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清晨谛听林间的鸟语,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2.机警的猎豹谛听着周围猎物的声音。
1. 注意地听;仔细听。
引
1.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及诸声闻,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无极训诲。
《普曜经·论降神品》
2.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唐
《霓裳羽衣歌》
白居易
3. 合掌跪膝谛听。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
4. 肃肃全军,谛听谛听。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
鲁迅
“谛听”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 tīng”,其基本含义是“注意地听”或“仔细听”。在不同的语境中,“谛听”可以有多种解释和应用。
从字面上看,“谛听”由两个字组成:“谛”意为认真、专心,而“听”意为倾听、听取。因此,“谛听”强调的是全神贯注地倾听,不打断、不评价、不干扰,以达到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目的。
在佛教文化中,“谛听”具有深刻的修行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倾听的方式,更是一种通过听觉感知声音波动,进而理解声音内涵的修行方法。佛教认为声音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传递信息、启示智慧和引导修行。在教经典中,佛菩萨常教导弟子要“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这表示不仅要专心聆听佛法,还要深入思考其义理。
此外,“谛听”也指一种通灵神兽,是地藏菩萨经案下的坐骑,传说中它能通过听力辨认世间万物,尤其擅长倾听人心。这一形象在《西游记》中被描述为辨别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在文学作品中,“谛听”常被用来表达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内心声音的聆听。例如,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中,有“凝视谛听殊未足”的句子,表达了对事物的细致关注。
“谛听”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蕴含了专注倾听、深入思考和修行智慧的多重内涵。无论是在日常沟通中还是在佛教修行中,“谛听”都是一种值得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技能。
在佛教修行中,“谛听”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其具体方法和意义如下:
用心聆听谛听要求修行者用心仔细地听法,而不是用耳朵简单地听。这意味着要以一种清净、专注的心态来接受佛法的教诲。
避免妄心:在听经时,修行者应放下各种念头,避免分别心和执着心。这要求修行者保一种无分别、无执着的清净心,专注于佛法的教义。
反复聆听:为了更好地悟佛法的真谛,修行者需要反复聆听经文,一遍不懂可以多听几遍,直到真正理解其意义。
诚敬心:在听经时,修行者应以诚敬心去听法,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种诚敬心有助于修行者更好领纳佛法,并在实践中如法修行。
禅定品质:为了听闻深刻的法义,修行者需要具备禅定的品质,使心灵宁静,从而能够更深入地体悟佛法。
成就闻法之慧:谛听能够成就闻法之慧,即通过专心致志地听法并深入思考,修行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佛法的真谛。
避免妄心和一心多用:谛听要求修行者避免妄心和一心多用的现象,将佛语与自己的身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法之慧的境界。
正念对话:谛听不仅是听经时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也应运用正念的态度进通,这行沟有助于达成人际关系的和谐。
象征意义:谛听作为地藏菩萨的护法神兽,象征着对佛理的深刻理解、通晓人性以及对佛法的虔诚和敬畏。
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在传中说有着丰富的描述和故事。谛听原身是一条白犬,因忠诚与智慧而成为地藏菩萨的象征。它具有辨识世间万物的能力,尤其善于听人心,被称“九不像”的瑞兽,象征着九种好运。
谛听的形象融合多种动物特征,如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等,这些特征使其成吉为祥之物,能辟邪、消灾、降福、护身。在《西游记》中,谛听帮助孙空辨别真假美猴王,最终导致六耳猕猴被收服。
谛听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唐代新罗国(今朝鲜半岛)国金氏的近族金乔觉,他携白犬“善听”来中到国,深得当地官员和民众的支持和爱戴。金乔觉大师99岁圆寂后,其肉身放置函中,三年后仍然颜色如生,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所描述的地藏菩萨的瑞相相符,后世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尊其为金地藏。
民间以白犬“善听”的形象为蓝本,创造出了神兽“谛听”,成为地藏菩萨的坐骑。在文殊院,有一尊唐代遗物的铁铸谛听,依据随金乔觉大师航海而来的白犬形象而铸造,是四川金属铸造的典范,也是十分稀有的古代铁铸谛听作品。
听的故事体现了地藏法门的孝道精神和智慧,以及对佛法信仰的。它不仅具有智慧和勇气,还懂得人情世故和规则,这可能是它不会下凡祸害人间的原因。谛听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它没有下凡的原因之一,作为地藏王菩萨的得力助手,谛听负责监察四大部洲的一切,了解万物的动向。
总之,谛听作为地藏菩萨的坐骑,不仅具有智慧和勇气,还懂得人情世故和规则,这可能是它不会下凡祸害人间的原因。
在作品文学中,“谛听”这一概念被用来表达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对内心声音的聆听。谛听意味着全神贯注地倾听,无论的声是自然音还是内心深处的声音,都能带来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谛。听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专注倾听行为。例如,在《集·外集斯巴达之魂》中,鲁迅要求全军“谛听”,这不仅体现了对声音的敏感捕捉,也反映了人内心的紧张与期待。此外,谛听还被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海潮的深邃、山峰的秀美等自然景象,以及忠告和友情的珍贵。
谛听不仅限于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它还涉及对内心声音的聆听。例如,在《红楼梦》中,黛玉侧耳细听,表现出她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这种细致的聆听行为,使得人物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在复杂的情感世界中找到自的位置。
总之,在文学作品中,“谛听”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听觉行为,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深度体验。
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中,“凝视谛听殊未足”这句诗出现在描述诗人初次见到霓裳羽衣舞时的情景。当时诗人被这美妙的舞蹈所震惊,他不仅凝神注视,还仔细聆听,但仍然觉得不够充分。
具体来说,“凝视”指的是不眨眼地专注地看着某物,神情专注;而“谛听”则是指注意地听,仔细听。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惊叹深深的凝视与聆听。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欣赏,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追求和渴望。
从深层含义来看,这句诗传达了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凝视”和“谛听”这两个动作,表达了他对舞蹈中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和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捕捉,从而突显出舞蹈的精美绝伦和音乐的动人之处。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聆听,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力。
在日常沟通中实践谛听技能,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方法或巧来提升:
全神贯注:倾听不仅仅是听别人说什么,而是要全神贯注地理解说话者。这需要主动的注意力,同时保持同理心和关怀。
避免打断:在对方说完之前,不要打断对方。这表明你尊重对方的观点,并给予他们表达完整想法的机会。
提供反馈:通过反映对方的感和提问来表明你理解对方。例如,可以用“我理解”或点头来表示你在倾听。
注意非言语线索:除了言语,还要注意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和语调等非言语线索,它们能提供更深层次的情感信息。
使用开放式问题:使用开放式问题,如关于谁、什么、在哪里等,以鼓励对方表达自己,并澄清不清晰之处。
总结对方的话:通过用自己的话重述对方的话,可以检查对方的信息是否被完全理解。这有助于避免误解,让对方感到被倾听。
保持开放态度: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要尊重并理解其立场。创造一个无评判的空间,让对方感到安全地表达自己。
设定倾听的意愿:通过自我暗示,如“现在是倾听的时候”,帮助自己专注于倾听。9.
消除干扰:在对话开始时关闭所有通知和声音,避免技术带来的干扰,使自己更专注于倾听。