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乡党的意思

xiāng dǎng

乡党

拼音xiāng dǎng

1.乡党常用意思: 周制以12500家为乡,500家为党。后用“乡党”泛指乡里。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乡里 , 乡亲 , 同乡 , 老乡 , 乡邦

例句 1.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碰到乡党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
2.我和他是乡党,从小一起长大,现在仍然有来往。

乡党引证解释

1. 泛称家乡。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1. 孔子之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论语·乡党》
2. 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 《后汉书·许劭传》
3. 玉府仙郎,喜皇都得意首登龙榜,还乡党。 明 《夭桃纨扇》第七折 叶宪祖

2. 同乡;乡亲。

1. 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诚信。 《逸周书·官人》
2. 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 《汉书·司马迁传》
3. 〔忠〕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 《陈书·任忠传》
4. 但愿你两口白头到老,俺乡党们也顺心。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 柳青


乡党是什么意思

“党”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指家乡、乡里或同乡的人。其具体解释如下:

  1. 古代制度背景:在古,根据周代的民户编制制度,“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此“乡党”最初指的是乡里,即同一行政区划内的人群。这一制度用于管理农、授田征税,并防止人口流动。

  2. 现代含义:在现代汉语中,“乡党”通常用来泛指同乡之人,也是老乡的意思。这种用法尤其在陕西地区较为常见,当地人在外地相遇时,常会互称“乡党”,表达对家乡和同乡的亲切感。

  3. 情感与文化内涵:除了地理上的同乡关系,“乡党”还蕴含着对家乡的思念、对同乡的关怀以及对共同文化传统的认同和自豪。这种称呼不仅是一种身份的确认,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体现了人们对乡土文化的深厚感情。

  4. 历史渊源:从《汉书》到《论语》,以及后来的文献中,“乡党”一词多次出现,描述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在乡里生活、互动情景。例如,《论语·乡党》中提到孔子对待乡党的态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同乡关系的重视。

“乡党”一词既有历史上的行政和社会组织意义,也有现代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主要用来指代同乡或家乡的人。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问题。虽然多篇文章提到了“乡党”一词的起源和演变,但没有具体说明“乡党”在古代民户编制制度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

现汉语中“乡党”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地域分布情况如何?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现代汉语中“乡党”词的使用频率和地域分布情况。然而,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

  1. 使用频率
  2. “乡党”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但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它主要用于表示家乡、乡里或同乡的人们,强调同乡之间的亲近关和互助合作。
  3. 在古代文献中,“乡党”一词常被用来描述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同乡的尊重。

  4. 地域分布

  5. “乡党”一词在陕西关中地区较为常见,用于称呼老乡。
  6. 在其他地区,“乡党”一词的使用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具有浓厚乡土文化的地方。

“乡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有哪些变化?

“乡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古代到现代,这一概念不仅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政治关系的演变,还体现了文化价值观的变迁。

在古代,“乡党”主要指以乡谊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共同体。这种文化在秦朝末年到三国时期尤为突出,例如刘邦的丰沛集团、东汉光武帝的南阳、颍川家乡集团以及三国时期的淮泗集团等,都是依靠乡党关系共同扶持并与政治斗争的例子。这种乡党文化强调地方性和血缘关系,是封建社会中重要的社会纽带和政治力量。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乡党”文化逐渐消亡。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学堂的兴起,以及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土地改革,都加速了乡村精英阶层的消失。土改运动更是彻底摧毁了传统的乡党社会,剥夺了地主乡绅的生命权,并通过污名化和道德矮化发动群众,破坏了传统乡村的伦理价值观。土改后,保甲制被农会和党支部取代,演变成今天的村民委员会和党的村支部。

此外,“乡党”文化在政治上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古代官僚的政治理念中非常重视地域与乡党,导致结党比朋、互相托附、因成奸等不良习气。这种现象在晚清官场中尤为明显,官员们常常根据乡谊关系来决定升迁顺序,甚至出现了“先酌乡人”的现象。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乡党”一词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社会意义。尽管如此,乡绅贤阶层在乡村主流之外依然活跃且具影响力。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文化的重新构建存在矛盾,特别是乡村的经济与文化严重失衡。

总之,“乡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经历了从紧密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到逐渐消亡的过程。

孔子对待乡党的态度及其在《论语·乡党》中的具体描述是什么?

孔子对待乡党的态度及其在《论语·乡党》中的具体描述如下:

孔子在乡党中表现得非常温和恭顺,尊重长者,不急于表现自己,乐于听取他人意见。他对待乡党事务总是以仁爱为本,关心民众的疾苦,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他主张“己所不欲,施于人”,强调在处理乡党事务时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益。

孔子在乡党中秉持正义原则,主张在处理乡党事务时要坚持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做到公平公正。他提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在处理乡党事务时要追求道义上的公正,而非个人私利。

此外,孔子在乡党中注重礼节,强调在处乡党事务时要遵循礼节,做到言行举止得体。他在乡里时表现得恂恂如也,仿佛不太会说话,但在宗庙和朝廷上则言辞清晰明了,但依然谨言慎行。孔子在乡党中还特别重视公共生活的礼仪,如尊让年长的乡人,严肃认真地对待乡间风俗。

孔子在《论语·乡党》中展现了他作为君子的品德和性格,包括尊重人、关心人、温和谦恭、谨慎、真诚和热爱生活。这些言行举止不仅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他对礼仪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乡党”一词如何体现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