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乘坐公共汽车时,总是主动为岁数大的人让座。
2.他尽管上了岁数,但走起路来仍健步如飞。
1. 年数。
引
1. 墨子曰:“不如为车𫐐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指人的年龄。
引
1. 她有多大岁数,我说不清。
《樱海集·柳屯的》
老舍
2. 姑爷岁数也不大,家里也没有什么人。
《冬儿姑娘》
冰心
拼音:suì shu
词性:名词
解释:指人的年龄,通常用于口语中。
例句:他已经五十岁了,但看起来岁数不大。
近义词:年龄、年纪
反义词:无
岁数通常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当前时间所经历的整年数,用于表示一个人的年龄。例如,一个人出生后每过一个完整的生日,岁数就增加一岁。岁数是衡量一个人生命周期的重要指标之一。
要计算一个人的岁数,通常需要知道他们的出生日期和当前日期。具体步骤如下:
获取出生日期和当前日期。
计算当前年份减去出生年份,得到初步的岁数。
如果当前日期(月份和日)还未到出生日期,则岁数减一。
例如,如果某人出生于1990年5月15日,当前日期是2023年4月10日,那么他们的岁数是32岁(2023 - 1990 = 33,但还未到5月15日,所以减一,得到32岁)。
岁数在法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刑事责任年龄: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刑事责任年龄有不同规定。例如,在中国,14岁以下的人不负刑事责任,14至16岁的人对特定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16岁以上的人对一般犯罪负刑事责任。
民事行为能力:法律通常规定一定的年龄作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例如,在中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岁以上未满18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达到一定年龄后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例如,在中国,年满18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婚姻年龄:法律规定最低结婚年龄,以确保婚姻的合法性和当事人的成熟度。例如,在中国,男性不得早于22岁,女性不得早于20岁结婚。
退休年龄: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退休,并享受退休待遇。例如,在中国,男性退休年龄通常为60岁,女性为50或55岁。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特殊规定,如禁止雇佣童工、未成年人不得购买烟酒等。
这些是岁数在法律中的一些主要应用,具体规定可能因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而有所不同。
不同文化中对岁数的计算方式确实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的起算点和增长方式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年龄通常按照虚岁计算。婴儿出生时即为一岁,每逢农历新年增加一岁。因此,中国传统的年龄计算方式往往比实际出生年龄大一岁或两岁。
韩国:韩国的年龄计算方式与中国类似,也使用虚岁。婴儿出生时即为一岁,每逢元旦(公历新年)增加一岁。因此,韩国的年龄通常比国际标准年龄大一岁或两岁。
日本:日本的年龄计算方式与国际标准相同,即从出生时算起,每过一个生日增加一岁。但在某些传统场合,日本人也可能使用虚岁。
西方国家: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年龄计算方式与国际标准一致,即从出生时算起,每过一个生日增加一岁。
印度:印度的年龄计算方式也遵循国际标准,但在某些地区或文化中,可能会使用虚岁或其他传统方法。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时间和生命周期的不同理解。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误解。
岁数和年龄在中文中通常可以互换使用,都表示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的时间长度。然而,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
年龄:更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通常指一个人已经活了多少年,强调的是时间长度。例如,“他的年龄是30岁。”
岁数:更常用于口语或非正式语境,有时带有更亲切或随意的语气。例如,“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总的来说,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语境和语气,而在实际意义上没有本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