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被人们赞颂不已。
2.人们对刘、关、张三人的深情厚谊是极为赞颂的。
1. 赞美歌颂。
引
1. 其年,黄龙见邺西漳水,衮上书赞颂。
《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
2. 秕糠麟阁之雄,孰为上将?赞颂龙庭之绩,彼独何人?
唐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
司空图
3. 人们编成许多诗歌来赞颂这珍奇的友谊。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魏巍
2. 文体名。“贊”和“頌”的并称。
引
1. 若乃四六对偶,铭檄赞颂,循沿汉末以及宋齐,此真两汉刀笔吏能之而不作者,而今世谓之奇文绝技,以此取天下士而用之于朝廷,何哉?
宋
《宏词》
叶
2. 碑志与纪传不同,碑志或奉敕撰,或存交谊,或后嗣请求,体兼赞颂,称善不称过。
清
《瞑庵杂识》卷二
朱克敬
“赞颂”一词在中文中具有多重含义。首先,它通常指对某人或某事的高度赞扬和赞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常用于式场合、文学作品和演讲中,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优点、成就或价值的高度赞美。
赞颂也可以是一种文体名称,结合了“赞”和“颂”的意思,即赞美和歌颂。例如,在古代文献中,赞颂被用来描述对僧侣、德高望重的喇嘛、神祇、菩萨等人的祝福和供养,强调将世间所有美好事物化为智慧之精华,并奉献给诸佛、世界各地的神灵、六界众生以及有因果债务的人们。
此外,“赞颂”在佛教经典中也有重要地位,如《一百五十赞佛颂》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印度佛教僧人日常生活中及佛教文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用于赞美佛陀,人归依佛陀。
赞颂还可以指一种特定的诗歌形式,即颂诗。颂诗起源于祝祷活动,是用于仪式的赞述之辞,通常包含对祖先神灵的颂歌、叙述宗族历史的内容等。这种诗歌形式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具有独立的文体特征和社会文化价值。
赞颂是一种表达对美好事物和人物的崇高评价的方式,可以体现在文学、宗教和日常生活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场合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敬仰。
赞颂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文学、宗教、民间艺术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的表现形式:
在秦汉时期,颂的写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如班固的《安丰戴侯颂》和傅毅的《显宗颂》,这些作品不仅歌颂帝王的功德,还描述了草木及其他事物。
蒙古族的“伊若乐”(祝颂):
“伊若乐”是蒙古族上古时期形成的一种民间艺形式,主要用于对人物、事件或器物进行祝颂。这种祝颂通常以朗诵的形式进行,用优美的韵文表达对被祝颂对象的理想化赞美,并祝福其未来的发展。
古希腊和罗马的歌颂式礼赞:
这种形式的礼赞也受到宗仪式的影响,礼拜时会有歌颂诗篇,使得这种赞美更具表达性和意义。
欧洲中世纪的赞美诗:
这些诗歌形式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使用生动的语言、意象和比喻来赞美主题。
印度的颂歌:
在印度,颂歌伴随着国王和贵族的胜利以及家族的荣耀历史。这些颂歌不仅赞美神祇,也庆祝国王和贵族的成。
基督教中的赞美:
秘主义者通过狂喜的祈祷体验与神灵融合,这种祈祷超越了普通祈祷的框架,成为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体验。
现代文学中的赞美:
在现代文学和艺术中,赞颂的应用案例广泛而多样。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现代赞美诗:现代赞美诗在连接不同世代、传承信仰传统和圣徒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歌曲不仅具有永恒的旋律,还融入了丰富的神学内容,旨在提醒信徒们回顾历史上的神迹,从而在当下依靠上帝的恩典。
当代诗歌中的颂歌:当代诗人通过重新诠释传统诗歌形式,如颂歌(Ode),将古老的形式赋予新的生命力。例如,艾伦·泰特的《向叛乱死者致敬》是霍拉蒂颂歌的典范,而伯纳黛特·梅耶尔的《关于周期的颂歌》则挑战了男性主导的抒情颂歌传统,重新赋予颂歌以庆祝女性生理功能的权利。
文化庆典中的赞美诗歌:赞美诗歌在葬礼或庆祝生命仪式中非常有用,能够以引人入胜的方式概括逝者的生活。例如,在婴儿命名仪式上,可以将孩子置于家族树中,表达家庭对未来的期望;在女性生命第三阶段的庆活动中,赞美诗歌也被用于表彰她们的经历和智慧。
文学作品中的颂扬:文学作品中,颂扬是一种通过言语展现的优雅方式,用来表彰人的品质或事物。例如,约翰·弥尔顿的《基督诞辰晨》、约翰·德雷顿的《圣塞西莉亚日之歌》、威廉·华兹华斯的《义务赞歌》作品展示了颂扬在不同文学体裁中的运用。
古代与现代的联系:古人早就认识到美颂之功用,对美颂之声推崇备至。孔子曾赞曰:“《颂》,平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绅(伸)而葛(遨),其思深而远,至矣!”这表明古代雅颂之声的教化作用被高度重视,并在汉代贾谊的《诗》中也以《雅》《颂》为主。
赞颂与其他类似表达方式(如赞美颂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颂扬:则是在高度钦佩下进行的,通常使用强烈甚至夸张的语言来表达对某人的赞美。
语法不同:
赞美:通常作为谓语使用,如“我赞美金色的秋景”。
用法不同:
赞美:则更多出现在日常对话和书面语中,如《西游记》中的描述。
侧重点不同:
在佛教经典中,赞颂具有多重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首先,赞颂是修行的一部分,通过赞美佛、菩萨及祖师等的功德伟业,可以强化修行目标,激发信心,并学习他们的精神。这种赞美不仅限于共性的品质如清净、平等、觉悟等,还应关注个的品质,如释迦牟尼佛的救度众生的愿力,阿弥陀佛开启的带业往生模式。
赞颂在佛教中被视为一种殊胜的修法,能够消除口,获得无碍辩才,忆念佛的功德,得到佛力加持,使心与佛相应。例如,《大智度论》中提到,通过赞颂佛的功德,修行人可以获得大名、安乐、恭敬报等果报。释迦牟尼菩萨以偈颂赞叹佛七天七夜,超越九大劫,于九十一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明以偈颂赞佛的殊胜。
赞颂还具有文学价值和宗教意义,在佛教节日和法会中广泛使用,如炉香赞、弥陀赞等,这些赞颂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艺术之美,也体现了佛教对戒定慧三学的重视和对众生的慈悲关怀。通过分析这些赞颂,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的教义和艺术之美,同时也能感受到佛教对众生慈悲和关怀。
总之,赞颂在佛教经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对他人长的肯定,也是修行的一部分,通过赞叹如来和诸佛菩萨的功德,可以强化修行目标,激发信心,学习他们的精神。赞颂需基于真实发现,避免虚假赞美,同时需把分寸,避免助长傲慢心。
颂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影响深远且多方面。首先,从起源上看,颂诗起源于古代帝王成功治国后向神明歌功颂德行为,用以表达对圣帝明王的赞美。这种形式的诗歌在历史上有多种体裁,如《安丰戴侯颂》、《出师颂》等,反映了不同朝代的风格变化。
《诗经》中的“三颂”——《商颂》、《周颂·大武乐章》和《周颂·三象》——与先秦时期的乐文化紧密相关,揭示了《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后世礼乐制度的深远影响。这些颂诗不仅在篇章归、思想内涵、艺术构成及其文化意义上具有重要价值,还通过祭祀活动的形式强调了庄重严肃和中规中矩的特点。
屈原的《橘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首篇文人咏物诗,开创了诗歌咏物的先河,并在颂体文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后世文学和品德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诗经》中的“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曲,是赞美王侯的功德,把他们的功业祭告于神明之前。尽管颂诗常被批评为敷衍和不真诚,但它们揭示了君主与受其资助的智者之间的关系,并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个人、自发表达的观念。
综上所述,颂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作为祭祀文化的一部分,还在于其对后世礼乐制度、文学创作以及个人品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