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这种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别人死活的作法,我不敢苟同。
2.你们的意见过于偏激,我不敢苟同。
1. 随意附和。
引
1. 偷合苟同以之持禄养交者,是谓国贼也。
《韩诗外传》卷四
2. 论谏宁中止,谋谟不苟同。
宋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
陆游
3. 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保邦于未危,必自此始。
清
《日知录·不醉反耻》
顾炎武
4. 舍此而求统一,无论出何花样,弄何玄虚,均为南辕北辙,实属未敢苟同。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毛泽东
“苟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ǒu tóng,意指轻率地表示同意或附和他的观点或行为,但并未经过深思熟虑。这个词通常带有贬义,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盲目跟随他人意见的人。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当某人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死活时,如果有人表示同意,但内心并不认同其本质或价值,这种行为就可以称为“苟同”。
“苟同”一词源自《韩诗外传》,其原意为随意附和,后来引申为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不敢随同意。在现代汉语中,“苟同”常用于表达对某人观点的不认同或批评,尤其是在没有充分理解对方立场的情况下轻易表示同意。
此外,“不敢苟同”是一个相关的成语,表示不敢随便地同意,通常用于表达对某事的保留态度或反对意见。
“苟同”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显著变化。“苟同”一词主要表示轻率地表示同意,通常用于表达对某人观点或建议持保留态度,不敢轻易同意。这一用法强调了对人对事的慎重态度,与古代文献中“苟且”的含义有所不同。
从历史文献来看,“苟且”一词在古代多指得过且过、敷衍了事、马虎等负面行为和态度。例如,在晋代陆机的《五等论》中提到“为上无苟且之心”,以及宋代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因循苟且”,都反映了这种态度。而在现代语境中,“苟且”更多地被用来描述各种负面行为和态度,如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勉强生存下去等。
相比之下,“苟同”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其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其语境更加具体和明确,主要用于表达对他人观点的谨慎态度。例如,“您的意见我不敢苟同!”这句话就体现了这种用法。
“苟同”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与古代文献中的“苟且”有所不同。
“苟同”、“附和”和“同意”这三个词汇虽然在表面上都表示对他人观点的认同,但它们之间在微妙的差别。
苟同:这个词强调的是勉强同意或随声附和,通常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见。例如,在多歧或多分歧的情况下,不应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即“苟同”,这通常意味着勉强同意别人观点,而不是真正认同。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小人同而不”可以理解为小人盲目苟同,但不能和谐相处。
附和:这个词侧重于没有主见地追随别人的意见。例如,“他太没有主见了,对别人的看法只会随声附和”。附和通常带贬义,表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机械地重复他人的观点。
同意:个词则是一个中性词,表示对某个观点或意见的认可。它并不涉及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只是单纯地表示认可。例如,“我同意你的观点”。
总结来说,“苟同”强调的是勉强同意或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独立思;
在心理学或社会学领域,“苟同”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主要涉及从众心理和社会影响。根据,从众行为在心理上可能源于无知和社交关系的驱使。当个体对某个事物的价值和内涵无法分辨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大部分人所选择的路径,这是一种模糊的处理方式,通常具有一定的价值。此外,从众行为也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同的属性可以成为交流和相处的介质,因此从众也是一种利益驱使。
进一步地,探讨了愉悦原则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以及它与社会系统和自我之间的关系。虽然愉悦原则是所有心理过程的重要驱动力,但社会提供了一套激励机制和意义体系,引导我们做出特定的生活选择和决策。例如,拖延症可能表面上遵循愉悦原则,因为它减少了工作带来的不愉快刺激,但实际上,它可能牺牲了未来的愉悦以换取即时的满足。这表明个体的欲望(如自慰)似乎压倒了对现实原则的约束,即追求长期快乐而非即时满足。然而,拖延症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人们被迫做不喜欢的事情,即使他们对此感兴趣。社会通过教授一套价值观和意义体系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这些体系虽然与人类原始欲望相悖,但通过提供成就感、社会地位和物质祉等间接愉悦,将它们融入个体中。因此,拖延症可以被视为对这种社会意义体系的抵抗,强调了社会在塑造个人行为和欲望方面的作用。
“苟同”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包括从众心理、社交关系、愉悦原则以及社会意义体系的影响。
成语“不敢苟同”源自叶赫那拉·图鸿的《乾隆皇帝》第一章,意为对人或事抱慎重态度,不敢随便同意他人观点。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案例包:
在《乾隆皇帝》中,叶赫那拉·图鸿写道:“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某些观点的不认同。
在东北现代文学大系评论卷中,郭君对胡先生的评价也使用了“不敢苟同”一词:“至于在艺林社《文学论集》里的‘详细论驳’,因为我没有闲钱和那闲别致,所以我还不想看。谢无量‘用成语不写书名,妄据已有’。郭君为他原谅,却说‘不致如此不道德’,这虽是小节但我也不敢同。”。
芥川龙之介在其中国游记中提到《水浒》时,也使用了“不敢苟同”一词:“然而,正如日语里有句成语所说‘熟读《论语》,却不懂《论语》的精神’,芥川熟读《水浒》却把《水浒》中一百零八将的好汉精神说成是‘爱好杀人放火’、‘把善恶踩在脚下’,而且‘古往今来的中国人都有这种思想’。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在《读者》精华简体版目录中,作者提到超越身、战胜对手固然是人性中古老的冲动,但是当人们只是为了金牌而拼搏呐喊的时候,荣誉也变得异常脆弱,不管这荣誉是否只属于个人。许多丑闻不正是以国家地区荣誉的名义发生的吗?黑哨、假赛、兴奋剂、跑完马拉松紧接着再跑万米的荒唐事也出现了。看到了一个个失神离场的运动员,你不会以为只有他们利欲熏心、孤注一掷吧!对此,我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