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犯法的意思

fàn

犯法

拼音fàn fǎ

1.犯法常用意思: 违犯法律、法令。

词性动词
近义词 犯罪 , 不法 , 非法 , 违法 , 犯科 , 坐法
反义词 守法 , 遵法

例句 1.不论是谁犯法,都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对于犯法的人,我们既要严惩,又要教育。

犯法引证解释

1. 违反制度;违反法律、法令。

1. 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若欲犯法,则苟而赋,又何访焉! 《国语·鲁语下》
2. 王法禁杀伤人,杀伤人皆伏其罪,虽择日犯法,终不免罪。 汉 《论衡·讥日》 王充
3. 臣窃见陛下怜念黎元,同于赤子,至或犯法当戮,犹且宽而宥之,况此无辜之人。 唐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 韩愈
4. 玄德曰:“昔吾三人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 《三国演义》第五一回
5. 谋个职业或掉换一个职业,这原是每个人应有的自由权利,但在他却似乎觉得是一件不应该的犯法的事情。 《萍踪忆语》二四 邹韬奋


相关词 知法犯法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犯法是什么意思

“犯法”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行为,通常涉及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侵害。根据不同的文献,“犯法”的含义可以有以下几点:

  1. 违法行为:犯法通常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其范围较广,包括轻微的违法行为,如违反交通规则、治安管理条例等,这些行为可能不构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处罚相对较轻。

  2. 犯罪行为:在某些情况下,犯法也可以指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即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故意杀人、抢劫、盗窃等,一旦被认定,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

  3. 法律制裁:犯法的行为需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纠正,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共利益。

  4. 与违法的区别:犯法和违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而犯罪则是指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犯罪行为必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成犯罪。

  5. 历史用法:在古代文献中,“犯法”一词也常用于描述违反法令或法律的行为,如《史》和《儒林外史》中的相关引用。

“犯法”主要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其具体含义取决于行为的性和社会危害程度。轻微的违法行为可能被称为犯法,而严重的违法行为则可能构成犯罪,需要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的具体形式和过程如下:

法律制裁的具体形式

  1. 刑事制裁
  2. 定义:刑事制裁是对犯罪者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旨在预犯罪,恢复法律秩序。
  3. 形式: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
  4. 实施机关:由司法机关(如法院)实施。

  5. 民事制裁

  6. 定义:民事制裁是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护权益,对民事责任主体给予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惩罚。
  7. 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等。
  8. 实施机关:由人民法院确定。

  9. 行政制裁

  10. 定义:行政制裁是对违反行政法规或行命令行为的主体作出的处罚措施,主要用于惩处行政违法行为,维护行政法治,保护公共利益。
  11. 形式包括行政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等。
  12. 实施机关:由国家行政机关实施。

  13. 违宪制裁

  14. 定义:违宪制裁是对违宪行为实施的强制措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违宪制裁权。
  15. 形式:包括撤销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罢免国家机关领导成员等。

法律制裁的过程

  1. 违法行为的认定
  2. 首先,需要确定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有违法行为不一定有法律责任的实际承担,但有法律责任不一定有法律制裁。

  3. 律责任的确定

  4. 确定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

  5. 法律制裁的实施

  6. 根据违法者的责任类型,选择相应的法律制裁形式。例如,刑事制裁由司法机关实施,民事制裁由人民法院确定,行政制裁由行政机关实施,违宪制裁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7. 法律制裁的执行

  8. 法律制裁的执行需要通过具体的法律程序进行,如刑事制裁需要经过审判程序,民事制裁需要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行政制裁需要通过行政处罚程序等。

  9. 法律制裁的效果

  10. 法律制裁的目的是惩罚违法者,恢复权利和法律秩序,教育违法者,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在法律上有何具体区别?

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在法律上有以下具体别:

  1. 定义和性质
  2.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行政法、民法等律规范。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刑事、民事和行政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3. 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指触犯刑法,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犯罪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的强制性规定,受到刑事处罚。

  4. 社会危害性

  5.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相对较轻,通常未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的程度。
  6. 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或他人权利造成大损害。

  7. 法律后果

  8.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通常会受到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较轻的法律制裁例如,行政违法行为可能面临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
  9. 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则要接受刑事处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以及罚金、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

  10. 触犯的法律规范

  11.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主要违反政法、民法等法律规范。
  12. 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则触犯了刑法的规定,刑法对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等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

  13. 处理方式

  14. 违法行为:处理方式可能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例如,行政违法行为可能面临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
  15. 犯罪行为:处理方式是刑事追责,可能包括判刑、罚金等刑事处罚。

  16. 严重性

  17. 违法行为: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以通过行政处罚来解决。
  18. 犯罪行为:严重的犯罪行为需要刑事追责。

综上所述,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在定义、性质、社会危害、法律后果、触犯的法律规范和处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如何界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直接回答“如何界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一问题。然而,可以从多个证据中提取一些关键信息来帮助理解这一概念。

  1. 社会危害性的定义
  2. 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会关系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损害特性。
  3.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特征,是指行为对国家、社会和个的法益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侵害。

  4. 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标准

  5. 严重会危害性不仅是质和量的统一,即行为造成的实际危害和潜在危害都要达到一定的程度。
  6.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由多个因素决定,包行为侵犯的客体、手段、后果、时间、地点以及行为人的主观因素。

  7. 法律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

  8. 社会危害性本身并不是决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而是需要结合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来综合判断。
  9. 即使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需要符合“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原则,否则不能认定为犯罪。

  10. 具体案例

  11. 例如,故意杀人罪侵害他人的生命,盗窃罪侵犯他人的财产,放火罪危害公共安全,这些行为因其严重侵害了社会基本理规范和公共秩序,被认定为犯罪。

  12. 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界定

  13. 对于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包括结伙斗殴、非法携带管制器具、殴打他人、盗窃、传播淫秽物品、卖淫嫖娼、吸食毒品、参与赌博等行为。

综上所述,一个行为是否构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需要综合考虑其对社会关系的实际和潜在损害,以及是否符合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标准。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犯法的定义和处罚有何差异?

根据提供信息,无法全面回答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犯法的定义和处罚差异的问题。然而,可以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提取一些相关信息来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1. 犯罪法的基本定义和处罚
  2. 犯罪法(Criminal Law)是指规定犯罪行为及其可能受到的惩罚的套法律或法规。犯罪行为通常是指对个人、社区、社会或国家有害的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被法律禁止的。
  3. 犯罪行为的处罚因地区而异。例如,在美国,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刑法代码,决定哪些行为构成犯罪,并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设定不同的惩罚。

  4.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差异

  5.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刑法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上。例如,法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大陆法系国家将违反法律的行为视为较轻的犯罪,类似于普通法国家中的轻微行。
  6. 在法国,违反法律的行为如果对个人的惩罚不超过3000欧元的罚款,则被视为违反,而不是违法行为或犯罪。
  7. 新加坡的法律中,某些类型的性行为被禁止,而佐治亚州的法律则规定将12以下的人用于绳索行走、乞讨或体操运动是非法的。

  8. 犯罪与违法行为的区别

  9. 犯罪与法行为在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上存在明显区别。违法行为通常涉及警告、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措施,而犯罪行为则涉及更严厉的惩罚,如拘役、管制、徒刑甚至死刑。
  10. 犯罪行为由于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必须受到刑事制裁,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威严。

  11. 罚款与惩罚的区别

  12. 罚款是指法院根据犯罪或违法为的性质,命令个人支付的金钱作为惩罚。罚款可以是货币支付,与审判、社区服务或监禁等其他惩罚形式并行。
  13. 惩罚则是指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禁止性行为或未履行法定要求行为的惩罚措施。惩罚可以采取监禁或罚款的形式,旨在防止违反法律、同或规则的行为。

古代文献中“犯法”一词的使用情况和含义是什么

古代文献中“犯法”一词的使用情况和含义主要指的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这一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1. 基本含义
  2. “犯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法令的行为。例如,《国语·鲁语下》、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和韬奋《萍踪忆语》中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

  3.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4. 在《国语·鲁语下》中,“犯法”被用来描述违反制度或法律的行为。
  5. 唐代韩愈的《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中也提到了“犯法”,强调了执法者自身也应遵守法律。
  6. 在《三国演义》第五一回中,“犯法”被用来形容违反法律的行为。
  7. 邹韬奋的《萍踪忆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进一步说明了“犯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8. 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9. 现代汉语中,“犯法”与“犯罪”、“违法”等词有所区别。例如,《史记·卷三〇·平准书》和《儒林外史·第五一回》中的例子强调了这一点。
  10. “犯法”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违法行,还涉及警察的职责、公共安全的威胁以及对犯罪行为的惩罚。

  11. 与其他相关词汇的区别

  12. “坐法”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意为犯法获罪。例如,《史记·田叔列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汉书.六四上.吾丘寿王传》等文献中均有记录。
  13. “预谋”一词则特指在犯法之前有所谋划,如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葛巾》和宋代曾敏行的《独醒杂志》中的例子所示。
  14. “犯顺”一词意为违背情理、违反正道,也指叛乱或不逊顺,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例子所示。

  15. 法律文化的背景

  16. 在商代的甲骨中,虽然尚未出现“法律”这一确切词组,但“法”和“律”两个字已经有了规则、规范的含义。《说文解字》中对“法”字的解释是:“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这里的“灋”即为“”的古字,意指刑法。

综上所述,“犯法”一词在古代文献中主要用于描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学作品中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