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有心的意思

yǒu xīn

有心

拼音yǒu xīn

1.有心常用意思: 怀有某种意念或想法。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有意 , 蓄意 , 居心 , 蓄志
反义词 无意

例句 1.他们俩人一个有心,一个有意,终于结为夫妻。
2.有前科的人有心向善,社会大众应予以鼓励和支持。

2.有心常用意思: 故意地;有意地。

词性副词
近义词 有意 , 故意 , 成心 , 存心
反义词 无意 , 无心

例句 1.他有心地讲了个笑话,把房间里紧张的气氛冲淡一点。

3.有心常用意思: 有心眼儿;心计多。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有心引证解释

1. 谓怀有某种意念或想法。

1.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小雅·巧言》
2. 君臣上下各餍其私,以纵其回,民各有心而无所据依。以是处国,不亦难乎! 《国语·晋语一》
3. 人之为善,须出于无心。若有心,则非为善矣。 宋 《寓简》卷八 沈作
4. 我有心请他来花坞中,将昝那酒肴共饮几杯。 元 《玉壶春》第一折 武汉臣
5. 下国僻处弹丸,常惭鄙陋,执经无地,向学有心。 清 《池北偶谈·谈故二·琉球入学》 王士禛

2. 有心计。

1. 〔众〕为人谨敏有心。 《东观汉记·郑众传》
2. 〔吐蕃〕乃选妇人有心者约曰:“去为维州守卒之妻,十年兵至,汝为内应。” 唐 《唐国史补》卷下 李肇

3. 有志向。

1. 夫人笑曰:“……拔嗜欲之根,愿无为之事,良有志矣。”王母曰:“所谓有心哉。”

4. 指有侠义心肠的人。

1. 余后周将尉迟迥也,死于此地,遗骸尚存。愿托有心,得毕葬祭。 唐 《尚书故实》 李绰

5. 有情意;有爱心。

1.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唐 《赠邻女》诗 鱼玄机
2. 那和尚搂住这妇人说道:“你既有心于我,我身死而无怨。” 《水浒传》第四五回
3. 一日,皮氏在后园看花,偶然撞见赵昂,彼此有心,都看上了。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6. 有意;故意。

1. 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 唐 裴度
2. 晦庵是有心寻不是的,来得急促。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3. 自从他选取了这行营业,他就有心闭上眼睛混。 《四世同堂》七三 老舍


相关词 有心无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

有心是什么意思

“有心”一词在中文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 怀有某种意念或想法:这是“有心”的基本释义,表示某人内心有所思虑或意图。例如,《诗经·小雅·巧言》中提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即他人怀有某想法。

  2. 有心计:指有智慧和策略地行事,如《东观汉记·郑众传》中描述的人谨慎而有心。

  3. 有志向:指有追求和目标,如《太平广记》中提到的“良有志矣”。

  4. 侠义心肠的人:指具有侠义精神的人,如唐李绰在《尚书故实》中提到的尉迟迥。

  5. 有情意、有爱心:指对某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如唐鱼玄机在《赠邻女》诗中所表达的“有心郎”之意。

  6. 有意、故意:表示有意或故意地做某事,如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提到的“有心闭上眼睛混”。

此外,“有心”还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细心、体贴,例如“是个有心人”。在佛教哲学中,“有心”还被用来描述一种带有主观意图的心理状态,与“无心”相对,后者指没有特定念头的状态

“有心”一词涵盖了从思想、意图到情感、行为动机的广泛含义,具体解释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有心”在古代文学中的具体应用和例子是什么?

在古代文学中,“有心”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和应用,具体例子如下:

  1. 怀有某种意念或想法
  2. 在《诗经·小雅·巧言》中,有“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句子,意思是别人心中有所思虑,我能够揣测到。
  3. 另外,《国语·晋语一》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民各有心而无所据依”,表示人们各自怀有不同的想法和意图。

  4. 有志向或抱负

  5. 在《太平广记》中,“有心”被用来形容那些有志向的人,例如文中提到的李绰的故事。

  6. 有情意或爱心

  7. 唐代鱼玄机的《赠邻女》诗中有“有心应意”的句子,表达了对邻女的深情厚意。
  8. 在《水浒传》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描述了人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9. 有意或故意

  10. 在《二刻拍案惊奇》中,有“晦菴是有心不是的,来得急促”的句子,表示故意找茬。
  11. 老舍的《四世同堂》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描述人物有意为的行为。

  12. 和歌中的美学理念

  13. 在平安时代的和歌学中,“有心”指的是对题目有深刻理解,并且能够表达出巧妙的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例如,《天徳四年内裏歌合》中的判词就强调了这一点。

  14. 皇天不负有心人

  15. 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老天爷不会辜负那些心诚意的人。例如,在梁启超的《新罗马·侠感》中提到:“自古道皇天不负有心人”。

“有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哪些变化?

“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古代诗词到现代口语表达,其含义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展。

从历史文献来看,“有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薛调的《无双传》中,意指怀有某种意念或想法的人。在宋代赵长卿的临江仙·杨柳》、明代文徵明的《书昌国忆母诗后》以及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侦戏》等作品中,“有心”也常被用来描述对某事物或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些早期文献中的“有心”多用于表达对某事或某人的关注和情感投入。

进入现代语,“有心”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现代汉语中,“有心”不仅保留了古代诗词中的情感色彩,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用途。例如,在鲁迅的《且介亭杂文·儒术》和《人民日报》1981年1月15日的报道中,“有心人”被用来形容那些有志向、有志气的人。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非常常见,如成语“功夫不负有心人”,意指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此外,“有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和灵活。它可以作为宾语或定语使用,用于口语表达。例如“你是否打听了有心人转租房间呢?”、“功夫不负有心人”等例句展示了“有心人”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这种用法不仅限于书面语,也广泛存在于日常口语中,体现了其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有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丰富多样,包括存心、有意、蓄意、用意、故意等。这些词语在不同的场景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使频率和含义,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多样性和表达的灵活性。

如何区分“有心”与“无意”在表达图时的微妙差异?

在表达意图时,“有心”与“无意”的微妙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的动机、目的性和结果上

从动机上看,“无意”通常是指没有预先思考或刻意为之的行为,是自然流露的情感或行为。例如,《弟子规》中提到“无心非,名为错”,即无意中犯的过失被称为错误。这种行为往往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如“无心插柳柳成荫”,即无意中的行为却意外地带来了好的结果。

相反,“有心”则指刻意为之的行为,带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朱熹认为,“有心者,刻意为之也,自然有痕迹”,即有意的行为会留下明显的痕迹。这种行为往往包藏祸心,怀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和阴谋,如“有心栽花花不发”,即刻意为之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从结果上看,“无意”的行为虽然可能缺少智慧,但诚实坦率,不会故意混淆视听或损人利己。而“有心”的行为可能阴险狡猾,容易挑拨是非,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在处理“无意”与“有心”的问题,应明辨是非。对于无意的过失应宽容对待,而对于有意的行为则需识破其真实意图,避免因缺乏判断而伤害无心者的感情。康熙皇帝的故事也展示了他如何明辨是非,原谅无意之言,而贬斥有意之举。

总之,“无意”与“有心”的区别在于是否有预谋和目的性。无意的行为是自然流露,无意插柳可能成荫;有心的行为是刻意为之,可能带来负面后果。

在佛教哲学中,“有心”与“无心”的概念是如何界定和解释的?

在佛教哲学中,“有心”与“无心”的概念是通过禅宗和佛教经典中的教义来界定和解释的。根据《无心论》和其他相关文献,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概念在修行中的重要性。

“有心”通常指的是众生在无心中妄立了一个心,从而生出妄想,这种状态被称为凡夫之妄心。这种有心的状态是由于无明心动而不断造业受报,导致众生陷入轮回之中。此,“有心”在这里被看作是一种颠倒和虚假的存在。

相反,“无心”则被视为一种超越一切的真理智慧状态。在《无心论》中,达摩祖师强调无心才是真正的空无,因为一切皆由心造,而心本身也是空无的。无心被描述为寂静、无形、不可见、不可听、不可灭、不可生、不可知、不可测、不可得等,象征着超越一切的真理和智慧。无心即是修行,无心即是寂灭,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

此外,《绝观论》中也提到,如果众生真实有心,就是颠倒,是于无心中而妄立了一个心,从而生出妄想。这与《无心论》中的观点一致,即众生迷妄,于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业,妄执为有。

在禅定修行中,“有心”和“无心”的概念也有具体的体现。文章指出,“有心”指心理作用,而“无心”则指没有心理作用的状态,除非达到特定的修行境界,如无想定、无想天或灭尽定。这些高级修行境界才能真正达到“空灵”的境界,即无心的状态。

总之,在佛教哲学中,“有”与“无心”的概念是通过禅宗经典和修行方法来界定和解释的。

“有心”一词在不同地区方言中的含义和用法有何不同?

“有心”一词在不同地区方言中的含义和用法确实存在差异。在粤语中,“有心了”通常用作谢对方的关怀和惦念,是一种客气的话语,用于表达对对方帮助或关心表示感激。而在上海话中,“有心”作为副词,表示存心、故意,常与动词搭配使用,示事情的发生或结果。这表明“有心”在粤语中更多地用于表达感激之情,而在上海话中则强调了意图或动机。

此外,“有心人”这一成语在汉语中指的是那些有某种想法,肯动脑筋的人。这个词汇可作为宾语或定语使用,用于口语中,体现了一个人的积极主动和深思熟虑的态度。

在宣平话中,“有心之人”被鼓励关注生活中的方言词汇与文化内涵,这反映了方言中“有心”一词可能还承载着对当地文化和民俗的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