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不仅创建太学,而且也确立了汉代的选举制度。
例句
1.岳飞忠心耿耿、战功赫赫,却遭奸人陷害被罢黜入狱。
1. 废除排斥。
引
1.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汉书·武帝纪赞》
2. 罢黜异端,推明极孝。
宋
《贺元
曾巩
3. 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堕之兵。
宋
《颍滨遗老传下》
苏辙
2. 罢免;去官。
引
1. 哀帝罢黜王氏,故太后与莽怨丁、傅、董贤之党。
《汉书·孔光传》
2. 时张说、杨玚、皇甫璟、杨相如皆以为不便,而相继罢黜。
宋
《上神宗皇帝书》
苏轼
3. 君独喟然曰:“诚使赈救及一邑之民生,则余虽罢黜何憾焉!”
清
《知上犹县方君传》
刘大
“罢黜”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à chù,主要含义包括废除排斥和免除官职。在古代文献中,“罢黜”常用于描述政治或思想上的排斥,例如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废除其他学说,只推崇儒家思想。
具体来说,“罢”字在“罢黜”中表示废除、革职的意思,而“黜”字则表示免职、撤销。因此,“罢黜”可以理解为对某人的职位或地位进行废除或撤销的行为,这在政治、官场或组织内部事务中较为常见。
此外,“罢黜”也可以用于描述对某人或某事的贬低或排斥态度,同时具有免职、免除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依然被使用,尤其是在涉及政治或组织管理的情境中,例政府官员被罢免职位或公司高层被免职。
“罢黜”一词在历史和现代语境中都具有丰富的应用背景,不仅及政治上的废除排斥,还涉及官职的罢免和贬降,体现了社会对个人能力和道德的评价。
在古代中国历史中,“罢黜”一词具有贬低并排斥、免除官职等含义,具体应用案例丰富多样。以下是几个典的例子: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即废除其他学派的思想,只推崇儒家想作为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
哀帝时期:根据《汉书·孔光传》记载,哀帝罢黜了王氏家族官员。
宋代: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提到张说、杨瑒、皇甫璟、杨相如等人被罢免。
晋朝末期:诸葛厷因继母族党所谗而遭流放,桓温因桓公入蜀时出现怪事而下令革职。此外,还有殷中军废后、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桓宣武废太宰父子等事件,反映了晋朝末期的政治动荡和皇权衰落。
北宋时期:吕和卿因被弹劾为“愚呆贪残”而被罢免;王古因业务不精导致朝廷损失而罢官;唐恪因失职虚报而被罢黜;韩梠因与人争忿而被罢免;郑望之因力主议和而被罢免。
明代:《明律·名例·无官犯罪》中提到“为事黜革”,即因事被罢免或革除。
在现代汉语中,“罢黜”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官职的降级或罢免:这是“罢黜”最常见和传统的用法。例如,在古代文献中,“罢黜”常用于描述官员被降职或免去官职的情况。在现代汉语中,这一用法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政治和社会管理领域,如政府官员因违规被撤职或免职时,可以使用“罢黜”来描述这一过程。
贬责或排斥:除了官职的降级或罢免,“罢黜”还可以表示对某人或某种观点的贬责或排斥。例如,在学术讨论或公共事务中,如果某人或某种观点被认为不值得采纳或支持,可以用“罢黜”来形容将其排除在外。
成语中的使用:在成中,“罢黜”也有广泛应用。例如,“罢黜百家”原指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废黜其他学派,独尊儒术。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使用,比喻只接受一种形式或观点,而排斥其他形式或观点。
文和历史文献中的引用: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罢黜”常被用来描述古代官员的升降和更替。例如,在《论语》中,“举直措枉”的用法就体现了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的意思。
“罢黜”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在官职的降级或罢免、贬责或排斥以及成语中的应用等方面。
“罢黜”、“罢免”和“免职”这三个词在中文中都涉及到免除职务的含义,但它们在使用上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用法:多用于正式的官场或历史文献中,表示对官员的废黜或贬。
罢免:
用法:常用于立法机关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和管理,如人大常委会对由其任命的国家机关人员进行免职。
免职:
罢黜在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免除官员职务来维护统治秩序和权。
在宋朝,罢黜制度被用来限制文官权力,防止他们因权力过大而威胁到皇权。宋朝的“重文抑武”政策逐渐转向“文官罢黜”,以应对文官在政治生活中肆意妄为的现象。这种制度不仅加强了君主专制,还缓和了文武不均及文官独断政治的现象。然而,罢黜制度对被免职的官员产生了不利影响,包括生命威胁、经济窘迫和精神焦虑等。这些官员通常被贬到偏远地区,生条件恶劣,导致死亡率高。
辽代的罢黜制度则分为罢免和贬降两类,主要用于惩治不法官吏,督促各官吏效忠朝廷、奉公守法。这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
此外,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通过罢黜其他学派的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维护统治。
总体而言,罢黜在不同朝代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既用于限制官员权力,维护皇,也用于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
罢黜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从个人层面来看,罢黜往往意味着失去权力和地位,这不仅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社会声誉受损。例如,在历史上,被罢官的官员可能会面临经济困难,需要重新寻找职业出路。此外,罢黜还可能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如感到失落、创伤和不安全感。
从社会层面来看,罢黜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和限权力的作用,有助于防止权力滥用。然而,如果罢黜措施不当或过度使用,也可能引发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例如,在唐朝期,罢免朝臣的行为加剧了政治动荡,削弱了朝廷的权威,导致社会矛盾加重。
罢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现代文明中,虽然关注人性,但被动罢黜仍对仕途不利,算作职业生涯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