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的行为太卤莽了,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
2.他在处理事情时,都会慎重考虑,从不卤莽地下决定。
1. 荒地上的野草。
引
1. 夷坑谷,拔卤莽。
《文选·扬雄〈长杨赋〉》
2. 粗疏;鲁莽。鹵,通“魯”。
引
1.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唐
《空囊》诗
杜甫
2.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
宋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3. 将军卤莽不好谋,小敌虽勇大敌怯。
清
《冯将军歌》
黄遵宪
3. 苟且;马虎。
引
1. 怙众以固权位,行贿以结恩泽,因循卤莽,保持富贵而已。
唐
《制策一道》
皇甫湜
2. 至于百工小民之事,皆有可观,不若今世之因循卤莽。
宋
《应制举上两制书》
苏轼
3. 不然,始失于因循,终失于卤莽。
《盛世危言·海防下》
郑观应
4. 大略;隐约。
引
1.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裣然。
唐
《茶经·造》
陆羽
2. 卤莽还乡梦,依稀望阙歌。
唐
《浔阳秋怀赠许明府》诗
白居易
3. 酒力滋睡眸,卤莽闻街鼓。
唐
《效崔国辅体》诗之三
韩偓
拼音:lǔ mǎng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行为或言语粗鲁、冒失,缺乏考虑或谨慎。
例句:他卤莽地闯进了会议室,打断了正在进行的讨论。
近义词:冒失、鲁莽
反义词:谨慎、细致
卤莽通常指行为粗鲁、莽撞,缺乏考虑和谨慎。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冲动、不顾后果,容易导致不良结果。
卤莽和鲁莽在汉语中都有“冒失、不谨慎”的意思,但它们的侧重点和用法有所不同。
卤莽:通常指行为或做事方式粗糙、不细致,缺乏考虑或准备。它更强调行动上的草率和粗心,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例如:“他做事太卤莽,常常忽略细节。”
鲁莽:则更侧重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指人做事冲动、缺乏思考,容易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它强调的是缺乏冷静和理智。例如:“他性格鲁莽,常常因一时冲动而犯错。”
总的来说,卤莽多用于描述行为或做事方式,而鲁莽则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两者都带有负面含义,但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卤莽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冲动决策:未经深思熟虑就做出决定,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不顾后果:在行动时不考虑可能的风险或影响,如超速驾驶或危险运动。
缺乏耐心:在需要等待或计划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可能导致错误或事故。
忽视规则:不遵守社会规范或法律法规,如闯红灯或随意插队。
情绪失控:在情绪激动时做出不理智的言行,可能伤害他人或自己。
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能力,忽视潜在的危险或挑战。
这些行为往往源于缺乏自我控制和对后果的认识,适当调整这些习惯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冲突。
卤莽性格的人通常表现为冲动、缺乏耐心、做事不考虑后果。他们往往容易做出仓促的决定,忽视细节和潜在的风险。此外,这类人可能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且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交场合中,他们可能显得不够谨慎,言行举止较为直接,有时甚至会冒犯他人。
要避免在决策中表现出鲁莽,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收集信息:在做出决策之前,确保你掌握了所有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估选项:列出所有可能的选项,并分析每个选项的优缺点。考虑短期和长期的后果。
寻求建议:与他人讨论你的想法,尤其是那些有经验或专业知识的人。他们的观点可能会提供新的视角。
冷静思考: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做决策。给自己一些时间来冷静思考,确保你的决定是基于理性而非冲动。
设定时间表: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不必急于做出决定。仔细考虑后再行动。
反思决策:在做出决策后,反思整个过程,看看是否有改进的空间。这有助于在未来的决策中避免同样的错误。
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减少决策中的鲁莽行为,做出更明智和深思熟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