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孩子的品性不差,好好调教,必成大器。
2.老王品性好,大伙都愿意跟他说心里话。
1. 品质性格。
引
1. 庶简约之风,有孚于品性。
《宋书·孝武帝纪》
2. 人多中材,仰而测之,以度君子,未必即得君子之品性。
《小说原理》
夏曾佑
3. 追原戏曲之作,实亦古诗之流;所以穷品性之纤微,极遭遇之变化。
《曲录序》
王国维
4. 这种品性同趣味却全出之于母亲的陶冶。
《新与旧·菜园》
沈从文
“品性”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指一个人的品质性格。具体来说,“品性”涵盖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个性特征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
品质与性格:品性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包括诚实、正直、宽容、友善等道德品质,以及乐观、开朗、温和、坚韧等性格特征。这些特质反映了一个人对待世界的根本态度和与人相处的方法。
品德与道德:品性也涉及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如诚实待己和待人,以及对社会义务和个人责任的看法。良好的品性帮助一个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对自己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普遍性与可塑性:品性是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生命状态,具有普遍性和可塑性。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品性,但其具体内容会因环境、教育和个人选择的同而有所差异。
动植物品种的性质:除了指人的品质和性格外,“品性还可以指动植物品种的自然特性或性质。
总结来说,“品性”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指人的质和性格,也可以指动植物品种的性质。它反映了一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是评价个人的重要标准。
品性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因素。根据不同的理论和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依从、认同与内化: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包含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及内化。依从阶段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形式,前者是缺乏对行为必要性的认识而跟随他人行动,后者是在权威命令或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采取一致行为。认同阶段则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内化阶段则是将认同的思想观点与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长期性和反复性:品德是个体稳定的社会心理结系统,不是一时一事的偶然表现,而是需要经过长期教育、反复锻炼、逐渐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经过多实践—体验积累—再实践—修正积累的心理活动环节,其品德才由量变到质变,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螺旋式地发展。
教育与训练:亚里士多德认为,品格的形成需要通过教育与训练的结合,反复正确的思考和行动可以将知识转化为内在习惯。他强调,品格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涉及个人的第二自然的重塑,即描述某人性格特征的方面。
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孩子品格形成的基础,因为孩子首先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和学习。良的品格形成离不开家庭、社区和学校这三个教育环境的协同作用。此外,社会风气、大众传媒、班集体和同辈团体等因素也会对儿童品德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生活事件的作用:深刻的生活事件对塑造品格具有重大影响,这些事件使人们面对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对自我认知的影响。例如,被解雇、工作评价、晋升机会、不公平的评估或遭受不道德指控等事件都可以塑造品格。
年龄阶段的划分:品格形成被划分为五个连续且适合年龄的阶,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例如,5至6岁阶段主要培养诚信、辨别是非、善恶和宗教教义;7至8岁段则注重实践自我责任感;9至10岁阶段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权利;11至12岁阶段培养独立性;13岁及以上阶段形成社会态度。
品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涉及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并受到家庭、社会环境和生活事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塑造一个人的品性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涉及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以下是通教育和社会环境塑造个人品性的详细方法:
教育是塑造个人品格的重要工具。学校不仅提供知识教育,还应注重品格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纪律性、诚实、尊重、善良等基本品格。品格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包括课程设计、教师榜样、学校文化和管理等。例如,在SMKN 1 Cimerak学校,通过阅读信件、教师榜样和强化良好行为来培养学生的品格
家庭是个人品格形成的第一个场所。父母在孩子的品格教育中扮演着关重要的角色,需要为孩子提供支持和指导,建立良好的沟通,并成为孩子的榜样。家庭环境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社区作为检验个人品格的场所,可以提供一个实际应用品格标准的环境。社区中的互动和活动有助于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社区应积极参与品格教育,提供一个有利于品格形成的氛围。
品格教育需要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形成持续的联系。这包括通过惩罚、赞扬、榜样和道德教育等特殊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此外,品格教育应从学前教育开始,并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确保学生能够基其价值观行事。
环境因素在塑造学生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创造有利的氛围,如制定迟到禁令、建立垃圾箱等措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此外,社交媒体和其他现代沟通工具也对学生的品格形成有重要影响,需要加以引导和管理。
品格教育是一个渐进和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引导和强化。学校可以通过日常活动和课程来不断强化学生的品格标准。例,通过宗教教育、道德规范的传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价值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格。
总之,通过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塑造一个人的品性。
品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且复杂的关系。根据多项研究和文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这种关系。
温和和自律这两个特质与精神健康有显著的正面关联。温和特质能够防止过度行为,并与谦逊和自我调节等性格特征相关联,这些特质与抑郁症状、感知压力、困扰、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成瘾呈负相关,但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呈正相关。自律特质则与社会福祉相关,而自我调节则与生活满意度和心理福祉相关,但不影响主观幸福感。
此外,韧性特质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韧性包括积极情绪、乐观、认知灵活性、积极对(包括宗教应对)、社会支持和亲密关系、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以及掌控感。韧性与积极情绪、情绪稳定性和积极情绪呈正相关,但与生活满意度无关。韧性与抑郁症状、感知压力、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和孤独感呈负相关。
在青少年阶段,品格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与心理病理学呈负相关。这意味着品格可以预测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基于品格和美德的积极心理学干预措施在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社会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Seligman等人(2009)、Rashid等人(2013)等研究均表明品与各种生活领域之间存在强关系。
另外,精神健康与个人品德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支。例如,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被视为品德高尚的标志,还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孔子曾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这表明道德修养好,心地宽广,体自健壮。
综合来看,品性中的温和、自律、韧性以及诚信等特质都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在不同文化中,品性的定义和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伊斯兰文化中品格与印尼语中的“budi pekerti”(道德)相同,指的是直接反映个人行为而非深思熟虑的品质。伊斯兰教强调品格的重要性,认为品格是过逻辑和行为的持续发展和相互补充来构建的。
重要性的差异: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如美国,文化价值观更注重个人自由、自我表达和追求个人目标。这种文化背景下,品格教育可能更侧重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育方法的差异:
在亚洲国家或地区如日和韩国,品格教育也已实施,并结合了文化教育,旨在培养宗教、民族主义、生产、创新公民。印尼的品格教育不仅限于培养道德价值观民族性格,而是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道德和品格的关系
道德是指一个人对善恶的认知,而品格则是直接储存在大脑中的个人特质。在伊斯兰教中,品格教育实上是指将美德的价值观内化到学生个人中,这种内化是一个基于信仰概念的道德建设过程。
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在不同文化中,品性的定和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异。
品性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涵盖了个人行为、社会关系、职业发展以及社会整体的稳定与进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品性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品性是个人行为的根源,决定了一个人在面对选择时的道德判断和行为方式。拥有良好品性的人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他人;反之,缺乏品格的人则可能逃避责任、屈服于诱惑、将问题强加于他人品性包括诚实、尊重、责任感、公平、关怀和公民精神等核心价值,这些品质使个体在困难时刻表现出可信赖性和可靠性。
高尚的品性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好学上进的人必定会钻研业务,勇于探索,爱岗敬业、与人合作,从而为企业创造效益。相反,一个人品性不佳,品德低劣,只求索取,不愿奉献的人,即使有再高的学识和能力,也难以得到重用,终究成不了大器,甚至可能为非作歹,祸及企业和自身。
品性在商业成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知识和体力,商业成功还需要品性或人品。道德判断主要基于的品性,品性是人们行为的根源。一个具备良好品性的人在职场中更容易获得信任和尊重,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品格教育对于应对当前社会的种种问题至关重要。通过正规教育途径,将品格教育重新应用于每一门课程或每一门学科中,可以培养出具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品格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注重道德和品格的培养,是自我塑造的基础。
品格教育有助于应对社会和道德危机,如金融危机、银行腐败、伦敦骚乱和议员费用丑闻等。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道德价值观,可以防止现代文明的不良习惯和价值观对教和道德价值观的破坏,从而维护社会的优良传统。
品性是解释人类行为基础,尽管心理学试图将品性和个性从某些理论中排除出去,但它们仍然存在于法律、政治、教养孩子和对他人行为的解释中。因此,重新将品性带回行为解的科学研究中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