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弄堂的意思

lòng táng

弄堂

拼音lòng táng

1.弄堂常用意思: 〈方〉小巷。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小巷 , 胡同 , 衖堂 , 胡衕

例句 1.你穿过这条弄堂再右转,就可以看到大马路了。
2.沿街而行,你可以看到老人们在弄堂里聊着天。

弄堂引证解释

1. 方言。巷。

1. 只见这弄堂裹面,熙来攘往,谷击肩摩。 《官场现形记》第八回
2. 我迷惘地走出了窄小的弄堂。 《雨》 巴金


弄堂是什么意思

“弄堂”一词在方言中主要指代小巷或胡同,是上海和江浙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它通常由连排的老房子(如石库门)构成,是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

“弄堂”一词的字面解释中,“弄”指的是建筑物间的夹小路,“堂”在古代有庭中通道的意思,后来“堂”逐渐被“唐”取代,最终形成了“弄堂”这一称呼。在实际使用中,“弄堂”不仅指一条小巷,还可能指通过多条小巷连接起来的房屋群。

弄堂不仅是居住空间,还承载了丰富的社区文化和社会功能,如休闲娱乐、儿童活动、交易等。弄堂文化反映了上海独特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成为了解上海近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

上海弄堂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19世纪中叶,随着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被允许居住和经商,租界内的房地产经营活动逐渐兴起。早期的木板结构房屋成本低廉,施工简单,成为出租盈利的首选,但后来被石库门里弄取代,成为正式走上上海城市建设舞台的住宅形式。

“弄堂”一词源于古代汉语中的“唐”,后演变为“堂”,与建筑学联系紧密。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被称为“唐”,而“堂”原来是对房间的称谓。在近现代汉语中,“弄唐”逐渐演变为“弄堂”。最早的弄堂住宅大多分布在黄浦江以西、泥城浜(今西藏路)以、苏州河以南、旧城厢以北,即今黄浦区范围内。

19世纪末,随着租界内人口的增加和住房问题的突出,房地产经营活动兴起,早期的木板结构出租房屋逐渐被石库门里弄取代。石库门里弄结合了中国传统家族居住形式和西洋排联式住宅的特点,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石库门里弄具有封闭的特征,门框为石头,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装饰性强,但中国传统装饰题材逐渐减少,受西式建筑影响的装饰题材增多。

20世纪初,上海老城厢内外华界内也开始建造里弄住宅,出现了广式里弄。20世纪以后,上海房地产经营活动更高涨,弄堂住宅空前繁荣,出现了新式石库门里弄和新式里弄。新式石库门里弄规模增大,平面更紧凑,结构多以砖墙承重,装饰性更强,但国传统装饰题材减少。新式里弄则更多地模仿西方建筑式样,封闭的天井变成了开敞或半开敞的绿化庭院。

20世纪30年代后,新式里弄进一步发展,演变出花园式里弄住宅,注重建筑间的环境绿化,室内布局和外观接近独立式私人住宅。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上海城市建筑风格的演变,也体现了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总之,上海弄堂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展,经历了从木板结构到石库门里弄,再到新式里弄的演变过程。

弄堂在上海和江浙地区的分情况如何?

弄堂在上海和江浙地区的分布情况如下:

  1. 上海的弄堂分布
  2. 最早的弄堂住宅大多分布在黄浦江以西、泥城浜(今西藏路)以东、苏州河以南、旧城厢以北,即今黄浦区范围内。
  3. 20世纪初,上海的弄堂住宅继续建造,如位于浙江中路、厦门路的洪德里;位于汉口路、河南中路的兆福里;位于广西路、云南路和福州路之间的福祥里等。
  4. 弄堂工厂主要分布在闸北区,因低廉的地价和租优势吸引了大量弱小的民族工商业。
  5. 解放前夕,上海有3840条老弄堂,2000年剩下2560条,2013年锐减到1490条,主要原因是城市发展扩容的结果。

  6. 江浙地区的弄堂分布

  7. 江浙地区也有类似上海的弄堂建筑形式,但规模和数量可能不如上海。
  8. 弄堂在江浙地区的分布较为广泛,尤其是在上海周边地区,如松江一带。

  9. 弄堂的特点

  10. 弄堂由连排的老房子构成,与石库门建密切相关,代表了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
  11. 弄堂的空间组织有序,分为公共空间(街道)、半公共空(总弄)、半私密空间(支弄)和私密空间(住宅内部),形成完整的社区。
  12. 弄堂的底层多为小商铺,与外部城市公共生活系起来,具有“外向型”空间特征。

弄堂在上海和江浙地区均有分布,但上海的弄堂更为集中和典型,形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结构。

弄堂文化中有哪些典型的社区活动和民俗风情?

弄堂文化中典型的社区活动和民俗风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弄堂文化节:这是上海特有的社区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传和弘扬弄堂文化。例如,闸北区宝山路街道举办的“海上弄堂文化节”涵盖了多个项目,如“小巷大爱、弄堂新风微视频”、“沪语申言、弄达人七彩秀”、“走进老街,弄堂掠影摄影展”、“海派风味,弄堂美食厨艺展”和“健身怡情,弄堂游戏乐翻天”等。

  2. 弄堂风情游:这种活动旨在展示上海老弄堂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风情。例如,静安寺街道的“学做一天上海人”弄堂风情游活动,通过整合静安区的多个文化旅游资源,开展“做客居民家,学说上海话”、“静安一日亲子游”等特色活动。

  3. 弄堂游戏:这些游戏如斗鸡、捉迷藏等深受孩子们喜爱,不仅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互动和友谊。

  4. 弄堂小吃:如生煎包、小笼包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吃,是弄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5. 弄堂艺术: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展现弄堂的历史、文化和风情,关注居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6. 传统节庆习俗:弄堂内经常举办各类传统节庆活动,如烧灯窑、唱堂会、拜风火神、暖窑神等,这些活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还加强了居民间的情感纽带。

  7. 弄堂运动会:这种活动通过趣味运动会的形,弘扬传统文化与健康理念,拉近邻里距离,扩大社区居民的交际圈。

  8. 弄堂故事大家讲:通过让社区居民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用贴近生活的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培养他们对社区的情感。

弄堂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与石库有何区别?

弄堂建筑风格和石库门建筑风格在多个方面有显著的区别,具体如下:

  1. 建筑风格与装饰
  2. 弄堂建筑:弄堂建筑风格多样,包括石库门弄堂和新式里弄。石库门弄堂保留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封闭式深宅大院样式,但面积缩小,空间紧凑。新式里弄则更多地模仿了西方建筑式样,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窗普及,装饰风格趋向西化。
  3. 石库门建筑:石库门建筑融合了中西合璧的特色,保留了传统江南民居的元素,如“立帖式”木结构加砖墙承重的方式,平面和空间接近江南传统的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石库门的门框通常由石头制成,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门头装饰有吉祥横批和主人姓雕刻。

  4. 空间布局

  5. 弄堂建筑:弄堂建筑多采用联排式布局,群体布局紧凑,相互毗连,成片纵向或横向排列新式里弄的单元平面自由布置,起居室、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功能区分明确,有的还设有汽车间。
  6. 石门建筑:石库门建筑的总体布局紧凑有序,沿弄道一侧的立面由石库门院墙和两侧略高的厢房山墙组成,后部单层的附属用房采用单坡屋面,形成一圈基本封闭的外立面。

  7. 功能与设备

  8. 弄堂建筑:新式里弄住宅在20年代中期出现,取消了石库门,采用铜铁栏门,围墙高度降低或用低矮栅栏代替,小天井被绿化庭院代替。花园式里弄住宅注重建筑间的绿化与环境,起居方式完全西化,房间功能布局合理,设备和装修标准较高。
  9. 石库门建筑:早期石库门住宅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自成一统。

  10. 历史演变

  11. 弄堂建筑:上海的弄堂建筑经历了从老式石库门到新式里弄的演变,终发展为花园式里弄住宅(公寓式里弄)。新式里弄住宅出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的租界内,总体上比石库门更接近欧洲近代住宅的建筑风格。
  12. 石库门建筑:石库门建筑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是上海旧弄堂的典型代表,融合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特点。

弄堂建筑风格和石库门建筑风格在装饰、空间布局、功能设备以及历史演变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

弄堂在现代城市划和居住模式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弄堂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居住模式中的地位和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弄堂作为上海特有的居住形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不仅是建筑类型,更是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居住形态将住宅、社区和城市紧密联系起来,具有强烈的“连接”属性。

在城市更新和保护方面,弄堂的保护改造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弄堂不仅承载着上海独特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保护弄堂应采取多元化模式,既保建筑本身,也保护其内在文化。政府在保护过程中应给予更多空间,建立机制,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历史文化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活品质。例如,今潮8弄从历史老弄堂变身文化新地标,保留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店,为街区注入了“亮度”。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弄堂居住模式面临着挑战。现代居住环境的变化导致邻里关系的转变,从传统的亲密无间、互帮互助的关系逐渐变得淡薄,取而代之的是相对独立、封闭的居住模式。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对弄堂文化的传承提出了的挑战。尽管如此,弄堂仍然被视为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和上海人的根,人们开始怀念弄堂的生活方式。

此外,弄堂的现代适应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虽然弄堂的逼仄空间和不便设施已经不适合现代人居住,但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能重组,弄堂仍可以在现代城市中找到新的定位。例如,将弄堂转化为书店、宾馆、酒吧等多功能空间,以适应社会变化,塑造现代城市生活空间。

总之,弄堂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居住模式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不仅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也是现代城市更新和社区建设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