为是众神的居所,许多朝圣者会攀登这些山峰以寻求精神上的启迪和净化。

  4. 非洲文化:在非洲,一些部落将登攀视为成年礼的一部分,象征着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攀登特定的山峰或岩石被视为对勇气和耐力的考验。

总体而言,登攀在不同文化中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象征着人类对自我、自然和更高力量的探索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