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买完书后,手里剩余的钱就不多了。
2.他把箱子捆紧后,就把剩余的绳子剪断了。
1. 多余;余下。
引
1. 外将每户剩余六两四钱,儹至五户满二斤数目,付本投下支用,谓之二五户丝。
元
《中堂事记》上
王恽
2. 然当以若大经纶,蓄之怀抱;不当以剩余糟粕,夸为富强。
清
《学案小识序》
唐鉴
2. 多馀之物。
引
1. 考《汉志》有《六韬》,初不云出太公,盖其书亡于东京之末。魏晋下谈之士,掇拾剩余为此,即《隋志》《六韬》也。
明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
胡应麟
2. 左君仲郛温然长者,敦行于其家,而以其剩余施及朋友。
清
《左仲郛诗序》
刘大
3. 多馀。
引
1. 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馀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
《做革命的促进派》
毛泽东
4. 剩下;留下。
引
1. 过一会儿,残虹消失到虚无里去了,只剩馀一片在变化中的云影。
《水云集·水云》
沈从文
“剩余”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指从某个数量中减去一部分后,所剩下的部分。具体来说,“剩余”可以指:
多余之物:指在某个过程中未被使用、消耗或分配的部分。例如,市场上的剩余物资,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未被使用的物品。
数学上的余数:在数学运算中,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不能整除时,无法整除的部分即为“剩余”。例如,如果将23除以5,商为4,余数为3,这里的3就是剩余。
经济学中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剩余”可以指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而生产者余则是生产者从销售商品中获得的总收益超出其成本的部分。
历史文献中的引用:在古代文献中,“剩余”也常用来述一些未被充分利用或遗忘的事物。例如,在《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中提到的《六弢》一书,就是魏晋时期下谈之士拾取剩余部分的作品。
其他用法: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剩余”还可以表示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剩余,比如某段时间或某个地方还有多少剩余的空间。
“剩余”是一个多义词,其具体含义需要据上下文来确定。它可以指物质上的剩余,也可以指时间、空间上的剩余,还可以用于描述经济学中的概念。在同的语境下,“剩余”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专业领域的多个方面。
在经济学中,剩余的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剩余主要分为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两种类型,它们共同构成了总剩余或经济剩余,也称为总福利。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反映了消费者从购买商品中获得的额外利益。这一概念在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
解决价值理论中的悖论:例如,钻石与水的悖论可以通过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来解释。尽管水对生命至关重要,但其边际效较低,因此价格较低;而钻石虽然美丽,但边际效用较高,因此价格较高。
评估税收和补贴的影响:通过市场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可以分析税收和补贴对消费者的损失和收益。例如,间接税会扭曲商品价格,减少销售量,导消费者福利损失超过税收收入。
公共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消费者剩余被视为项目带来的社会福利。例如,建设高速公路或立交桥可以减少时间成本和燃料成本,从而增加消费者剩余。
国际贸易收益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剩余,可以评估国际交易对各国的相对收益,消费者剩余越大,收益越高。
生活水平比较: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可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的生活标准,消费者剩余越大,生活水平越高。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获得的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是生产者的利润来源。这概念在多个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市场均衡分析:在竞争市场中,产品价格由供需决定,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需求下降时价格下降,从而影响生产者剩余。
企运营中的应用:对于小企业而言,消费者剩余尤为重要,因为那些从购买中获得大量收益的消费者更可能再次购买。价格变化对经济剩余有直接影响,提高价格会增加生产者剩余,但会降低消费者剩余。
税收政策的影响:当对生产商征收税收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会发变化,同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也会受到影响。
经济剩余反映了市场效率、配置效率和总体福利。它帮助经济学家评估贸易收益、市场均衡以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例如,在雀巢公司的案例研究中,讨论了消费者剩余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处理过剩库存和环境责任方面。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衡量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们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额外收益,还与时间价值、市场效率和政府政策等多个方面紧密相关。
数学中的剩余概念,尤其是中国剩余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中国剩余定理源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描了一个整数除以三、五、七后分别余2、3、2的情况,要求求出这个整数。
具来说,中国剩余定理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解决由多个同余方程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模数都是两个或多个互素的自然数。通过逐步构建部分解并利用同余方程的性质,可以找到满足所有方程的唯一解。例如,在一个年级的学生人数问题中,如果每9人一排多5人,每7人一排多1人,每5人一排多2人,可以通过计算9、7、5的最小公倍数315,并调整系数使每个条件成立,最终求得最小值为302。
外,中国剩余定理还被应用于密码学、信号处理等领域。在密码学中,它可以帮助设计安全的加密算法,因为可以通过模运算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在信号处理中,它也可以用于滤波器设计和信号重建等任务。
总之,中国剩余定理不仅数学理论研究中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古代文献中,“剩余”一词的具体用例包括:
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中提到的《六弢》一书,以及清代刘大櫆在《左仲郛诗序》中对左君仲郛的描述,都体现了“剩余”的概念。
毛泽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强调了将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用于学习的重要性。
元代王恽在《中堂事记》中对“剩余”的描述,以及清代唐鉴在《<学案小识>序》中对“剩余”的批评。
宋代苏轼的《论纲梢欠折利实状》,描述了船场兴盛时,需要有剩余的衣食来养活众人。
明代唐顺之的《乞留余盐疏》和清代沈从文的《新与旧·菜园》中均有出现“余剩”一词。
三国蜀诸葛在《将苑·击势》中提到“粮食羡餘,甲兵坚利”。
唐颜真卿在《柳恽西亭记》中提到“邑宰李清请而修之,以攄众君子之意。役不烦费,财有羡餘”。
宋司马光在《言拣兵上殿札子》中提到“方今天下安乐无虞,而府库之积,随得随散,曾无羡餘”。
唐白居易在《重赋》诗中提到“繒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餘物,随月献至尊”。
宋史《食货志下一》中提到“时又有元丰库,则杂储诸司羡餘钱”。
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管理和利用剩余物资的方法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减少购买和囤积:避免购买过多或不必要的物品,尤其是食品和一次性用品。通过周餐计来合理安排食材的使用,确保不会因为过期或变质而浪费。
重复使用和再利用:对于不再需要的物品,可以考虑捐赠、交换或重新利用。例如,旧衣服可以改造成枕头套或手工制品,旧家具可以捐赠给慈善机构。此外,厨余垃圾也可以转化为肥料或动物饲料,形成一个小循环系统。
创意利用剩余食物:将剩余的食物转化为新的菜肴,如将剩饭做成炒饭或粥,或者将剩余的蔬菜和水果制作成果汁或汤。对于难以保存的食物,可以尝试冷冻保存以延长其保质期。
合理储存:将旧包装食品放在前面,冷冻奶酪和黄油,并将食物分装冷冻。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还能方便管理。
社区共享与交换:建立邻里互助机制,共享各自的食材资。如果有自家种植的果蔬,可以用以物换物的方式换取其他家庭的储备。
捐赠和回收:将不再需要的物品捐赠给需要的人或机构,如医院、学校或慈善组织。也可以将家庭物品带到当地资源回收中心进行回收。
在现代科技和设计中,时间和空间上的剩余被创新地应用于多个领域,以提升用户体验和环境可持续性。
时间空间的概念也被应用于果图设计中,设计师们通过考虑不同时间段的光影变化、季节变化等因素,创造出具有动态美感的建筑或城市景观。
产品设计中的时空交融:
在艺术装置方面,设计师们利用投影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能够打破时空限制的艺术作品,使观众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中漫游并与作品互动。
社会设计中的剩余空间微更新:
城市中的剩余空间问题可以通过社会设计来解决。研究表明,设计师需要关注公共利益,并通过多方参与来平衡空间利益。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还能促进社会公正性设计。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